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一定意义上讲,电力行业审计发展的关键在于信息化,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数字化。数字化审计的核心是采集、转换、整理和分析数据,其模式包括审计管理、审计实施、质量控制、数据共享等全方位的数字化。本文的研究对电力行业审计实践的深化和推进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关键词:电力行业;数字化审计;模式发展
1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力企业面对更加严格的监管监督环境,新电力体制改革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巨大影响的新形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新形势给内部审计提出新要求。电力企业“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生产经营管理的业务链条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大数据及其技术开展审计工作,是新时代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数字化审计模式是获取、管理、运用审计数据的科学工作方法,是适合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2数字化审计的概念及优势
数字化审计是指审计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系统对能够反应企业经济信息的电子数据进行的审查工作,是审计人员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呈现数据分析结果,继而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方法。数字化审计是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传统审计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它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及自身优势。其优势和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审计数据全面,呈现更多结果。数字化审计可以对审计数据进行多样化的分析,例如对比同一行业的不同审计对象的数据结果或总结单一审计对象近几年的审计结果等。这不仅有助于审计人员从审计数据中得到更多的审计信息,也有助于审计人员达成保护国家财产、改善企业运营管理、提高企业效益的目标。(二)审计地点灵活,突破地域限制。与传统审计的现场检查模式不同,数字化审计可以实现非现场的数据获得与处理,这有助于审计工作人员打破地域限制,减少去往各被审计单位的时间,降低审计工作的时间成本。(三)动态监控数据,有效提升审计水平。采用数字化的审计方式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实现对被审计对象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审计工作,这有助于审计人员动态监控被审计对象的数据,开展对被审计对象的持续审计工作,从而有效提高总体审计水平。
3推动电力行业数字化审计模式发展
3.1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制度和技术环境
电力企业要加大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的资金支持和投入力度,以此来加快数字化审计模式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首先,要推进数字化进程,实现审计工作与财务等其他业务工作数据的对接,为数字化审计工作采集原始数据提供便利条件。在信息系统里设置与审计相对接的端口,方便审计人员获取数据,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其次,加强电力企业审计技术环境的建设。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审计职能已经拓展到了对企业各项业务的审查,计算机审计系统不能只满足于对财务收支的审核,更要积极探索和开发新的系统可以与新兴审计业务相匹配,进一步拓宽审计范围、提高工作质量。除了不断提高计算机审计系统的发展水平,一些基于统计学、数据挖掘的智能分析技术,也应当不断进行优化,以提升数字化审计分析的深度和精准度,有助于审计人员发现更深层次的风险因素。
3.2以标准建设流程为基础,构建关键数据体系
数字化审计要求进行全样审计,包含集成应用、信息整合、协同实时等技术特点,在海量数据中准确定位关键数据是开展电网项目数字化审计的根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某电力企业充分分析业务信息系统运行现状,结合电网项目的业务特点和管理模式,整合各系统中符合审计目标且能互相串联的关键数据,确立以项目模块、物资模块、财务模块、设备模块为基础,以项目计划规划管理平台、电子商务平台、财务管控系统、设备资产管理系统为支撑的数据源体系。关键数据是以精准投资审计为总体目标,将各个系统的数据有效衔接,便于在数字化审计过程中快速抽取。数据源按特性可分为三类:一是结构化数据,指可以使用关系型数据库表示和存储,表现为二维形式的数据,可直接通过业务系统采集数据,并能进行穿透查询和数据追溯;二是半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是结构化数据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不同的属性组成,可用记录和字段分层,通常半结构化数据可以通过中间表格转化为结构化数据;三是非结构化数据,各种文档、图片、视频、音频等都属于非结构化数据,可通过各业务管理系统收集,如运用基建管控管理系统获取工程过程资料,运用电子商务平台获取招投标信息,运用经济法律系统获取合同文本等。非结构化数据通常需要通过人工输入或者智能识别等手段转化为结构化数据,部分资料还需要将线上数据和线下实际相结合,甚至利用外部数据。依托各信息化系统数据源,湖北电力选取组织结构、项目编码、资产编码、采购订单、物料编码等关键数据,将来源分散的各系统原始数据进行衔接整合,构建关键数据系统,实现以关键数据为主、衍生数据为辅的集成数据库。
3.3构建审计信息共享库,推动审计信息共享
第一,通过审计经验库实现经验共享。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交流、项目组的经验归集、专家的咨询与讲座,多方共同形成审计经验,增强内部审计部门风险识别能力。第二,通过规章制度库实现规章制度共享。业务部门提供相关规章制度,内部审计部门积累审计相关规章制度,共同构建规章制度库,增强内部审计人员规章制度执行能力。第三,通过审计资料库实现资料共享。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收集并汇总审计相关资料,将文档分门别类进行归集,共同构建审计资料库,提升内部审计人员审计业务能力。第四,通过审计疑点库实现疑点共享。针对具体审计业务,内部审计人员梳理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及屡查屡犯问题,分专业、分单位汇集相关问题,增强内部审计人员审计识别敏感性。第五,通过审计整改库实现整改共享。专业部门、审计部门以及各单位共享审计整改意见,共享审计成果,实现审计整改库的落实共享,增强内部审计成果的应用效果,防范风险。
3.4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
数字化审计模式下,不但要求审计人员掌握更多的宏观经济知识,更要求审计人员掌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数字化审计模式下对审计人员的更高要求。第一,熟悉国家出台的信息化审计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准则。在内部审计方面,熟悉企业制订的相关准则和工作流程规定等。第二,在海量纸质、实物或电子审计证据的面前,操作人员需具备跨领域(财务、税务、统计及信息化网络相关)知识,充分利用信息化审计平台的便利全面采集数据,开展有针对性地数据发掘和分析工作,形成人机知识经验结合的综合判断。第三,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实行审计工作的专业化分工,着力培养数据采集转化分析方面的人才,使他们成为数字化审计领域的专家。第四,保持与信息化专家的密切联系,积极与其沟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审计平台用户体验提出平台建设及维护的建议,参与内部审计数据模型的建立。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审计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审计工作已经从单纯“查账”逐渐转向对企业各类业务的审核,对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评价分析,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短期预测,这对审计部门、审计人员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的数字化建设,进一步构建审计信息共享库、加强培训,打造一支思想先进、业务扎实、技术过硬的高素质审计人才队伍,才能在企业真正践行数字化审计。
参考文献
[1]蒋洪浪.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审计技术方法体系构建—以保险公司数字审计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17,11:11-14.
[2]潘峰.审计监督数字化平台构建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2808:39-40.
[3]郭怡静.论如何推进数字化审计和联网在线审计工作[J].中国总会计师,2015,07:126-127.
论文作者:李杏,韩双,孙明信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数据论文; 审计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 结构化论文; 业务论文; 企业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