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技术跨越战略与策略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论文,策略论文,战略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T0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9753(2000)05—0026—06
一、技术跨越应成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核心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既然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那么中国企业如何进行技术创新,便成为中国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必须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利用技术创新获取竞争力的方式。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就是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创新之路。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高技术领域、还是传统产业领域,与世界发达国家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总体差距的存在,迫使我们不能循规蹈矩、亦步亦趋,而是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实现技术跨越,在最短时间内,缩小、甚至赶上世界的先进水平。否则,在经济上失去竞争力,可能比失去领土更严重、更可怕。这就决定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应围绕技术跨越这个中心来做。
因此,本文提出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总体战略:立足国情;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优势,实施技术跨越。
所谓技术跨越,就是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直接开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进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过程。本文认为,这里的跨越是相对于中国企业目前的技术水平的,所以,它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在某些领域,依靠我们自己的各种优势,通过实施巧妙的创新战略,使我们的技术水平真正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本文称这种跨越为“绝对跨越”;另一层含义是,相对我们目前较低的技术水平,通过我们的努力,跳过发展的几个阶段,直接上升到较高的水平,这种水平也可能只是接近世界的平均水平,但是,依靠我们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的优势,照样可以提供在国际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品,本文把这种跨越称为“相对跨越”。对于我们这样的国家,“相对跨越”更不能忽视,因为,传统的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以及许多其他劳动密集性行业,目前是我们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企业实现技术跨越,必然伴随着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这对我们整个国家经济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立足国情,就是要根据中国企业的发展状况,制定符合现实的、具有操作性的对策;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我们应该在具有优势的领域“为”,在具有劣势的领域“不为”,即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二、中国企业技术跨越的可行性
既然技术跨越是中国短期内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必由之路,那么中国目前技术跨越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在这里有必要进行一番实证分析。
首先,从本世纪科学重大发现,我们得到重要启示:物质条件不是取得科学突破的充分条件,它只能作为一项必要条件;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避开自己的劣势,进行正确的战略选择,可能是取得最后成功的决定因素。
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有三个:一个是爱因斯坦发明的相对论;一个是量子力学的建立;一个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的主要条件,一个是爱因斯坦的伟大天才,一个是爱因斯坦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科学献身精神。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时,连一个在大学研究机构的职位都没有得到,当时他只是专利局的一名普通职员。
量子力学是在德国诞生的。当时的德国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国家正在医治战争留下的巨大创伤。当时,科学家工作的条件、生活的条件、科学研究的条件都很差,与当时美国的经济条件根本无法相比,但量子力学恰恰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研究的中心从欧洲移到美国。但作为20世纪最伟大发现之一的DNA的双螺旋结构, 却是在饱受战争创伤的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完成的。其成功的原因,一是实验室领导人战略方向的正确选择;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已有的积累,尽最大可能避开自己的劣势;三是注重在学科交叉点上作文章,分子生物学是化学、物理学、生物学、信息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射电天文学是物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这又一次说明,在没有好的物质条件下,同样可以作出杰出成就。
中国本世纪的两弹一星工程,是可以与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媲美的工程。它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起到过重要作用。两弹一星是在西北高原的荒漠中,在中国严重的自然灾害期间完成的。其成功的原因,就是依靠中国人的智慧、团结协作、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其次,新技术革命的机遇。不仅科学的重大发现不仅仅取决于物质因素,而且技术上的重要突破也是如此。特别是新技术革命的到来,给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针对当前高技术产业的竞争,美国经济学家提出:“胜者全得”,意思是,技术上领先一步,有可能占领该领域的大部分市场。因为,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如果在技术上领先,可以在极短时间内通过先进的通讯设施、网络设施,在全球范围内宣布。这就为占领这项技术的大部分市场打下了基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新技术的应用上,所有国家和企业,都面临相同或相似的机遇,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关键看谁先领先一步。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创新。也就是说,我们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里。
第三,发展中的后发优势。除了新技术革命带来的良好机遇外,我们还有一个重要优势,那就是发展上的后发优势。
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体系完整而且联系密切,具有强大的惯性,进行结构调整,成本过大,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而对于我们国家,许多主导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这样可以不用重复产业发展的全过程,直接从高起点开始,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第四,中国人的智慧和潜力。我们实现技术跨越的重要优势之一,就是我们中国人有无穷的智慧潜力,这是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了的。
中国古人有杰出的成就。据考证,从汉朝到明朝,中国一直是技术的纯出口国;她不但为世界贡献了四大发明,而且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技术。这些技术对于推动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现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已经有李正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等六位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充分显示了中国血统科学家的杰出的才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地研制出了两弹一星,使得中国在此领域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此外,中国还首先合成了人工胰岛素,等等。
中国人有着过人的智慧和潜力,关键是怎样最大限度的开启智慧、挖掘潜力;这就需要制定合适的战略和策略。
三、中国企业技术跨越的战略
1.基于竞争优势的企业分类 本文认为,中国企业实施技术跨越的关键是如何发现和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50年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留学回国后,建议中国先搞导弹,后搞飞机。人们都很奇怪,因为飞机是本世纪初发明的,而50年代初,世界上还没有洲际导弹。钱学森的理由很简单,导弹容易飞机难。因为容易与难是相对于一个国家的国情来讲的。当时的中国,如果搞飞机,则需要雄厚的基础工业、材料工业,而当时中国发动机还不很过关。因为飞机需要长期的安全飞行。而导弹是一次性消耗,材料可以差一点,关键是要实现准确命中制导。这正好应用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结果,钱学森的论断得到了应验,我们的导弹成了当时的世界四强之一。
制定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必须首先发现这个企业的优势和劣势。
中国既有一定数量的高技术企业,更有位数众多的传统制造业,以及分布极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而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这决定了他们技术跨越的战略也是不同的。因此,按照竞争优势的不同,本文把中国的企业分为:高新技术企业、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三种类型。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从事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企业;传统制造业是指传统机电设备生产的企业以及一般的家电企业,当然,也不否认里面存在一定的高新技术,但其中的含量较低;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是指从事服装、食品等的生产企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以人工劳动为主,当然,也不否认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点:我们与发达国家是不同的,目前发达国家的主要力量是发展高技术,而我们不但要发展高技术,还要发展传统制造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不仅是我们国情的需要,而且我们有自己特有的优势。
我国目前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最大劣势,就是研究开发经费的不足。这是我们所有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据统计,我国的研究开发经费只相当于美国经费的2.1—2.2%,美国IBM公司1996年, 仅网络软件的开发经费就达43亿美元,比当年我国财政开发研究投入的总量还要多。因此,在下面制定技术跨越战略的过程中,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不能全面出击。
2.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优势及跨越战略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优势,除了以上我们提到的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以及后发优势以外,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直接面对庞大的中国市场需求,直接感受需求的强烈刺激。这是国外的企业或跨国公司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因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扎根于中国的土壤,他们更了解中国市场对高新技术的需求。
B.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易于根据中国现有技术的不足,发现未来的需求。更容易根据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心理需求,掌握和预测未来的需求。
C.中国人在某些特殊高科技领域具有天赋。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软件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勤奋精神,具备了开发软件的天赋,在软件最发达的美国,有1/3的软件高级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华人,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具有发展软件产业的人才优势。
D.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大部分管理水平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结合中国的国情,创造性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可以使企业短时期内大大提高竞争能力,这也是一种技术创新,也是一种跨越。
根据中国高技术企业的竞争优势,我们提出技术跨越的战略。这种战略分为两种模式:1)利用当代最先进的技术平台, 根据自己的特有的竞争优势,重点突破某些关键技术。力争在某些特殊领域,使自己的产品进入领先行列。2)利用当代最先进的流通管理技术和方法, 积累资本,成为明星企业,然后利用雄厚的资本,进行技术跨越,研制名牌产品,成为名牌企业。
一个企业究竟采用何种战略,取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一般来讲,如果企业创建之初,已在某个高技术领域有较多的技术积累,比如储备了很多有市场潜力、技术领先的专利,只是需要在一个企业的环境中,使技术工程化、商业化、市场化。在这种情况下,宜采用第一种跨越战略。反之,如果企业创建之初,不具备这个条件,那么只有采用第二种跨越战略。实际上,在我们中国,北大方正基本上就是采取了第一种模式,因此,我们又可以把这种模式称为“方正模式”。而联想集团基本上采用了第二种模式,我们又可以把第二种模式,称为“联想模式”。
北大方正在发展过程中,在技术上实现了四次跨越。
第一次跨越是告别铅与火的跨越。北大方正没有经过日本流行的第二代光机式照排。也没有经过美国流行的阴极射线管式照排,而是直接从第一代铅字排版,跨越到最先进第四代的激光照排。
第二次跨越是告别报纸传真机的跨越。以前都是采用报纸传真机送纸型,速度慢,而且失真严重。北大方正首次采用页面描述语言传送报纸版面,传送速度明显加快,而且毫无失真。
第三次跨越是告别传统电子分色机的跨越。以前报纸的彩色版要用分色机出照片,然后进行人工剪贴,严重影响了速度和质量,北大方正首次采用了开放式的彩色照排出版系统,取代电子分色机,使文字与照片合一处理,输出速度大大加快。
第四次跨越是告别纸与笔的跨越。北大方正采用彩编流程管理系统,实现了报社主要流程的电脑管理,从而告别了纸和笔。
每一次跨越,都会给企业带来发展的跨越,目前北大方正并没有满足已有的跨越,而是正在向新的跨越进军。北大方正精心选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广播电视业,又是一次大的跨越,一般电视正在从模拟影像带进入数字影像带,最后再进入最先进的视频服务器。而香港的亚洲电视台,正准备利用方正的高科技,一步跨越到视频服务器。
联想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他们推出“贸、工、技”发展战略,把贸易作为龙头,优先发展,由此进行资金积累,成为“明星企业”,然后利用雄厚的资金积累,研究开发出自己的名牌产品,最后成为“名牌企业”。
“贸、工、技”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贸易上的流通管理创新。
联想的“高速运作驱动模式”,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具体来讲,就联想电脑公司来说,其物流的过程大体是:散件的采购→入库→组装车间→成品库→代理→用户→资金回收。拿散件采购来说,对电脑的每一部件(CPU除外),都要选2—3家供货商。 引入竞争机制,降低采购成本,保证及时供货。根据IT行业降价周期短的特点,采取小步快跑的进货方式,即每一次进货量都不大,但进货次数较多,这样可以尽可能享受到降价的好处。凭借完善的市场网络,快速灵敏的信息流动,对市场进行准确的预测,避免销售过旺,导致散件断货,又可以避免销售淡季,造成存货积压。这样使库存始终处于最少状态,既零库存。在电脑出库到代理或用户的过程中,联想电脑凭借遍布全国的运输网络,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联想电脑基本上是现款提货,保证了资金的快速流动。
这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速运作,在市场上形成了以快吃慢、以快鱼吃慢鱼的竞争态势,由于这种快速运作,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在市场上可以给竞争对手致命打击,最后拖跨对手,占领大部分市场。
3.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及跨越战略 中国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A.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高新技术上,不再把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传统制造业。特别是对于传统制造业的技术出口,不再有过多地限制。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些技术,已经没有带来超额利润的机会。但是,对中国这样的发展大国来说,这些技术可能比我们现有的技术先进得多,这样就可以用极小的代价,得到对我们来说价值很大的东西,从而实现技术上的相对跨越。
B.我国的传统制造业,有一定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引进技术或自行发明创造,在某些关键技术上有较大的提高后,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将会有较大的提高;反之,全部放弃我国的传统制造业,向世界发达国家一样追求高新技术,既不现实,也会付出极高的代价。
C.发达国家继续从事传统制造业,已经没有竞争力,关键是他们产品的成本太高,使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而中国的情况则不同。中国从事传统制造业的工人的平均工资,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这就决定了中国继续从事传统制造业,将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力。根据中国传统制造业竞争优势,我们提出技术跨越的战略是:放眼世界、博采众长、结合国情、拿来最佳、集成综合、创新提高。
放眼世界,就是我们的目光应当在世界范围内,很多技术,在国内可能认为是很先进的,但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却是相当落后的。因此,应该走出国门,主动到世界发达国家去取经;博采众长,就是比较不同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做到胸中有数;结合国情、拿来最佳,就是根据自己的国情,通过引进吸收,拿来最适合自己的技术、设备、产品;集成综合,就是把来自不同国家的某种设备的各种部件集成综合起来;创新提高,把自己发明创造融汇到设备的制造中去,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
实际上,中国传统制造业中的许多企业,正是依靠自己的种种优势,制定并实施了适合自己的技术跨越战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例如,江苏中大集团的主导产品——“中大牌”烤漆房,便是成功地引进了意大利的轻油燃烧器,荷兰菲利浦的照明系统,西门子的外转式风机,采用德国阻燃拼装式房体,加上自主发明的三项专利,使得“中大牌”烤漆房的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成本却比国外低的多,依靠此优势,“中大牌”烤漆房遍布了全世界。还有,湖南的长沙远大集团,由于创业者掌握了几项燃烧器的专利技术,同时把国外先进技术,例如控制系统、电气系统等有机组合起来,进行优势综合集成。开发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直燃式空调,这种空调一出现,很快就占领了80%的国内市场,1996年产值已经接近20亿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4.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优势与跨越战略中国劳动力密集产业的竞争优势在于:
A.劳动力成本很低,而这种行业的主要成本由劳动力的成本决定。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不仅在发达国家具有市场竞争力,在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颇具市场竞争力。
B.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中国的所有企业中,其管理水平是最低的。在国外企业以及跨国公司的影响下,在中国先进管理企业的带动下,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易于在短期内实现管理水平的很大提高,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C.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先进制造技术的普及,也会使得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技术水平,以较小的代价,提高到较高的水平,从而实现技术跨越。
根据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优势,本文提出的技术跨越战略是:紧紧抓住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结合关键技术的突破,提高产品竞争力;或者依靠管理跨越,积累资本,然后最后实现技术跨越。
在这里,对于关键技术的突破,有两层含义:一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其中的某项关键技术;二是直接采用国际上已有的先进技术,比如,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等。例如,安徽丰原集团,从一个小厂,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 发展成为柠檬酸生产行业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大型集团。其成功的直接原因,就是在关键技术上,成功地进行了突破。柠檬酸的生产,一般是采用山芋作原料。但生产的柠檬酸的质量低,产量很难提高。国外曾经设想用玉米粉来发酵柠檬酸,但是没有成功。安徽丰源集团,依靠自己的科学分析和勇敢实践,打破了外国人的神话,成功地研制出了以玉米粉为原料发酵柠檬酸的工艺技术。由于产品质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使得丰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空前提高。
丰源技术创新成功的一个重要启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判了死刑的技术,并不一定行不通。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这项技术的背景。以玉米粉直接发酵生产柠檬酸的技术来说,发达国家除了认为这项技术实现的可能性不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玉米粉为原料生产柠檬酸,对节省人工效果不大,而发达国家的劳动成本是很高的,这样就大大减小了他们开发这种技术的动力;而我们国家则不同,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很低,开发这种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四、管理跨越是技术跨越的保证
作为中国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北大方正与联想集团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联想集团在1995—1996年出现了亏损;北大方正在1998年出现了亏损。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管理对一个企业的极端重要性。两个企业都认识到:技术创新与技术跨越必须融汇到一个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他们在总结企业的发展过程时认为,决不能只培养光懂技术的专家,必须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念、有科学技术背景的管理人才。对方正与联想是这样,对中国的其他企业也是如此。一个企业要想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实现技术与管理的双重跨越。
中国企业发展中的一个敏感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是产权明晰问题。因为产权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对于在企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当而且必须按照他们贡献的大小,给予他们相应的产权。一个科学家可能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一个企业的发展,而科学家迟早会有退休的时候,只有给予他们应得的产权,才能符合公平的分配政策,而决不能简单地将科学家逐出企业。
大企业为了在短期内实现管理水平的跨越,应注意把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可以采用国外管理专家高级培训的方式,也可以直接派人员到著名跨国公司实地学习、培训、提高。
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一般来讲,其管理水平比大企业更要落后一些。我们认为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一条捷径就是,企业通过与高校或科研单位联合,通过管理咨询来解决。
收稿日期:200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