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长江公路大桥主墩基础施工方案探讨论文_陈文彦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不同地质条件下,采用先平台后围堰及先堰后桩法均各有其优缺点,针对武穴长江大桥的实际情况,对两种施工方案的优劣性进行比选、分析,最终主墩基础施工方案采用先平台后围堰法进行施工。

关键词:主墩基础;平台后围堰;先堰后桩法;比选、分析

一、概述

1.1 项目背景意义

长江是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带。

建成通车后将与麻城、阳新、瑞昌,沪蓉、沪渝、杭瑞、济广、大广、上海至武汉等多条高速公路连接组网。

1.2 桥梁主要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2)设计速度:100 km/h

(3)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4)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100 年

(5)武穴长江大桥标准横断面:组合梁及砼梁标准横断面宽度均为33.5m。

(6)抗震设计标准: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1.3 推荐桥型

主桥采用(80+290+768+70+70+70+60)米双塔双索面组合梁斜拉桥,主桥长1415.3米。

二、主墩基础概述

2.1 水文条件

根据多年水文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干流汛期出现在5~10月,4月份为涨水期,11月为退水期,12月和次年1、2、3月份为枯水期。根据武穴水位站统计,历年最高水位为22.10m(1998年8月2日,黄海高程),历年最低水位为6.01m(1961年2月3日),多年平均水位为13.80m。

2.2河道条件

本项目所处河段为长江中游鲤鱼山水道和武穴水道,属分汊型河道。拟选桥位属于鲤鱼山水道。桥位河段因两岸分布着众多山体,多年来河道平面位置及主流走向变化较小,河势整体基本稳定,局部河段岸线以及深槽随着来水来沙条件的不同发生冲淤变化,但是变化幅度不大。

2.3地质条件

桥址区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大,地质呈填土、粉土、粉质粘土、粉细砂、中粗砂、卵砂石等结构,摩阻力q1k≤120KPa,地基承载力≤500KPa,摩阻力及承载力值较低,不宜选作该大桥的基础持力层;下伏志留页岩和泥盆系砂岩夹页岩,承载力、摩阻力相对较高,可作为大桥墩台基础持力层。

2.4 主墩基础

南岸16#主桥桩基础采用嵌岩桩,直径3.0m,桩长65m,44根,承台尺寸为22.8*80.8*8m,整体式哑铃型,基础分布在江边岸坡上,岸坡角度为300,岸坡表层堆积当地碎石加工厂废弃碎石,最大厚度约16m,碎石堆积层下为全风化砂岩夹页岩,桩基嵌入中风化砂岩夹页岩岩层。

图2.1.1 16#主墩桥位地质构造立面图

图2.1.2 16#主墩基础平面布置图

三、基础施工方案制定

针对推荐的桥型布置南主桥16#主墩基础制定两套施工方案,即先平台后围堰和先堰后桩法。

3.1先平台后围堰法

(1)碎石堆积层清理及承台基坑的开挖

1)清理南岸边坡表面的碎石堆积层,根据边跨现浇箱梁钢管支架、钢栈桥的布距将强风化砂岩夹叶岩表层开挖成台阶状。

2)在边坡碎石清理完成后,采用水下挖泥船对主墩墩位处堆积碎石层进行清理,碎石层清理完成后,采用水下爆破法开挖基坑(强风化砂岩夹页岩),爆破范围需满足封底砼3m厚度要求,开挖完成后进行清理整平,基底应满足钢套箱围堰布置要求。

(2)钢栈桥、钢平台搭设

在主桥17#~16#号墩两侧设置钢栈桥,桥面标高根据南岸现场的实际地形设置为42.5m(阳新县富巢碎石场场地标高),利用已开挖完成的平台进行支撑桩施工,完成后安装钢管桩,依次安装支承横梁、型钢连接桁架,、贝雷梁纵梁、横向分配梁及桥面板。

1)水上工作钻孔平台是利用钢管桩和桩基钢护筒作为支撑结构,用多组双排单层贝雷梁作平台承重结构,其间设多道连接型钢桁架形成整体,贝雷梁上铺设工字钢作荷载分配梁,槽钢作平台铺面。

2)利用已搭设的钢栈桥,配合履带吊进行平台搭设,钢管桩采用振动锤或冲击锤进行插打,钢护筒采用APE400打桩锤插打,插打深度进入强风化岩层不小于50cm,由于桩位处已进行爆破开挖,外露岩层为强风化砂岩夹页岩,地基承载力基本允许值为500kpa,具体插打情况及设备选用考虑在岸边已清理出的场地进行试打,根据试打情况再安排下一步的平台搭设方案。

3)钢管桩试打后,若岩层钢管桩无法进行插打,可采用锚桩方案,利用履带吊配合振动锤插打钢管桩搭设局部钻孔平台,在平台上进行锚桩施工,在锚桩施工完成后搭设钻孔平台,拆除锚桩施工平台,多次重复上述工序后,完成钻孔平台的搭设。

(3)承台施工

主墩承台采用双壁钢套箱围堰施工。

在桩基施工完成后,拆除钻孔平台保留钢护筒。

首先在下游靠近桥位的江州造船厂加工钢套箱,首节钢套箱(高出多年平均水位约1m,多年平均水位为13.8m)下河后浮运至墩位,封底砼厚度按3米,封底砼底标高为-1.0米,首节钢套箱加工高度为13.8+1+1=16米。采用浮吊吊装首节钢套箱围堰,利用钢护筒作为导向架进行精准定位,钢套箱精准定位后注水下沉,随时测量套箱各注水点隔舱内水面高程,严格控制各隔舱内的水面高差,保持各隔舱水面高程基本一致。对套箱顶面各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进行同步跟踪测量,确保套箱注水对称、均匀,避免套箱偏位、倾斜。

对河床面底面形态变化进行跟踪测量,确保着床时河床面基本平整。考虑20年一遇最高水位21.5m,围堰顶标高设计为22.5m,第二节高度为7.5m,分块加工、制作,现场浮吊组拼。围堰吊装完成后浇筑水下封底砼。

封底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抽干围堰内水,人工检平基底,破除桩头,安装承台钢筋模板,浇筑承台大体积砼。承台砼分两次浇筑,并设置冷却管。

图3.1.1 钻孔桩平台平面布置图

3.1.4 钢套箱围堰布置图

3.2先堰后桩法

(1)碎石堆积层清理及承台基坑开挖(施工方法与3.1相同)

(2)钢栈桥、钢平台搭设(施工方法与3.1相同)

(3)钢套箱围堰施工

在下游江州造船厂加工钢套箱,武穴水文站观测多年平均水位为13.8m,考虑封底砼厚3米,封底底标高为-1米,首节钢套箱加工16米,(高出水位约1m),考虑20年一遇最高水位21.5m,围堰顶标高设计为22.5m,第二节高度为7.5m,首节钢套箱下河后采用全回转拖船浮运至墩位,浮运航速小于3km/h,转弯航速1.8km/h,风速小于8m/s(五级),水流流速不大于1m/s,天气晴朗的条件下进行。

钢套箱浮运到位后,先进行初步定位,再进行精确定位。

采用锚墩进行精确定位,在岸上设置2个桩基加承台锚墩,在水中设置2个钢锚墩,钢锚墩平面尺寸30*24m,基础采用25根φ1000×20mm钢管桩,入粉细砂层15m,强风化岩层5m。主梁采用2根HN800×300,分配梁采用25a工字钢,10t卷扬机8组,滑轮8组,上下各设4个拉揽,上拉揽采用3φ90钢丝绳,下拉揽采用5φ90钢丝绳。岸上锚墩承台尺寸30*24*2m,基础由15根φ1.5m钢筋砼桩基组成,桩基入岩深度不小于10m,在承台中预埋相应的杆件,卷扬机、滑轮、拉揽布置形式同钢锚墩结构形式相同。

具体步骤如下:

1)钢套箱浮运前先将2根上拉缆与临时定位船连接,并进行预拉。套箱浮运至设计墩位处先与临时定位船连接。

2)利用套箱顶面布置的卷扬机,通过转缆船将另外一根上拉缆由锚墩处牵引至套箱系缆处固定牢靠。依次将临时定位船上的上拉缆转缆至套箱上。转缆完成后,依次挂设其它下拉缆,利用锚墩定位系统各方向上的拉缆对套箱进行平面位置调整定位;然后通过上下拉缆对钢套箱的垂直度进行调整,最后拖轮全部退出。

3)精确定位在套箱注水离河床还有2m时进行。将拉缆与锚墩平台上滑车组前端的尾绳用绳卡连接。启动卷扬机系统,同时观测拉力计与应变器,对每根拉缆拉力进行动态观测。继续收缆,同时观测拉力计与应力应变器,对每根拉缆进行动态观测;动滑车组牵引到位后,如果拉缆没有收紧,还处于松弛状态,此时将备用尾绳与拉缆用绳卡连接,把拉缆上的力传到备用尾绳上,通过备用尾绳打梢。

4)松开卷扬机,将动滑车移到平台前端,用绳卡把拉缆和动滑车上尾绳连接。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套箱精确定位。

5)钢套箱精确定位后注水下沉,套箱各注水点随时测量隔舱内水面高程,严格控制各隔舱内的水面高差,保持各隔舱水面高程基本一致。对套箱顶面各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进行同步跟踪测量,确保套箱注水对称、均匀,避免套箱偏位、倾斜。对河床面底面形态变化进行跟踪测量,确保着床时河床面基本平整。跟踪测量套箱的倾斜度,可利用拉缆及时动态进行调节。首节套箱就位后,其它节段套箱通过驳船运输至墩位,利用浮吊逐节拼装。

6)砼封底、钢护筒、钻孔桩施工

钢套箱围堰就位后,利用浮吊布置钢护筒,钢护筒安装完成后进行水下砼封底施工,封底砼强度达到要求后布置钻机进行钻孔桩施工。

四、基础施工方案比选

不同地质条件下,采用先平台后围堰及先堰后桩法均各有其优缺点,针对武穴长江大桥的实际情况,对两种施工方案的优劣性进行比选、分析如下:

4.1方案一(先平台后围堰法)

(1)方案施工流程

覆盖层清理→钢栈桥施工→钢平台施工→水下爆破基础开挖→钻孔桩施工(钢护筒)→基底清理→拼装钢围堰及下沉(两次下沉)→封底砼施工→承台施工

(2)施工优点

1)利用已完成的桩基钢护筒进行钢围堰定位,定位偏差小、钢围堰定位准确。

2)利用已完成的桩基钢护筒进行钢套箱定位,可有效防止水流冲刷、岸坡碎石体溜滑、底部及周边覆盖层的变化对钢套箱的影响,避免了钢套箱在施工过程中的局部偏移、倾斜,安全施工风险小。

3)钢套箱下沉定位后,在施工封底砼时,由于封底砼与已完成的桩基护筒衔接、稳定性能更好,封底砼的成功率更高。

4)钢套箱加工、制作有充足的准确时间。

(3)施工缺点

1)钢套箱采取分段、分节拼装,钢套箱吊放、安装时间长,对总体工期不利。

2)钢套箱下沉时需对钢平台进行局部拆除,钢套箱完成后还需进行局部组装以便于施工,增加了钢平台施工工程量。

4.2方案二(先堰后桩法)

(1)方案施工流程

覆盖层清理→水下爆破基础开挖→基底清理→整体拼装下沉首节钢围堰→整体拼装下沉第二节钢围堰 →封底砼施工→钻孔桩施工→承台施工

(2)施工优点

1)钢套箱采取整体浮运下沉,可提前在江州造船厂下游进行组装,钢套箱吊装、安装时间短,工序衔接连续,对总工期有利。

2)可节约部分成本。

(3)施工缺点

1)钢套箱定位采用锚墩固定,精准定位困难。

2)采用锚墩固定钢套箱,在外力作用下易使钢套箱产生局部移位、倾斜,对钢套箱定位固定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3)钢套箱采用锚墩固定,缆绳具有一定的柔韧度,在封底过程中对封底砼会产生一定影响,封底砼会有一定安全风险;

4)16#主墩与长江主航道距离较近,采用锚墩、缆绳对钢套箱进行固定,受到通行船只影响,安全风险较高。

五、结论

通过先平台后围堰、先堰后桩法的方案优劣比选,采用先平台后围堰法虽然钢套箱在安装、下沉过程中占用时间较长,但钢套箱加工会有充足的准备时间,钢套箱封底砼、钢套箱的精准定位、钢套箱的偏移、倾斜度控制等均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因此最终主墩基础施工方案采用先平台后围堰法进行施工。

论文作者:陈文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4

标签:;  ;  ;  ;  ;  ;  ;  ;  

武穴长江公路大桥主墩基础施工方案探讨论文_陈文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