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变化态势研究_商业银行论文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变动态势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中国论文,态势论文,变动论文,竞争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构建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的一种具体形式。我们可以将商业银行竞争力定义为:某一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所具有的能够提供更好服务和获得更多财富的综合能力。而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了企业的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竞争环境,因此,商业银行竞争力也应该是由这三部分构成的综合体。目前,我国尚没有一套理论完备、实践可行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我们在这里结合IMD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思想和企业竞争力的内涵,构建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

(二)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架构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主要考虑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指标的量化、数据的取得以及可比性等问题,最终选定30个评价指标。其中,定量指标23个,定性指标7个,以保证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包括三大模块、九大要素。三大模块分别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

1.核心竞争力模块。核心竞争力是对竞争主体在一定竞争环境下竞争状态的综合描述与刻画,反映了竞争主体的即时竞争力状况。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将从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三方面进行比较。其中,选择了核心资本利润率、资产收益率、成本收入比、营业收入利润率、资产利用率、人均税前利润评价盈利性水平;核心资本充足率、流动资产对负债比率、贷款呆账准备金率评价安全性水平;存贷比率、总资产流动性比率、备付金率评价流动性水平。

2.基础竞争力模块。基础竞争力模块包括了基础资源、经营体制、人力资本以及科研能力四大要素。其中包括基础资源类指标:资产规模、业务设施规模(储蓄网点数、ATM、POS)、银行卡交易规模、信誉度水平(问卷调查);经营体制类指标:发展战略的前瞻性水平(专家打分)、组织结构的合理性水平(专家打分)、制度创新能力(专家打分);人力资本类指标:年龄结构指数、文化水平指数、职称结构指数;科研能力类指标:R&D支出、当年推出的金融创新产品数;

3.环境竞争力模块。环境竞争力模块包括市场竞争格局、政府管制两大要素,它们是促进或制约商业银行竞争力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其中包括市场环境类指标:存款市场份额、贷款市场份额;政府管制类指标:央行的监管政策影响(专家打分)、税收政策影响(专家打分)、地方政府的干预程度(专家打分)。

(三)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方法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特点及发展水平,也考虑到资料来源问题,我们主要采用了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1.标准化原始指标值。消除原始指标值在量纲及数量级上的差异,使各指标值之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主要采用数据的标准化法,使各指标的取值服从期望值为1,方差为0的正态分布。

i代表商业银行,j代表构成三大竞争力的要素支撑点数目,k代表在j要素支撑点下面的具体指标数。,k则表示i银行在j要素支撑点下面的具体指标k的竞争力指数。Xjk,i为i商业银行在j要素支撑点下面的具体指标k的原始指标值。

2.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九大要素支撑点的竞争力指数。

i银行在j要素支撑点的竞争力指数表示为为j要素权数。

3.计算各商业银行的三大竞争力指数,主要利用加权计算的方法加以实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展中的诸多不同,四大商业银行的个别残缺数据利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值替代,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个别残缺数据利用已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予以替代。

二、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总体态势

表1 2002年中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状况

银行

核心竞争力得分排位

华夏银行72.79

1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67.39

2

招商银行61.63

3

中国民生银行59.32

4

兴业银行54.67

5

中信实业银行53.17

6

中国银行47.88

7

深圳发展银行44.48

8

中国光大银行40.02

9

中国建设银行32.66

10

中国农业银行28.18

11

交通银行28.09

12

中国工商银行27.55

13

广东发展银行23.18

14

资料来源:对《中国金融年鉴2003年》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整理。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基本上由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与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100多家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组成。鉴于各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规模较小,本文主要对4家国有商业银行与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共计14家商业银行2000年、2001年和2002年的竞争力状况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把握目前中国主要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总体态势及发展变化情况。尽管存在着信息披露和资料搜集的困难,难以全面运用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框架,但在有限的资料条件下也获得了一定的有用结论。

(一)综观:中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总体态势。

1.从核心竞争力上看,股份制商业银行总体优势显著(见表1)。

对2002年中国14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计算和排序后发现,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排名前六位的商业银行均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招商银行位列三甲,核心竞争力得分都在60以上。而国有商业银行除中国银行排名在第7位以外,建设、农业和工商银行均排名在10位以后,分别是第10位、11位和13位。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交通银行作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其在产权结果方面的优势并未有效发挥,核心竞争力水平较低,排名非常靠后;核心竞争力水平排在14家商业银行末尾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这表明产权结构对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产生显著影响,但并非是影响的全部因素。

(1)商业银行盈利性要素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在盈利水平上存在最为明显的差距(见表2)。

表2 2002年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状况

核心资本利润率 资产收益率 成本收入比 营业收入利润率 资产利用率 人均税前利润

指标 (%)(%) (%) (%) (%) (万元/人)

国有商业银行 3.79

0.1896.45

3.62 3.40 1.653

股份制商业银行12.75 0.4386.95

13.153.29 10.336

行业平均 5.04

0.2293.77

5.67 3.38 2.351

资料来源:对《中国金融年鉴2003年》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整理,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平均水平。

国有商业银行平均的核心资本利润率仅为3.79%,比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值12.75%相差近9个百分点;人均税前利润指标,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值是10.336万元/人,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则只有1.653万元/人。相反,在成本收入比指标上,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值是96.45%,比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数高出了9.5个百分点。中国农业银行在6项指标中有5项得分为0,盈利性水平排在14家商业银行的末位。

通过对影响14家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水平的具体指标进行细致分析,我们将导致各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归纳如下:

第一,成本控制能力直接影响银行盈利能力。盈利性水平较高的商业银行,成本控制状况普遍较好。

第二,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银行盈利能力。较高的人均税前利润指标值表明该银行员工创造财富的能力更强,或者是冗员很少。机构臃肿,冗员过多,员工专业水平低,都直接制约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

第三,资产的使用频率及效果的共同作用,影响银行盈利能力。导致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是资产的使用效果不够理想,营业收入利润率低(因为资产收益率=资产利用率×营业收入利润率)。上海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之所以拥有较好的盈利能力,是因为它们的资产使用频率及效果都保持了较高水平。只有同时提高银行资产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效果才能更好的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

(2)商业银行安全性要素及流动性要素分析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2002年经营状况的评价后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上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核心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问题。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除了招商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为4.31%,达到了《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其它都未能达到该标准(虽然在本评价中并未严格按照《巴塞尔协议》的标准计算核心资本充足率水平,但实际情况可见一斑)。我国的商业银行与国外知名的金融巨头相比,控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很低,如果没有充足数量的核心资本作保障,其经营活动将是非常危险的。

第二,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经营中的安全性问题也不容乐观。众所周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贷款,虽然经过剥离,在短期内有一定改善,但情况难以乐观。同时,除中国银行以外的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呆账准备金率都严重偏低,中国工商银行仅为0.43%。在拥有相同的贷款呆账准备金率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大的安全性风险。

第三,从存贷比率来看,所有商业银行普遍保持了较高的流动性水平。除深圳发展银行外的其它商业银行大都在120%~150%之间。当然,这中间也隐含着商业银行的普遍惜贷问题。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福建兴业银行的总资产流动性比率都在70%以上,除广东发展银行以外的其余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流动性比率也都在60%以上。华夏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水平明显好于其他银行,流动性得分为90.98分;中国建设银行的流动性水平是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最好的,排在了14家商业银行的第六位。

2.从基础竞争力上看,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各有所长。

(1)基础资源要素分析。在基础资源上,国有商业银行具有潜在竞争优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以国家信用为后盾,信誉度相当高。从资产规模上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资产规模达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在2002年资产规模达到了47342.36亿元。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还远不能与之相比拟,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资产规模最大是交通银行,也仅有7668.74亿元。其余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在3000亿元~4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以及1000亿元~2000亿元的各有三家,增长速度较快。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到2002年末储蓄网点合计为97465家、ATM合计34062台、POS合计218978台,而其它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储蓄网点总数仅为5769家。从银行卡的交易规模来看,14家商业银行合计为112281.15亿元,其中,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就分别达到了33293.01亿元和35193.96亿元,占到了规模的61%。

尽管国有商业银行的基础资源优势是历史的产物,但对于这四大商业银行而言,这是除了由管制形成的制度性进入壁垒之外的技术性进入壁垒。其基础性竞争力向核心竞争力转化的过程还将十分漫长。

(2)人力资本要素分析。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在人力资本和经营体制上更胜一筹。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了比较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体制基础相应较好,人力资本实力普遍较强。员工人数虽然不多,但文化水平较高,年龄层次合理。已知数据的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年龄在40岁以下的员工比例基本都在85%以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员工比例基本在40%以上。其中,中国民生银行人力资本的3项指标的排名均位居第一,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达到了87.6%。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本状况相对较差,国有商业银行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员工比例大致在20%左右,低了近20个百分点。但我们也看到,通过银行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本状况也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年龄在40岁以下的员工比例已经达到90%,在各商业银行中都已处于很高的水平。

而庞大的机构与人员在构成国有银行竞争力基础资源的同时,由于布局的不合理,也成为国有银行的承重负担。臃肿的机构和庞大的职工队伍不仅使得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管理费用过高、资金调度不顺;过多的管理层级制度,还造成信息传递不畅,管理层与经营机构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3.从环境竞争力上看,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垄断优势。国有商业银行在主营业务市场份额上具有较强的垄断性。2001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合计占全国存款总额的65.67%,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存款合计占全国存款总额的14%,其它金融机构存款合计占全国存款总额的21%;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合计则占全国贷款总额的61.21%,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合计占全国存款总额的14%,其它金融机构贷款合计占全国存款总额的25%。大的规模意味着大的市场份额。对于以经营传统业务为主的中国银行业来说,存贷款业务的市场份额对其经济效益的影响最为直接。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在主营业务市场份额上较强的垄断性,使得“潜在进入者”的进入成本增大。

从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来看,国有商业银行拥有更优惠的条件和更宽松的政策,因此,享有了非国有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垄断优势”。但从整个中国商业银行业来讲,这将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减少全行业的福利。

(二)纵看:中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变动态势

在横向把握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态势的同时,有必要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关注。

1.对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变动态势的具体分析。

(1)盈利能力的变动态势分析(见表3)。

表3 2000年~2002年盈利能力状况

资料来源:对《中国金融年鉴》(2003年、2002年和2001年)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整理。

从2000年到2002年的发展趋势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发展除外)持续盈利能力较强,保持了较高的资产收益率和较低的成本收入比,人均税前利润增长很快,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的盈利能力提升最快。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在盈利能力上也出现明显的上升迹象。但中国建设银行的盈利能力却呈现出下滑态势。

(2)安全性及流动性水平的变动态势分析

近年来,14家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及流动性水平的变动态势主要表现为:安全性指标未能得到明显改善,流动性水平的总体变动态势较好。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核心资本充足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只有中国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从2000年的5.988%上升到了2002年的7.56%,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都分别从2000年的4.715%、6.167%和4.536%下降到了2002年的3.76%、4.57%和3.48%。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也出现了类似状况,其中,中国民生银行从7.355%下降到2002年的2.44%。

表4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结构变情况(注:对构成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三大要素的得分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后所得。)

第二,国有商业银行的呆账准备金率有明显改善,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呆帐准备金率分别从2000年的0.909%。0.819%和2.109%上升到了2002年的1.24%、1.54%和4.86%。股份制商业银行除了华夏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和兴业银行的呆账准备金率有微弱上升外,其它的股份制银行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第三,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资产的流动性方面都呈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虽然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三年来的流动性主要表现出稳中弱降的态势,但总体水平较高,特别是华夏银行的流动性状况不但处于较高水平,还保持了一定速度的增长。

2.市场竞争结构的发展和变化。

(1)2000~2002年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结构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数据的二次加工(见表5),我们可以大致把握在2000年到2002年这三年的时间里,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结构的变动情况。

第一,从对近三年来的14家主要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状况分析来看,市场竞争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集合。第一集合中的商业银行普遍具有较高的盈利性水平和流动性水平,类中心的盈利性和流动性得分一般都在60分以上;第二集合中的商业银行主要表现出相对较弱的盈利能力和较低的流动性水平,类中心的得分一般都在45分以下。两大集合的经营的安全性水平都相对较弱,得分基本持平。

第二,两大集合的构成相对稳定。这三年来,两大集合的构成基本稳定,第一集合主要由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新兴的股份制银行构成;第二集合主要包括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交通、广东发展等商业银行。其中,深圳发展银行经营业绩的明显下滑,使其在2001年和2002年跌出了第一集合。

(2)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激烈。这三年中,最为直接的表现是,十大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排位出现大幅变动,市场格局出现了许多新变化(见表6)。

表5 类中心数据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1 2

1 2

1 2

盈利性得分 65.3924.80 74.0825.09 74.44 22.13

安全性得分 41.0334.51 41.4740.78 42.42 43.89

流动性得分 61.5740.99 65.8541.67

63.30 39.97

表6 2000~2002年度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动态分析

年 度 交通银行 中信实业 中国光大 华夏银行 中国民生 招商银行 浦东发展 广东发展 深圳发展 兴业银行

银 行 银 行 银 行 银 行银 行银 行

2000年9 5

7 1

2 8 3

13 4 6

2001年9 6 10 1

3 4 2

14 7 5

2002年126

9 1

4 3 2

14 8 5

资料来源:利用前文所述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方法所得。

在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福建兴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均有大幅提升。其中,招商银行实现了在盈利能力,经营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方面的全面提升;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盈利水平更进一步,得分从2000年的69.23分增长到2002年的83.90分,在安全性与流动性方面继续保持优势;兴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具有较快的上升势头。交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的退步比较明显。交通银行盈利能力的不断减弱是其核心竞争力减弱的重要原因;中国光大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在盈利能力和资产的流动性水平上都出现了大幅下滑的情况,导致核心竞争力下降。

三、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思路

中国在加入WTO以后,金融业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在这一进程中,中资商业银行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与挑战。如何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问题迫在眉睫,我们认为当前要提升中资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使之与国外银行巨头较量时能有起码的“招架之功”,应该是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并举,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改革与全行业经营战略、监管战略的转变并重。

(一)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并举,增量引入是突破口。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是中国商业银行业综合竞争力提升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存量改革,即股份制改造——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金融存量改革极具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正紧锣密鼓的进行,改制完成后的逐步上市也已列入金融改革的时间表,这是不断提升我国银行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二是增量改革。即放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严格管制,允许更多的竞争者进入市场,激励足够多并且有交易能力的新金融产权形式的产生。在这里还要强调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并举,增量引入是突破口。因为在产权结构既定的前提下,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决定于信贷市场上提供信贷的金融组织的数量。仅仅单纯进行存量改革,对国有商业银行产权进行优化,的确能够有效改变国有商业银行运行的低效率,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并未得到提高。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结果可能是将信贷市场中的国家垄断转变为市场垄断。

(二)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改革与全行业经营战略、监管战略的转变并重。

中国商业银行业要应对来自与国外的商业银行巨头的冲击,仅仅是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这是远远不够的。

加入WTO以后,中资商业银行都面临着调整和改进发展战略,各银行必须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合理选择目标市场,调整分支机构布局,以促进自身良性发展,提高经营效益。同时,积极进行金融创新。中资商业银行必须对金融创新进行认真研究,学习外资银行的成功经验,研制开发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同时在营销理念、管理体制、传导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利用自身所特有的本土化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为使我国银行业与国际惯例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监管战略也应相应调整,分业经营将被突破。因此,应根据银行业体系的发育状况和监管水平、选择适当的时机,逐步取消分业经营限制。

标签:;  ;  ;  ;  ;  ;  ;  ;  ;  ;  ;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变化态势研究_商业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