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研究型课程的探索_物理论文

物理研究性课程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性论文,物理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高级中学开设研究性课程,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体协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它还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这是基础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这是一种新课型。本文结合我校物理教研组开设“研究性课程”的探索谈一谈,以抛砖引玉。

一、指导学生选择课题研究的内容

新大纲指出研究课题大致可以分为探索性物理实验,科技制作,新科技问题的学习报告、社会调查、扩展性学习等几种不同的类型。课题的来源和选定对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步骤。

(一)教师指导学生选题的基本原则

选题的基本原则可以从需要性、创造性、科学性和现实可能性等方面来考虑。

1.需要性原则:指选择的课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经验的需要、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需要。

2.创造性原则:指选择课题应具有创造性。

3.科学性原则:指选择的课题必须有事实根据或科学理论根据。

4.可行性原则:指选题要从主、客观条件考虑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二)课题研究内容的来源

教材附录中给出了研究课题的若干示例,教师和学生可以从中选用,也可以根据选题的基本原则提出其他课题,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向学生推荐,不能要求全班学生都做同样的课题。课题来源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以往的学生实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另一类是知识应用性实验,这两类实验是在学生掌握实验所涉及的知识之后进行的,对于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没有多大的作用。探索性实验是指学生通过自主研究活动探索出新的物理规律的实验。它的特点是只给出课题研究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制定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探求实验理论。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十分有利。

2.开放性问题的研究

实践中的技术问题大多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只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需要权衡利弊进行评价。过去教学中往往把复杂的事情简化了,要么对,要么错,没有选择。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脱离实际,思想方法绝对化,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开设一些开放性问题的课题研究,有意识地选取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课题,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3.跨学科综合性问题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出现了综合化和整体化的趋势。物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可选取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综合性问题作为物理课题研究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4.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衔接的问题

中学物理教材与现代科技一直存在较大距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可在课题研究中选取一些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前沿问题作为研究内容,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开阔同学们的视野。

如“刹车防抱死系统(ABS)”是近年来的一项新技术, 它在汽车刹车时自动控制摩擦片与轮盘(轮毂)的压力,使车轮不与地面产生滑动摩擦,这样司机仍然能够控制车的运动方向。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机械能消耗在摩擦片与轮盘的摩擦上。这项技术虽然很新,但是它的物理模型并不复杂,利用高中物理知识就可以做些较为深入的研究,可设计课题“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

5.物理理论与在实际应用中的差距问题

物理学的理论知识在生产技术和解释自然现象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是仍然存在某些脱离实际的倾向,表现之一是对于物理律、物理量认识的绝对化、理想化。实际上物理学的实验定律都是在一定程度上的近似规律。

6.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的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渗透和影响越来越大,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成了当前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在选择课题时,也可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制订方案必须在教师的主持下,由参加该课题研究的同学共同研讨。将课题研究的各项任务合理分解,使每项任务都有专人负责,这里要注意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教师要善于调节分工关系,从整体上促进研究计划的完成,并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教师在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要避免给出具体的步骤和方法,要多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见解。

三、指导学生搜集课题材料与提炼观点

(一)材料的搜集

所谓材料,就是从报刊书籍中摘录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观察、实验过程中获得的现象、数据,从调查、考察得到的原始资料,以及在读书研究中形成的心得体会等。

在搜集材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准确性,必须反复核实、观察、实验、调查所得到的事实、数据,反复核实阅读报刊书籍、查检文献所得到的材料、例证,不能粗枝大叶,更不能想当然地任意编造。其次要注意材料的新鲜性。应当尽量搜集通过自己努力所能发现的同研究题目有关的新的第一手资料。切忌东抄西摘,吃别人的“现成饭”。此外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掌握材料力求全面,要根据题目所确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搜集尽可能多的材料,以供写作时使用。

(二)观点的提炼

观点是从搜集的材料中归纳、提炼出来的,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清理信息,也是对课题展开研究的过程。

提炼的观点,可以是对观察、实验过程中新发现、新创造、新制作的归纳总结;也可以是对调查研究、实地考察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结论;可以是阅读、思考过程中形成的创造性见解;也可以是分析现实生活中某个问题后提出来的科学性建议,等等。

课题研究的最后成果可以是小论文、科学报告,也可以是制作的仪器、设备等。

四、对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评价

新教学大纲指出“课题研究主要着眼于一些能力与意识的培养,而不在于某项具体知识的学习”。因此对学生课题研究情况的评价不能用会与不会,也不能用对与错的标准来评价,或只给一个简单的分数,可参照下表进行评价。

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情况评价表

研究课题___________ 评价时间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参与学生___________

说明:1.此表总分为100分。

2.每项得分按上、中、下三个等级打分。分别对应15分项-15分、10分、5分;10分项-10分、7分、4分;5分项-5分、3分、1分。

3.评分由小组评分与教师评分两部分组成,小组评分占40%,教师评分占60%,最后相加总得分为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成绩。

标签:;  ;  

物理研究型课程的探索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