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分析中的演化理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研究论文,经济分析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80年代以来,演化理论在社会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出现了指数式的增长,西方学者应用演化理论对产业竞争、市场过程、制度变迁和社会交往等问题做出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中颇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演化理论之所以对社会经济分析有重大意义,一是现实世界的社会经济现象与生物有机体和生物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二是社会系统与生物系统都是极其复杂的,他们都含有缠结的结构和因果关系,系统的变化都呈现连续性和极大的多样性。我们认为,演化理论对于21世纪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发展将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对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中演化理论的一些主要观点加以简评,对演化经济理论与新古典经济理论在方法论、认识论、企业概念、时间感知和随机因素等方面的不同点进行比较,并概括了演化理论的共同特征。
一、生物演化理论的共性与多样性
生物科学要分析的现象具有公认的复杂性,因此该学科展现了演化理论的多元性,不同的演化理论具有下述几个方面的共同特征:
第一,研究的对象为两类群体,一类是基因群体,一类是表型群体。基因是与遗传因素有关的,表型包括一系列影响生物生存的特征。现代生物演化理论认为,表型受基因影响,但基因不唯一决定表型,影响生物演化过程进而决定表型特征的因素还包括其生长发育的环境和学习接收知识的行为方式。
第二,代际概念是生物演化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生物从成长、传播、扩展到变异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基因在不同代际间传播,它为生物系统演化的连续性提供了保障。生物从某个意义上讲扮演了基因在代际间传播媒介的角色,交配和变异提供了产生新表型的机制。
第三,生物演化理论的一个基本思想是“适者生存”,意指不同生物体之间的竞争,只有适应环境,具有良好特征者,才能生存下来。“适应性”强的物种出现频数增加,“适应性”弱的物种出现频数减少,直至消亡。故选择环境部分地决定了群体或遗传类型的命运,由于环境的变化,今天的最优表型对未来不一定是最优的。
生物演化理论争论的问题较多,例如,有的演化理论认为选择是在基因中进行的,有的演化理论认为选择直接在表型中进行,正是表型而非基因有适应或不适应的问题。不同学术流派在最优适应性的含义、自然环境的作用等方面的观点不尽相同,生物学界内部有关归纳主义和合适的演化淘汰单位之争还在继续。正是这些争议,使生物演化理论不断地向前推进。
二、社会演化理论与人类文化
随着基因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人类文化的发生、传播、扩展和变迁与基因非常相似,因而出现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把演化理论应用于人类文化和社会演化过程的分析。Edward Wilson的早期工作是社会演化理论的基本模型,Friedrich Hayek、Robert Boyd等在这方面的研究占有突出而重要的地位。
社会演化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演化是根据日常惯例进行选择的,日常惯例是由一般的行为经验、习惯构成的,它们形成人类行为选择的价值体系。Hayek的自发秩序理论就是一种社会演化理论,在Hayek看来,文化既不是人为设计的,也不是自然的,它是介于本能和推理之间的东西,是一种“行为规则”的传统,这些规则是通过一种文化传播过程而继承下去的。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究竟哪些规则能够生存保留下去将由文化演化过程中的选择过程所决定。Hayek区分了自发社会秩序的两种类型:一种是规则系统,如道德、法律和其他规则系统,一种是行动结构,如市场中生成的经济秩序。二者具有不同的演化方式,前者是在一个非规定的环境中发生的,其发生不依据任何演化规则,也是个人理性所不及的。后者是在一个规定的环境中展开的,其演化是依据某些规则及个人理性的。
社会演化理论方面学者争论的焦点集中于文化传播与生物演化相似的程度。Lumsden和Wilson等把文化看成是直接决定人类行为及效率的因素,但Boyd和Richerson等认为,文化如同基因一样,影响人类行为和能力,但并不直接决定人类行为。人的成长及其人格的形成,都是基因和自然、社会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不单单由基因决定。社会演化理论虽然使用“文化适应性”这一概念分析文化的特征,但它已不像在生物学中那么关键。所有这些研究都强调文化演化的知识性基础和心智特征,强调行为的互动过程和自发的复制机制,强调学习效应和路径依赖。
三、演化经济学的兴起
演化思想早就存在于经济理论之中,即使是以静态分析为主的新古典经济学盛行的年代,演化思想也仍然在经济学中占有一席之地。Marshall曾经说过(1948),“经济过程是动态演化的,经济学家的圣地(Mecca)应当是经济生物学,…,但生物概念比力学概念更复杂,因而大量的经济基础理论研究还是以机械类比、均衡、稳定、决定性为主。”Marshall的预言指示了经济学家朝圣地的方向。但正如他指出的,提出一门基于生物学的经济理论非常困难,故Marshall本人不得不返回到静态均衡的概念。从Marshall之后,许多经济学家引用了演化思想。Alchian的《不确定性、演化和经济理论》(1950)就是对演化思想的正式运用,他建议在经济分析中用自然选择的概念代替最大化的概念,并指出,这一建议的方法“体现了生物演化和自然选择的原则,它把经济系统解释成为了追求‘成功’和‘利润’而进行行为选择的一个适应性机制”。顺沿Alchian的思想,Becker认为,经济演化过程可以产生标准的新古典结果,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分析可以通过对演化过程的深入理解得到补充和完善。他认为,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只有能够获得最多资源的行为主体才能存活下来。Milton Friedman则认为新古典经济理论所坚持的收益最大化假设应当被理解为一种生存原则,只有那些力图获取最大化收益的行为主体才能够在市场选择中生存下来。因此收益最大化假设并不是说每个商人都是通过深思熟虑后做出决策的,它仅仅说明商人只是看上去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这就是Friedman(1953)提出的著名As-if理论。Alchian,Becker和Friedman的选择观点表明,向新均衡的移动并不是由那些能够及时做出反应的理性企业造成的,而是由一种类似于生物学中自然选择的力量—市场所决定的。
上述早期经济学研究中的演化思想虽然将注意力从新古典理论的静态均衡分析转向了动态的演化过程,但是其经济过程的考察是基于群体的,其分析框架中仍然缺乏群体内部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演化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分支而出现应归功于Joseph Schumpeter对创新过程的研究,Schumpeter在其著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1976)中提出内生技术进步理论,他指出技术演化过程内生于人类演化过程中。在对经济周期的解释中,他提出了基于“循环流转”的渐变过程和基于集群创新的突变过程的演化机制。这一机制以及基于创新的扩散过程的“Schumpeter竞争模式”为后来演化经济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演化经济理论的形成则以Richard R.Nelson和Sidney G.Winter(1982)的经典著作《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为标志,他们提出的演化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引用了大量的行为主义观点。Nelson和Winter在其著作中花费了相当的篇幅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假设进行了批判,他们基于有限理性和知识的分散性提出了“日常惯例”(Routine)概念。他们强调“惯例”、“搜寻”和“选择环境”。经济的演化过程是一个“惯例”的学习过程,“惯例”是一种光滑序列的协调一致的行为能力,“惯例”是程序化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意识的知识,并且往往是自动进行的选择,它控制、复制和模仿着经济演化的路径和范围。
从Nelson和Winter的那本著作发表以来,大量的经济学家致力于演化经济理论的研究。Giovanni Dosi,Christopler Freeman,Richard Nelson,Gerald Silverberg和Luc Soete,1988,Philip Anderson,Kenneth Arrow和David Pines,1988,Richard Day和Gunnar Eliasson,1980,Norman Clark和Calestous Juma,1987,Lars Magnusson,1994等都就各自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出版了关于演化理论的专著,Ulrich Witt,1992对演化经济理论方面的经典工作进行了综述。1991年,演化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正式诞生,同时众多经济学杂志对演化经济学方面文章甚感兴趣。近几年的发展趋势表明,演化理论已经成为分析和描述复杂经济现象的重要方法。
四、演化经济理论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不同点
演化经济学是随着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与批判而逐渐得到学者们的关注,演化经济学派与新古典经济学派最基本的不同在于其思维方式,新古典经济学派根植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维方式,而演化经济学派根植于20世纪的新思维。它们在方法论、认识论、企业概念、时间感知和随机因素等方面持有不同的观点。
1 方法论
新古典经济学以原子论和机械力学为理论基础,他们基于完全理性和一致性偏好这些简单的假设而对每个个体的需求函数和每个企业的生产函数进行加总,从而得到社会需求函数和社会供给函数,求解一定外部环境下的最优控制或最优路径,以及经济系统的均衡特征。事实上由于建立模型时,需对各种现象的关系作出一定的假设,而这种假设往往是不切实际的,因而根据此类模型作出的决策往往出现失误,尤其是20世纪3O年代和70年代工业化国家结构调整期,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决策曾引起社会经济混乱。
演化经济学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拉马克的遗传基因理论为基本思想。在演化经济理论中,每个个体的行为及其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单独的刻画,从个人行为到集体行为的形成机制以及其中涉及到的组织和制度因素都在模型中得到了反映。因此演化经济学模型能够真实地表现经济行为主体的多样性及其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这是对人与人关系研究的回归,它所提供的解释比新古典理论更深刻,更贴近实际,更有说服力。
2 认识论
新古典经济学假设决策人具有完美的理性思维,决策人能完全了解所有可能的选择或基本理解这些选择的后果。演化经济学派则指出许多人具有无意识的知识,这种知识是不可测的和不可比的,而且人的理性是有界限的,人面临有限理性的约束和知识分散化的环境,由于个体的异质性和知识分布的差异性,导致获利机会的发现和获取的不同,其中一些人获得成功,其策略被其他人仿效,由此演化出一些一般性的规则,作为共同知识以节约后续者的创新成本。人的知识和计算能力的限制使人不可能考虑所有的因素,从而做出最优决策。
在认识论上,演化经济理论针对动态过程的演化分析方法,相对于新古典研究方法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演化经济学对于微观经济个体采用的是有限理性假设,因此这些个体不具备新古典理论中经济人全知全能的特征,无法事前掌握“客观”的经济活动规律。在演化经济理论中,微观经济主体对于经济规律的认识是在演化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这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相一致。同时,演化经济模型还涉及到了包括价值观在内的主观因素,这种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与哲学的认识论观点也是相符合的。
3 企业与竞争
现实世界中,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的差异极大。新古典经济学,为了数学模型计算和分析的方便,通常假设可以用一系列相同企业取代产业中差异极大的企业。演化经济学则考虑了所有这些差异性,事实上这些差异性对社会经济长期发展来说也是必要的。仔细观察经济演化过程以及一些计算机模拟程序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从短期来看,存在高度差异性的经济系统比没有差异性不显著的系统运行表现好,但从长期来看,正是这种差异性,才产生了革新和创造的动力,从而引发长期的经济增长。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价格竞争,竞争过程被比喻成牛顿运动中的万有引力,它把价格向成本方向靠近。竞争使市场变得有序和稳定。事实上,现代产业的竞争不限于价格竞争,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或新组织形式的竞争更为重要。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资源分配的研究,忽略了如何针对变化着的现实世界调整其组织结构的过程。Joseph Schumpter第一个认识到新古典经济学的这种缺陷,他指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企业为了获得超常利润而引进的突破性发明,他解释了产业内部企业垄断地位的源泉。
新古典经济学常常假设企业有追求利润最大化行为,而演化经济学则假设企业有搜寻利润的行为。在稳定环境下,利润最大化行为和搜寻利润行为区别不大。当企业运行的环境不稳定时,企业很难保证取得最优解,此时利润最大化行为和搜寻利润行为差异较大。
4 时间的感知
新古典经济学注重产业平衡状态的研究,而轻视了达到均衡的过程研究。它假设企业能对变化的环境作出立即反映,从而达到新的均衡。演化经济学假定企业的决策是连续的,每个企业决策时充分考虑未来的预期及其竞争对手的策略行为,企业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影响。企业可以学习模仿竞争对手的行为,改进自身的策略,故时间在演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忽视了所有与时间流逝有关的问题研究,他们即使讨论时间问题,也把时间看成是对称的或可逆的。演化经济学认为,社会经济过程是不可逆的,过去的时间与未来的时间是不对称的,社会经济过程与生物进化过程的不可逆性极为类似。
5 随机因素
在传统经济模型中,不确定因素以随机变量的形式出现在数学方程内,并给定随机变量的分布。不确定因素往往被过滤掉而集中注意力于一些重要变量的平均值研究上。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即使存在不确定因素,理性代理人仍可找到最优化行为。
演化经济模型中,随机因素和筛选机制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决策和搜寻革新过程,演化过程常被看成为一种试错过程。企业会尝试各种各样的战略,并且每一回都会有一部分发生替换,甚至会出现突破性的新技术。在多数情况下,用概率分布来描述这种不确定性是不可能的,这种不确定性使长期最优化决策难以实现,演化过程的长期趋势很难预测,但如果筛选过程的适应性标准确定,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没有突破性的新技术出现,演化过程又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演化过程的长期趋势又是可预测的。
五、评述
许多人认为,演化理论源于生物进化论,并循着与生物学中的概念类比的思路探索其它领域的问题,这种看法将使演化理论的研究过于依赖生物进化论。事实上Geoffrey Hodgson(1993)指出,演化这个词在生物进化论出现之前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演化经济理论和生物进化论是演化在经济领域和生物领域中的应用。演化经济理论与生物进化理论在许多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生物进化论中强调的一些概念并未在演化经济理论中使用,例如,性别和交配在生物进化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概念很少在演化经济理论中使用。再例如,生物进化理论中强调的代际概念,也很难被引入到技术、企业或制度的演化分析中来。但是,演化经济理论认为,微观个体在系统革新过程中发现的东西可以通过学习和摹仿机制传给其他个体,这就是说,演化经济理论沿用了拉马克的遗传基因理论,正因为如此,Nelson和Winter自称他们“毫不羞愧地是拉马克主义者”。
一般的演化理论具有如下特征:它的研究对象是随着时间变化的某一变量或某一系统,理论探索就是为了理解引起这些变化的动态过程,特别地,用来解释说明为何变量或系统到达目前这个状态,它们是如何达到的。这些变量或系统的变化既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扰动现象,又有通过系统的筛选机制而呈现出来的一定的规律性。大部分演化理论的预测或解释能力在于其系统筛选过程,通常假设这个筛选过程具有一定惯性,同时这个过程亦潜伏着突变的动力,从而不断地产生新变种或新特征。
演化理论在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等各个方面都颇具新意,能够对现实经济活动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加以细致的刻画,从而有助于一些复杂的动态经济过程的解释和预测。但是演化理论的旗帜下存在许多学术流派,演化理论还没有形成标准范式。大量演化理论的因果逻辑很难理解,有些逻辑连贯性不强。演化理论大多能较好的反映实际过程的复杂性,正是因为过程的复杂性,准确预测均衡是否能达到或哪一个均衡能达到比较困难。有些复杂的社会经济过程,演化理论还无法理解,演化理论将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这种复杂性,总有一天,这种复杂性将被人们认识。演化理论在社会经济分析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它将是社会学和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标签:经济学论文; 理论经济学论文; 新古典经济学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社会经济学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企业特征论文; 特征选择论文; 系统论论文; 环境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