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曹市学校 646100
众所周知,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这就是“直观性原则”。
但是课堂是有限的,特别是连教具都不完备的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学校,这样的“有限”更是让处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老师们时时感受着促狭,怎么样在这有限的课堂里将直观最大化呢?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奉献智慧了。
早在我还是一名懵懂的实习生的时候,我的指导老师就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那是一堂四年级下册的数学课,在讲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时候,老师把他班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做了一个简单的小实验,试验的内容是拉动手中的三角形和长方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同学们会很容易的发现,捏着正方形的两个对角往反方向拉则正方形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而三角形,无论你怎么拉,它都纹丝不动。有了这个结论,再引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概念,同学理解起来就轻而易举,再在生活中寻找一下应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一个知识点就在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了。这个实验的道具——三角形和正方形是这个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关键,那是老师在课前花费了一定精力,用木棍和线自己制作的,是饱含了老师爱和智慧的道具,我想那些学生终其一生都不会忘记,他们曾经为了拉动三角形,甚至折断了老师给他们的三角形的木棍边。
等我自己成为一名老师后,总是抱怨学校的资源配置不够完善,不能够让我最大化展开直观教学,直到我听了同组老师的教研课,才知道用心的老师手里永远有道具。二年级的语文课上,老师把A4纸裁成两半,裁开的纸再按照1/4比4/3的大概比例折一下,1/4处写汉语拼音,3/4处汉字,课堂上就成了简单又实用的生字卡片。看着卡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自然要比老师在讲台上写有吸引力,想象一下如果我用彩色的卡纸,把卡纸剪成不同的形状,再在上面书写汉字,根据感知觉的对比性,这样的直观对于学生而言不可谓不提神醒脑。
只有实物直观还不够,教师的语言直观对于学生理解知识而言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我的学生在学习生字“裳”的时候,尽管我反复提醒“裳”字和衣服有关是“衣”字底,但学生还是错误百出,最后我问学生们会不会写“和尚”的“尚”,又问他们会不会写“衣服”的“衣”,“尚”字稍作变形加上“衣”,就凑成了“裳”,最后给他们总结,这个字就是“和尚加衣”,这样一来,学生的错误果然减少了许多。又比如“舞”字,我把它形象地形容为“四只小天鹅在一个很大的舞台上跳舞”,以提醒学生“舞”字中间有四小竖,最后一横书写时稍长。有了这样的语言直观,学生记起生字来就有趣多了。
语言直观已经不能准确的抵达而实地参观条件又有限时,教师就要发挥其神奇的能力,把学生带到他已有的类似经历,带到想象的直观中去了。叔本华说:“相比之下,要真正明白某样东西,我们就必须从直观上把握它,在头脑中获得一幅清晰的思想。可能的话,这一图像要直接取自现实本身,如果这难以做到,那这工作就得交由想象力完成。”想象力丰富是孩子的天性,调动想象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可谓是一个省力又有效的方法。
在学习课文《盘古开天地》时,我让学生想象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讲这个故事,尤其是想象盘古手举天脚踩地的场面,并让不同小组的同学上台比赛谁做的更像更好,几个平时上课不专心的同学都特别积极,表演时甚至加上了生动的表情,几乎重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盘古。整堂课气氛热烈而向上,同学们都深切体会到了盘古的奉献精神,被盘古的伟大所折服。
讲解课文《燕子》里的“沾”字时,由于季节没跟上以及学生平时没观察到过这样的景象,任我怎么启发,学生都体会不到这个字的妙处。于是我灵机一动,问学生平时爱不爱看武侠片,不出所料,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都大声回答爱看,我继续说到:“想象燕子是身怀绝世轻功的大侠,脚尖在水面上轻点了一下,立马弹出很远……”学生立马得出了“好敏捷的燕子”的结论。
课文《荷花》中,学习小伙伴惊叹地说:“冒”字用的真好,这再次把我的学生难住了。要是眼前正好有一池白荷花,学生一看,自然能够感受冒字的好,可眼下正是冬天还在甩尾巴的初春,而多媒体挂图等等又通通不能立马使用。于是我只得再一次把他们带入了看似毫不沾边的想象,我问他们:“刚刚小明还不在这呢,我才转了个身,他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学生由此想到自己平常也经常会用冒这样的字眼,由此快速得出了冒有往外透、向外伸、突然钻出的意思,于是白荷花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突现出来的卓尔不群、艳丽夺目呼之欲出。
你既不是春蚕,故无需到死丝方尽,你亦不是蜡炬,则不必成灰泪始干。我们是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因此我们所要思索的,是如何奉献自己的智慧。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一个成功的“导演”,知道怎样的道具能让“演员”爱演,知道怎样的语言能让“演员”入戏,知道怎样的意境,能带领“演员”探索更深层次的自己。让我们都试着去做一个好导演,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启动学生的口眼鼻耳,在这有限的课堂之中,让直观教学无限伸展,和学生一起,共同演出一场好戏。
论文作者:桂明珠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学生论文; 直观论文; 角形论文; 盘古论文; 老师论文; 生字论文; 卡纸论文; 《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