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育工作论文,高校论文,意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任务显得更加繁重和艰巨。如何改进和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培养合格的新型人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就我们的思索谈一些看法和意见。
一、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各高等院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指示精神,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增强民族自尊、自强、自信精神,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刻苦学习的目标,以及爱国奉献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广大教职工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努力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使高校德育工作出现令人欣喜的一面。近年来,据各地高校对大学生精神面貌的诸方面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健康的,广大学生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但是,部分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境界和人生追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1.在人生观方面,约有30%~50%的人信仰合理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人生观。不少人走上工作岗位后,“为谁服务”的问题没有得到正确解决,甚至缺乏最起码的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2.在科学精神方面,表现出他们观念选择与行为选择的不一致,同时也表现出平常行为意向的明显个人功利倾向和科学创造、献身精神的衰微。3.在学习动机方面,仍有32%的学生追求个体性较强、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低级动机。4.在如何处理各种公共道德关系方面,表现出这一群体的公德水平较差,甚至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有悖于公德的现象。5.在心理方面,社会转型时期,约1/3的大学生心理状况较差,2/3的人有时有心理问题。
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家庭、学校、社会综合影响和制约的,所有这些大学生思想行为中暴露出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社会转型时期,因社会自身体制、规范等存在的不足和欠缺,导致大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认识及行为出现偏差。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享乐、个人主义的狂潮,党风不正、权钱交易形成的社会腐败以及因脑体倒挂产生的分配不公等现象给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造成负面影响。其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的误导以及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入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滞后使之未能充分发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先导作用和主渠道作用。
二、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高校德育工作尤其是“两课”教育中,确实存在许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合格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因素,并直接影响着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认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最有全面性、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问题。二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首先是思想认识存在的问题。我们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是德才兼备,因此,学校的办学思想不仅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高校所担负的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但是,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都明显出现了忽视政治的倾向,在教育战线上也出现了忽视德育工作的倾向。这种倾向在高校集中表现为:1.在人才培养上,明显重才轻德;2.在课程设置上,明显地重专业轻“两课”;3.在学生知识结构的塑造上,明显地重应用轻理论。这些倾向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其次是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这里的师资队伍主要指作为学生思想理论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两课”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有没有一支坚信马克思主义、具有扎实的马列理论基础,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献身思想理论教育事业的稳定的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顺利开展,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和学科建设。这里,拟以山东经济学院马列部从1990年以来人员变动的资料为例予以说明。该部1990年共有教师43人,之后调外单位7人,调院内外系部处6人,离退8人,调进人员(含分配的毕业生)7人。8年中教师净减少14人。现在该部包括后划入的4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共33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几个明显的特点:1.调入人员难以弥补自然减员,随大量人员调出,这支队伍大有萎缩之势。2.因各种原因,目前从毕业生中招补青年教师已属不易。3.从外调人员看,相当一部分人已改行做其它工作。4.现有这支队伍也是人心不稳,不少人在做改专业的准备,真正献身此事业的人越来越少。5.思想品德课教师人员构成复杂,所学专业各异,流动性大,管理不易。不少从教人员权宜思想严重,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教育阵营。
是什么原因影响到这支队伍的稳定?分析起来,这与国内诸因素的影响有关。1.与前些年明显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重才轻德的倾向有关。2.与学科间横向比较中投入与产出之比的悬殊、劳动与收获的不平,及由此必然导致的人们心目中“两课”价值的降低有关。3.学校与党政部门及某些实体在住房、工作、生活条件上的差距,也是引发人员流失的重要原因。4.在社会转轨时期,随着人们价值追求多元化的出现,原来用以维系每位教师思想的事业心、责任感、献身精神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冲击,思想波动必然引起队伍的不稳。
三、改进和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意见
针对前述影响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当前要有效地推进此项工作,应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切实提高对加强高校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工程。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党的基本路线能否一百年不动摇。《意见》明确指出了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为当前和今后教育工作特别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要求。因此各级学校领导必须站在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只有领导有了足够的认识才能主动关心德育工作并将其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才能更好地完善学校全方位德育工作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政策导向,投入的增加等重要问题上给以有力的支持,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二,真正为“两课”教师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从前述对“两课”教师队伍不稳的原因透析可以看出,目前这支队伍的状况是与“两课”教师利益未能很好地保证有关。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对他们做好思想工作,讲献身精神,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制定培养规划,提供培养机会外,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1.在高教战线对“两课”教师应实行特殊经济倾斜政策;2.根据“两课”教学特点,对“两课”教师的职称评定也要实行特殊政策。“两课”教学的特点是:人手少,教学工作量大,繁重的教学任务势必影响了他们的科研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后果。3.尽快完善兼职教师的管理办法。目前思品课的教学任务大多是由兼职教师承担的。要建立一支统一领导、专业对口、教学规范的思想品德课教师队伍,加强思想品德课理论的研究,改变目前许多人认为思想品德课不是科学,谁都能教,谁都能干的偏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他们在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主渠道作用。
第三,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针对部分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偏差,有必要在广大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的主旋律。德育工作必须将它们作为宣传教育的中心内容。这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纠正其心理行为偏差具有重要意义。1.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这是理解四项基本原则和各项方针、政策的思想认识基础;2.要将爱国主义与拥护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将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上升到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3.要注意引导大学生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落实在行为实践上,使之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4.引导大学生摆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使之坚持社会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局部利益、眼前利益的原则,树立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的人生价值观念;5.引导大学生摆正享乐与创业的关系,教育学生清醒地认识历史所赋予他们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