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实体经济生存环境,破除过度金融化困局论文

改变实体经济生存环境,破除过度金融化困局论文

改变实体经济生存环境,破除过度金融化困局

● 许志勇

摘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行业利润大幅下降,实体经济开始大量涉足金融领域,已经开始表现出偏离主营业务、片面追求金融利润等明显的过度金融化倾向。为破除过度金融化困局,提出了坚持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改变实体经济生存环境、加大对企业研发及生产投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引导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企业等防范过度金融化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 实体经济 过度金融化 供给侧改革 金融创新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创新不断深入,金融抑制的不断解除,经济金融化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主导动力趋势。从宏观层面来看,经济金融化是指经济发展的重心从生产领域逐步转移到金融领域,这一行为极大地改变了市场的运行方式和人们的生活形态。从微观角度讲,经济金融化使得企业逐步调整资本运作方式,通过将资产更多的运用于投资领域来获取增值利润,而非依赖传统产业获取的经营利润,即“企业金融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实体企业投资回报率低,实体经济生存环境不容乐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传统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为获取生存利润,实体经济开始大量涉足金融领域,已经开始表现出明显的金融化倾向。目前许多实体企业,偏离主营业务,片面追求金融利润,逐步造成了实体产业过度金融化问题。改变实体经济生存环境,防范实体经济金融化风险,破除过度金融化困局,合理引导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企业,已成为当前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时代议题。

Sellita的SW机心是以现在市面上ETA机心的特征(尺寸和功能)为基础而设计的。因此,Sellita能开发出直接替代斯沃琪集团畅销机心的产品:SW200可以替代著名的ETA2824;而SW300是ETA2892的克隆;最后,在更高端产品方面,SW500可以替代7750计时码表机心。

二、实体企业的金融化倾向

经济金融化起源于美国,由于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导致许多企业产生了获利能力危机,是促使经济金融化产生的根源所在。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特别是非金融实体企业是经济生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经济金融化的影响下,许多实体企业将大部分资金用于金融化投资活动。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第一、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逐年降低,在2014年美国的债务规模已达到18.01万亿美元,首次超过GDP。

对我国而言,自20世纪90年代,受资本管制的放松以及国际经济金融化潮流的影响,加之货币政策的宽松与金融市场的逐步繁荣,实体经济纷纷涉足金融资本市场。同时由于我国的现实情况,金融受到严格监管,金融行业存在垄断与竞争不充分问题,而且政府往往承担了金融部门的风险,加上行业自身的高风险、高回报与杠杆收益特性,金融业与非金融实体企业盈利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与实体经济相反的是,金融行业利润不断逐年稳步增长。在金融业高盈利的诱惑下,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饱和、疲软以及非金融实体企业利润的逐年持续下降,同时在资本逐利本质的驱动下,我国非金融实体企业开始大量的进行金融投资。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业利润大幅下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明显。同时,实体企业又面临着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等困境。在此背景下,实体经济大量涉足金融领域,非金融实体企业资产负债表中金融资产所占比重日益上升。金融领域的高盈利吸引了大量实业资本的进入,然而短期的过度金融繁荣最终可能阻碍经济的长期增长。众多统计数据与研究案例表明,我国某些非金融实体企业已经开始表现出明显的金融化倾向,并且有过度金融化趋势。

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变化与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数量、能源消费强度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与地区生产总值见图2。

三、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的问题

目前,企业过度金融化趋势已开始出现,过度金融化助长实体经济的畸形化。一方面表现为各类企业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泛金融的现象,许多新金融、类金融等机构不断出现,非金融实体企业金融投资行为已出现过度的投机化,非金融企业过度泛金融现象堪忧。另一方面,部分金融企业在运营模式上存在体内循环、高杠杆、高覆盖等倾向,使得金融业资金错位、错配,失去了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原有的固有利益联系。此外,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背景下,金融投资和实体投资关系出现两极分化,也给非金融实体企业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负面效应,同时,过度金融化也带来了商业文化的扭曲和社会道德的缺失。

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市场波动的情况来看,要防控过度金融化风险。目前我国实体企业正处于结构性转型调整期,金融杠杆比率偏高、系统性风险也持续增大,如何振兴实体企业经济,防范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风险,已成为党和人民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金融危机后德国的表现是很好的例证,只有提高实体经济的地位,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才能有效化解风险。目前企业金融化模式的发展趋向主要是“产融结合”模式,大量的资本先后进入金融领域,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还不完善,企业资本的进入确实会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但过度金融化会严重打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给实体经济带来严重的危害。当前应重点改变实体经济生存环境,防范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风险。

过度金融化引发了所有实体企业对投资金融会带来高利润的错觉,使得许多实体企业无心经营实业,加剧了社会盲目办金融的行为。实体企业金融化过度,挤占了大量用于研发创新的资金,偏离企业战略,盲目金融化,必然带来相关的金融风险。当前,我国必须警惕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问题。因为过度金融化使得许多实体企业偏离主营业务,片面追求金融利润,过分地偏重和扩大金融板块的经营比重,逐步造成了实体产业空心化的现象,从而且影响实体企业的长期发展。

四、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风险的防范策略

针对分时度假当下发展特性,区分不同情况,为其定制包容审慎的监管模式和标准规范是未来的工作重点。分时度假要发展,但其发展绝不能以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为代价,坚守安全质量应成为分时度假市场的底线。在稳妥的发展分时度假及的过程中对出现的各类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及时纠正,从而引导其合理的发展,为其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一旦出现重大风险要及时采取措施,通过采取适度的管理手段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其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以其仍处在发展不成熟的阶段为理由降低对其的标准和要求,这既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分时度假经营者的保护。

(一)坚持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金融始终支持实体经济

金融要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为本,坚持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金融始终支持实体经济,这是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维护经济金融安全的重中之重。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把握金融服务的本质,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以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重点解决非金融企业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非金融企业与金融企业经济失衡等问题。发展好实体经济,需要回归金融服务实体本源。实体产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矛盾,主要是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需要突破解决。振兴实体经济、要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强化对金融机构的政策和引导,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支持,提升实体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效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二)改变实体经济生存环境,加大对企业研发、生产等投入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实体企业的营商环境,有效降低实体企业运营成本,改变实体经济生存环境。进行金融体制的创新,进一步改革完善金融服务、实体企业普惠性的减税降费等措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为破除过度金融化困局奠定坚实经济基础。同时,加大对企业研发、生产等实体经济的投入,促进实体产业结构优化和产能效率的提升。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必须推进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研发技术创新,提升实体经济价值。关键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技术、提升质量、控制产能过剩,坚持创新驱动,加大金融教育普及力度,弘扬实业家精神,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我国实体经济转型成功,资金才能“脱虚入实”,过度金融化也将消退。

(三)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过度金融化困局

有效改善金融供给,适当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并提高其业务比重,要破除无效的供给,把有限的金融信贷资源从产能过剩行业、僵尸企业逐步减少甚至退出。有效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要消除资金空转通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资产的配置效率。优化银行信贷结构,加强贷后管理,防范资金错配风险。找准金融服务重点,提供精准金融服务,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金融创新推进精准扶贫,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实体企业融资通路,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加大中小实体企业的融资担保力度,加快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运作,重点支持符合产业政策、技术先进、市场化程度高的实体企业。加快科创板的注册制落地、推进创业板、中小板的制度创新,激活新三板与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企业挂牌交易。推进小微企业创新税银合作模式 ,深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改变实体经济生存环境,破除过度金融化困局。

参考文献:

[1]许志勇.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N].经济日报(理论版),2018-05-24(14).

[2]邓超,许志勇.民营企业金融化发展路径与风险防范[J].理论探讨,2017(5):109-113.

[3]田利辉,谭德凯.大宗商品现货定价的金融化和美国化问题——股票指数与商品现货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72-84.

(作者系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

标签:;  ;  ;  ;  ;  

改变实体经济生存环境,破除过度金融化困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