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时期工作经验的回归&以中国城镇为例_工作经验论文

经济转型期的工作经验回报——以中国城镇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转型期论文,工作经验论文,为例论文,中国论文,城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97(2013)03-0010-07

一、引言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和培训是一种私人投资,由于个体接受教育的程度、能力、经验和所受岗位培训与个人劳动生产率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由于个体获得技能时支付的成本不一样,劳动生产率不同,因而在从事不同工作时得到的收入相应地存在差异,表现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差异。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高低对于理解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决定机制以及人们关于是否接受学校教育、是否参加在职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行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已经经历的二十多年的转型过程中,教育和工作经验的投资回报率是如何变化的呢?这是我们特别关心的问题。

理论认为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对人力资本的经济回报将逐步提高,对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对于中国情况的已有研究[1]表明:在1988~2003年间,中国城镇教育的个人经济回报迅速提高并且这一变动趋势是很稳定的。至于工作经验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在中国并没有得到研究者的重视。而对俄罗斯、波兰等转型经济国家的研究比较一致地发现:与处于类似发展阶段的其他国家相比,这些经济转型国家中工作经验的经济回报非常低。对中国情况的研究是否能得出类似的结论,对于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投资意义重大。

我们的研究发现,1988~2003年间,中国城镇的工作经验回报率出现相当程度的下降,以年平均工作经验衡量的工作经验回报率从1988年的2.3%下降到1.3%。在加入各种不同的控制变量之后,回归结果仍然稳健。对经验回报下降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虽然工作经验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生产性特征,但经验在改革前被给予过多的经济回报。这是因为对“老资格”(职称级别)的额外支付是改革前工资结构的核心特征,国际比较也表明在改革前工作经验回报是被高估的。经济改革和转型释放出来的市场力量逐渐对这种过高的经验回报进行纠正。因此,我们发现在1988~2003年间中国的工作经验回报的降低与中国朝着更具效率和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是相一致的。

二、文献回顾

Schultz(1968)最早明确地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之后人力资本得到了许多经济学者的关注。Mincer(1974)将经验也纳入到人力资本的一部分,他认为经验和教育一样都是促进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对工作经验回报的研究同样重要。然而,由于教育是最容易得到的人力资本变量,在大多数文献里,人们在研究人力资本时,主要集中于教育,工作经验回报这一研究问题并未得到研究者足够的重视,通常只是在研究教育回报等问题时附带讨论一下。对工作经验回报的研究既不提供工作经验回报稳健性的信息,对变化的来源也不做说明,而且用时点数据所做的分析并不能对长期趋势提供可靠的判断。

随着对转型经济国家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注意到了这些转型国家出现的一些特殊的经济现象,工作经验回报率的变化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例如,Nesterova and Sabirianova(1999)利用俄罗斯纵向追踪调查(Russian Longitudinal Monitoring Survey,RLMS)1992-1和1994-6的数据来估计俄罗斯经济转型期间学校教育、工作经验和任职期的私人投资回报率。他们用Mincer(1974)的模型所估计的工作经验的平均回报率是1%-2%,与其他国家的数据相比小很多,并认为如此小的工作经验回报率可能是由于俄罗斯经济转型后更多地奖励年轻人,更多地奖励那些容易改变、更积极、适应性更强的人,是由这一变动过程的特性所造成的。由此得到的假说为:在国有企业工作的人工作经验的回报将是正值且相对较高,而在新的私人企业中工作经验的回报可以忽略不计,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这一假说。年龄-收入曲线也对新的市场经济更奖励年轻人的论点给以支持,收入的顶点从1992年的40~45岁移动到1995年的30~35岁。这就和发达国家的情况有了显著的差别,在美国,平均收入将一直增长到45~50岁并在随后的10年保持不变,而俄罗斯的年龄—收入曲线表现为中年人的收入出现了更快的下降。

对其他经济转型国家所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和俄罗斯非常类似:在转型阶段工作经验的回报出现明显下降。Rutkowski(1996)对波兰的研究观察到了同样的趋势,他认为:“工作经验在决定工资水平上越来越失去其重要性,每增加一年工作经验的回报率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超过3%下降到90年代初的不到2%,这很可能是说在从前的经济条件下获得的工作经验对现在价值不大”。Flanagan(1995)对捷克共和国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认为新近的劳动力市场工作经验比在中央计划体制下所得的经验更有价值。这些研究对估计我国经济转型期工作经验回报率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三、数据来源与主要变量描述

(一)数据介绍与样本选择

本文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从1988~2003年连续16年的年度家庭住户调查②(Urban Household Survey,UHS),包含居民家庭收入、支出、消费等方面的丰富信息。由于从1992年起这一调查只涵盖北京、辽宁、浙江、广东、四川和陕西五省一市,为了保持各年数据之间的一致性,我们只使用了这六省市的数据。

我们将样本局限于从事有工资就业的工人,去除掉那些可能是非全职工作的个人。具体来说,我们剔除掉在校学生和待升学者、残疾人、离退休人员以及离退休再就业人员、待业人员和待分配人员,城镇个体经营者、个体自营者以及家庭工人。样本筛选上,我们选择劳动所得大于零,年龄为16~55岁的男性劳动力和16~50岁女性的女性劳动力。③

(二)主要变量定义与描述

1.工资

我们将工资定义为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他劳动相关收入的年工资水平,去掉了资本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本文所分析的工资都是指实际工资,将原始数据中的各年工资以1988年为基年用省级城市消费价格指数(Provincial Urban CPI)进行调整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由表1可见,就全体工人而言,1988~2003年这16年中真实年工资增长迅速,平均值从1988年的1913.3元增加到2003年的6276.6元。

2.受教育情况

本文中教育程度这一变量包括7个层次,分别是大专及以上、中专、技校、高中、初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教育水平,并依此推算出工人的受教育年数,分别对应为16年、15年、12年、12年、9年、6年和0年。为了确保分组估计各教育组的工作经验回报率时,每个组内有足量的人口,我们将原有的教育的7个分类重新合并,表达成大专及以上、高中相当(由中专或技校、高中两组合并而得)和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3组。

城镇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在这些年间增加了1.7年,同时各教育的构成发生明显改变,其中最显著的是拥有大学文凭的工人占全体工人的比例在1988年只有12.6%,到2003年则飙升到32.5%,上升了将近2倍;而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工人所占比例从11.3%下降到2.4%。同期初中毕业的劳动者所占比例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说明在此期间城镇劳动力的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3.工作经验年限

大部分的研究将工作经验年限定义为工人的“潜在”工作经验年限,即为该人的年龄减去其受教育年限,再减去6。由于UHS问卷中直接询问了“哪一年参加工作”,可以据此生成“真实的”工作经验年限,本文分析使用的是后者。为了考察工作经验回报在不同的工作经验水平上是否线性增长,我们将工作经验年限划分为若干层次,分别是新进入者(1~5年工作经验)、富有经验者(11~20年)、年老工人(30年及以上工作经验)以及6~10年工作经验人口。

表2描述了样本中工作经验年限的基本情况。这些年中,平均工作经验年限小幅增加了1.6年。平均工作经验年限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年老工人的增加(该组工人所占比重由9.4%增加到12.5%)。而年轻工人的相对减少主要发生在6~10年工作经验组,(该组工人所占比重由15.9%下降到10.4%)。工作经验结构组成的变动既与中国人口结构的总体变动相一致,也和城镇劳动力市场上供需关系、就业形势的变动密切相关。

四、模型和实证结果

本文分析中所使用的工资模型沿袭自Mincer(1974),分别估计如下半对数形式的明瑟收入模型:

分别表示大专及以上、高中相当(由中专或技校、高中两组合并而得),以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作为参照组;Exp表示工作经验年限,④(i=1,2,3,4)为各个层次的工作经验,依次为6~10年,11~20年、21~30年和30年以上,以1~5年经验组为参照。

所估计的标准设定的明瑟方程中,包括性别虚拟变量(以女性为参照),用来反映性别间的工资差异,以及地区的虚拟变量(四川、辽宁、浙江、广东、陕西,以北京为参照),来控制不平衡发展和生活成本的差异。

在扩展的明瑟收入模型中,除性别和地区,还包括工人所在职业、行业以及所在企业的所有制类型等虚拟变量。加入所有制虚拟变量(包括集体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以国有制企业为参照组)是为了控制不同所有制部门在工资决定方面的差异,同时,加入行业⑤和职业⑥的虚拟变量来控制与行业、职业相关的工资决定差异。

(一)工作经验的边际回报率

按照标准的明瑟收入模型,本文首先估计以真实工作经验年限表示的1988~2003年的工作经验的边际回报率,表3报告了平均水平、1年、5年、15年和30年的工作经验的边际回报率情况。

将表3报告的估计值绘制成图,见图1。

图1 工作经验的边际回报率(1988~2003年)

结合表3和图1,可以看出,工作经验的边际回报率随着工作经验年限的增加而下降(样本中各年工作经验的平均值在20年左右变动,这一点非常明显。工作经验越高的工人,其工作经验的边际回报率越低。表3第一行的估计值告诉我们: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工人(1年工作经验)再增加一年工作经验其收入将增加5.2%;而工作15年的工人再增加一年工作经验对其工资的影响只有2.8%;对于老年工人(30年及以上工作经验)而言,再增加一年工作经验其收入的变动非常微弱。

纵向观察表3并结合图1,发现边际工作经验回报率随时间而稳定下降。劳动力市场新进入者的工作经验的边际回报率下降得最快,年老工人(30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组)的工作经验边际回报率一直很低。同时,图1揭示出工作经验边际回报率的时间趋势:工作经验的边际回报率下降最快的时期是1990~1994年间;劳动力市场新进入者以及年老工人的边际回报率随时间下降而逐渐收敛,对于各个经验水平而言,边际回报率最低的时期是2000~2001年间。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工作经验回报率,图2绘制了真实年工资的工作经验剖面图,这里的真实年工资是估计标准明瑟收入方程所得到的拟合值,因此图2刻画的是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即:以其他因素为条件时)时,真实工作经验和工资之间的关系。简便起见,图中只报告了6个重要年份。

仔细观察图2,可以看出工作经验—收入曲线在工作的早期变得更加陡峭,到达工资收入最高点的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工作经验系数的这一变化是与工资结构更加依照生产力标准而非行政等级的变动是一致的。

图2 工作经验——真实年工资剖面图

(二)工作经验的相对回报率将工作年限划分为5个层次来考察工作经验的相对回报率,所估计的是标准的明瑟收入模型,估计值见表4,其中报告了1988~2003年的6~10年、11~20年和21~30年以及30年以上4个经验组相对于1~5年工作经验组的经验回报率。

观察表4,横向看来,随着工作经验的层次增高,各组之间经验回报率的差距拉大,与1~5年经验组相比,11~20年教育组的相对回报率为51.9%,而30年以上组的相对回报率则达到了非常高的72.3%。纵向观察表4,各经验组的回报率随时间变动都在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有所差别。如图3所示,1988~2003年,30年以上经验组的经验回报率下降得最大,相对于1~5年经验组而言,从1988年的72.3%一直下降到2003年的53.3%;而6~10年经验组的相对回报率变动很小,在6%左右上下波动。其他各组相对于1~5年经验组的经验回报率在随时间下降的过程中收敛于1997年,并在1997~1999年出现了一个“波峰”,这说明作为参照的1~5年经验组在这期间可能出现了相对回报率的下降。

图3 工作经验的相对回报率(1988~2003年)

(三)扩展的明瑟收入方程下的工作经验回报率

所谓拓展的明瑟方程下的工作经验回报率,是指在标准明瑟方程的基础上,依次加入所有制、职业和行业的虚拟变量来估计工作经验回报率,最后,将这三类虚拟变量同时加入工资方程中。这里,我们使用的是真实工作经验的连续变量,因此得到的是在各个具体工作经验值上的边际回报率。同时,再次列出标准明瑟方程对工作经验回报率相对应的估计结果以作比较。

表5报告了各年工作经验平均值上的边际回报率。与标准的明瑟方程估计结果相比,先后加入的三类控制变量中,控制住职业的区别后,工作经验回报率的下降幅度最大;当控制了工人所在企业的所有制类型,工作经验回报率有比较明显的下降;是否控制工人所在行业对工作经验回报率影响不大。

纵向观察表5各列,并结合图4对表5的图形化表达,可以看出工作经验回报率随时间而下降(无论在扩展的明瑟方程中添加哪些控制变量)。并且,工作经验回报率的降低主要发生在1988到2000年,2001年后这种下降趋势基本停止,出现了一定的上升倾向。

这再次为我们识别中国城镇经济转型期工作经验回报率变动的时间趋势提供了证据,说明在工资方程的多种设定形式下,加入不同的控制变量后,工作经验回报率伴随着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一路下降,直到2002~2003年这种下降趋势才有所缓和。

将表5绘制成图形,即为图4,可以使我们更直观地分析工作经验回报率估计值的变动情况。

图4 工作经验平均值上的边际回报率(1988~2003年)

五、发现和解释

本文在改革开放以后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内(1988~2003)的工作经验回报率进行实证分析,详细考察了在此期间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工作经验回报率的变动情况。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工作经验回报率出现相当程度的下降,以年平均工作经验衡量的工作经验回报率从1988年的2.3%下降到1.3%。在工资方程的各种设定形式下,都能观察到工作经验回报率随时间的稳定下降,这种下降主要发生在1988到2000年之间,2001年后这种下降趋势基本停止,出现了一定的上升倾向。在加入各种不同的控制变量之后,回归结果仍然稳健。

中东欧经济体在经济转型的早期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Svejnar,1999;Rutkowski,2001),只是中国的变动过程比较缓慢,历时更长,直到2001年左右中国城镇工作经验回报率下降的趋势刚刚出现逆转的倾向。这很可能是由于中国推行的是渐进式的改革,从而使得工资结构扩张的压力得以缓慢释放。

中国经济转型期工作经验回报出现下降趋势,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所有制结构的变迁,无论是国有企业的下岗再就业工人还是改革中涌现的大批创业者,他们所拥有的旧经验往往难以在新工作中充分利用;二是产业结构变迁,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步伐,产业结构变化很大,传统行业的经验可能失去了用武之地,难以在新兴行业中延续;三是技术进步,由于经验是通用性人力资本和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混合体,技术进步越快,人力资本的腐蚀效应(erosion effect)越大(Galor & Moav,2000),中国经济转型期快速的技术进步也可能是经验回报逐渐下降的原因之一。总的来说,我们所发现的工作经验回报在经济转型期呈现下降趋势可能与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过程的制度变迁和经济政策演变、技术进步与快速的产业结构变迁密不可分。市场机制降低了对工作经验(工作年限)的定价,更多地奖励年轻人、易改变、适应性更强的人。

注释:

①Byron and Manaloto(1990),Johnson and Chow(1997),Zhang et al.(2005)。

②家庭住户调查是由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USO)所组织,覆盖146个城市以及80个城镇。城市、城镇以及住户的选择是基于随机性和代表性的抽样原则。USO(2001)对数据提供了详细的描述。为了确定资料的代表性,我们将既在家庭住户调查资料中也在国家统计年鉴中的许多变量进行了比较。就1988年而言,我们样本内家庭的平均规模、家庭中的平均劳动人数以及家庭的人均收入分别3.7,2.2和1352,相应的国家统计年鉴中平均值为3.6,1.8和1192(中国国家统计局,1989,第732页)。2001年以上三个指标在我们的资料中为3.2,1.8和7763,而国家统计年鉴中的对应值分别为3.1,1.7和6907(中国国家统计局,2002,第321页)。因此,可见样本中的平均值与国家统计年鉴中报告的数字相当接近。

③这一选择是考虑到我国法律规定的男工人的退休年龄是55岁,女工人50岁退休。

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人力资本的贬值将超过积累,于是工资收入下降。因而工资—工作年限曲线呈抛物线形状,工资方程中出现了工作年限平方项。

⑤行业的虚拟变量依次为:1)地质勘探和普查业;2)建筑业;3)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4)商业和仓储业;5)房地产管理和咨询服务业;6)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7)教育文化和广播电视业;8)科研;9)金融保险;10)国家机关;11)农林牧副渔和水利业以及其他,以工业(主要是制造业)为参照组。

⑥职业虚拟变量包括:1)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国家干部和企事业负责人;3)办事人员;4)商业工作人员;5)服务性工作人员;6)农林牧渔劳动者和其他,以生产及运输工人为参照组。

标签:;  ;  ;  ;  ;  ;  ;  ;  

经济转型时期工作经验的回归&以中国城镇为例_工作经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