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北大附属实验学校 广东 湛江 524094
摘 要:德育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在初中课堂上我们能够看到德育教育脱离“以生为本”。有的教师对德育渗透重视度不够,没有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使得这一现象改变。
关键字:以生为本 课堂教学 德育教育
初中历史课堂上,德育渗透还存在着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老套;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德育渗透教育的方法过于落后;为了改善教学效果和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应该对学生身心发展重视起来,不能把学生自身发展过程看的比较单一,本篇就这些问题开展了对应的研究与方法,希望广大教师看到以后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在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对传统初中的表现
1.对于中学生身心发展没有起到积极作用是因为德育教育过于形式化。
在初中的教学任务中,我们老师对于学生的德育渗透是相当重视,但是还存在着,有的教师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没有认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不到德育渗透的准确性与实用性,不能很好地对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所以这造成了德育渗透的过于形式化,教师进行的敷衍现象较为严重。
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德育教育应该站在发展学生身心的这一角度开展,但在进行历史教学德育渗透的后期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教师并没有遵守这一观点,没有本着发展学生身心的这一原则来进行教育,目标并不准确,与之相违背。这对学生的发展不能起到积极作用,也推动不了历史教学的渗透教育。
2.德育渗透远离学生生活实际。
初中历史课堂在设计时在培养学生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情感目标方面,二是从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情感目标是高于能力培养的,由此可以看出情感目标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教师没有很好地意识到这一点,通常都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却没有注意到在学生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是进行德育渗透,所以很多教师的德育渗透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所以当德育渗透远离、脱离了学生后,这样让学生接收的过程就会较之尤其困难。
二、德育渗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宗旨
德育教育在课堂上的渗透过程是遵循着内外兼修的原则,以学生为本也是新时期下对历史课堂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之处,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与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应该还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这样才能让学生意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也只有如此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同时也加强学生身心与教育同步发展。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这样进行德育渗
1.进行道德意志教育。
在进行历史教学中,应当全程贯穿思想品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爱国热情与团结精神,激发学生勇敢顽强、积极向上、活泼开朗、团结互助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形成遵纪守法,拥护道德模范的习惯。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对于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不断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2.进行爱国主义熏陶与教育。
初中历史学科不是其他课程就能替代的,它是正确给学生树立三观的科目,应该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应当借助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品格,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信心。历史教师就应该反复研究历史教材,抓住历史特点与历史意义,借助榜样的力量来潜移默化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熏陶。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优良道德传统,巩固学生对祖国深厚的感情。所以德育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3.对学生的远大理想培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价值观与理想,对学生三观进行塑造,给社会培育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应该多方面分析历史人物,将他们高大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展露出来。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系苍生的范仲淹;头悬梁锥刺股的孙敬,为了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而严格要求自己;拯救百姓于危难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谭嗣同为了唤醒麻木的中国百姓不惜喋血于街市等等,这样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教师应该利用历史人物鼓励学生,让学生感悟人生,学会做人。
四、对德育渗透的研究
1.强化德育渗透的针对性。
为了能够让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思想教育意识改变自身心态与行为得到优化,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重历史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一件历史事实联系到其他的历史内容上,这样有针对的爱国思想教育,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
2.德育渗透与实际生活的接轨。
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是在于使历史教学与学生生活能够紧密地相连接,能够让学生从思想上透过历史现象看到本质从而与之产生共鸣,一般的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是通过生活中发生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引导为主,由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对案例进行分析以及探究最后总结,这可以使学生将事例中领悟到的思想内容转化为自身的品质。比如,可以进行观看抗日电影《八百壮士》或是《浴血太行》等主题鲜明的电影,观看完影片后,再让学生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也好,或者对当时战争背景进行整理搜集,再由此开展有关主题的班会,让同学们在课上进行思想讨论,这样,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认知到这些耻辱,对于抗日者心生敬佩,这样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历史资料与当代生活进行关联,这一过程就可以完成德育渗透,这就是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变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个过程不管是个人思考或者是小组探究,都要体现出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为引导目的,学生只有在自己探究以后才会思考,才会达到我们德育渗透的目的,符合我们教学的要求。
3.明确德育渗透的目标。
之所以要在初中进行德育渗透,其目的就是侧重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是以提升学生素质作为目标,但教师应该注意在许多历史事件中,存在着很多封建主义思想,这时,教师就应该运用现代化教育理念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要对学生思想带来误区。但教师也应当注意不能盲目进行德育渗透,这会使学生掌握的不扎实。并且会使德育渗透效果不够显著,应该将德育渗透与教学按照同一目标进行教学,二者之间保持统一,才能够落实真正的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是目前初中学科中需要遵循的原则理念。组织学生开展多彩丰富的德育课也是传递重要的历史宝贵价值。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杰出的历史人物的高尚道德品质与情操,为学生在面临道德冲突时能够做出准确判断提供参考意义。作为一名优秀合格的历史教师,要给学生心里播种下道德的种子,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展开多种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以生为本这一理念立足于历史教学的计划中,就可以提高对学生的教育,很快就能看到教育效果。强化德育渗透的这一准则,加强针对性,提高教学目标,只有这样就可以达到历史教学与德育渗透的预期效果,这样也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质素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娜娜 论新时期中学班主任素质的培养[J].河南科技。
[2]吴常梅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探究[J].河南科技。
[3]李学如 浅谈中学历史课本中“问题教材”的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1[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4]淮利平 高中历史教学之感想[A].2013学术年会暨素质教育在江苏——淮安专场报告文集[C],2013。
论文作者:陈美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历史论文; 这一论文; 为本论文; 目的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