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和总体实力快速发展,用电量不断增加,电力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传统的输电线路的运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电力企业的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和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完成目标,电力企业需要开创更具有科学性、适用性的运行检修新模式。因此,一体化的运行检修模式的出现,是必然的。基于此,本文对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措施
输电线路管理是电力能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检效果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与质量,加强对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探索与研究,有助于削弱各种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的管理进行研究和探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1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
在近年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中,虽然存在检修人员疲于应付,误操作等现象,但整个输电线路的运行和检修技术正在不断成熟,这为实行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此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输电线路相关设备以及检修设备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包括如材料、工艺、性能、技术指标等,都比上个世纪有了更为可靠的发展。而传感技术、识别技术、采集技术、抑制技术等技术的应用,更为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比如变压器油色谱监测、避雷器泄露电流监测、有损功耗监测、电流互感器介损监测、远红外线成像监测等技术,都为输电线路实时监测提供了更为可靠便捷的诊断手段。
1.2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用户的用电情况,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定期检修的工作制度,在进行检修的时候大都是工作人员自己进行人工的检查和操作,这样的检修模式无法进行电力系统的深入检修,并且存在检修时间过长、成本高的现实问题。随着我国用电数量和规模的剧增,传统的输电线路检修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的发展现状。因此,引入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检修模式,及时发现用电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工作质量。
2输电线路运行检修面临的问题
2.1分区检修承包管理混乱
传统的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大多是采用分区、分片的承包模式,这种承包模式如果负责的区域较小是完全可以的。但是现在的用电区域范围广,传统的运行检修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发展情况,电力线路的运行和检修没有实现完美的配合。电力路线在出现问题的时候,由于无法进行及时定位,导致检修工作没有办法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用电客户的自身利益。并且实行分区检修承包管理使得各个承包商各司其职,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相互推诿,这个问题也导致了电力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低下。
2.2检修技术有待提升
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与检修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耐心负责地工作,更需要维修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然而,现实的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情况令人堪忧,不仅缺少高素质、高技能的检修技术人员,现有的检修工作也未能统一化、协调化,问题出现时甚至相互推诿,最终导致责任不清、分工不明,形成了混乱的工作局面,故障问题得不到处理。
2.3专业人才短缺
在输电线路检修同运行体系化管理这项工作当中,专业人才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位置。通常情况下,如果专业人才比较短缺,那么输电线路的检修同运行一体化将无法顺利进行。同时,在电力企业不断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输电线路逐渐增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现在的情况而言,我国电力企业还不具备维修和检查线路的专业人士,从而输电线路的维修和检查工作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2.4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不完善
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我国的电力企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输电线路运行管理一体化工作中依然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比如由于管理系统的不完善而导致无法对相关的检修数据进行合理的管理;在一体化的管理工作中,只有少数人熟悉某些设备的具体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运行检修一体化工作的开展。
3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措施
3.1创建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系统
输电线路系统结构复杂,要想从根本上实现运行检修的一体化管理,就要创建一个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系统,发挥系统的一体化管理功效。供电企业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多种智能化技术等,打造出一个智能化的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系统,专门围绕输电线路进行动态监测、管理,时刻监测其运行状态,并借助此系统来预测其故障隐患,进而提前制定检修工作计划。
要积极依靠专业化的智能分析系统,来全面深入地分析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计算等来创建并实施检修一体化工作方案,同时也要做好检修计划的校验工作,确保其客观可操作。现实的检修计划校验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多个电网模型,同时也要对负荷数据、运行状态、检修申请等做出深入细致的总结分析,这样才能发现输电线路的故障,从而及时做出检修反应。
3.2建立智能化管理平台
传统的检修使用人工检修方式,这种工作状态的检修效率不高,往往做不到故障的精准定位,因此一体化管理就是为了避免这种低效率工作状态的发生。一体化的检修系统,可以达到预期的检修效果,提高检修效率、和检修质量,因此,智能化的管理平台,可以改善传统的线路检修工作的弊端。智能化的管理平台为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使用感,可以快速分析和定位故障,帮助检修的快速高效运行。常见的智能化技术有GIS和GPS技术。GPS的应用在于它可以快速且准确的定位线路故障的地点,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分析运行的数据,改善传统检修的速度问题和定位问题。
3.3创设完善的设备信息档案库
随着我国输电线路的日益复杂化,对于输电线路的检修和维护面临着更多的问题。线路复杂,使人为检修的工作不能高效且准确的运行,现代化设备的增多,对于检修和维护都有一定的挑战,因此,建立完善的设备信息的档案库就可以帮助管理人员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也可以仔细检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隐患并作出应对措施。要保障设备档案信息库的良好运行,需要信息库对设备的原始技术档案和检修技术相关的信息进行整理,。对于设备的管理,设备的原始数据包括出厂产数、运行参数、实验数据、检修记录等,这些数据有助于对于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可以通过数据进行合理的推测和预算,进行恰当的检修和维护,减轻了工作的程序和工作量。因此,完善的设备信息档案库方便工作人员对于输电线路的管理,实现检修一体化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对于提升输电线路运行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保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充分发挥输电线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至关重要。在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提升管理技术水平,完善一体化管理系统,并不断加强自主创新,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此来提升管理成效,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目标的实现,从而进一步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措施分析[J].任海涛.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9)
[2]关于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分析[J].张海马.通讯世界.2015(23)
[3]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高颖.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5(05)
论文作者:蔚高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线路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设备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传统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