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现代化政府对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划,从而是提升我县区域经济水平和发展能力的关键,更是保障农业产品供给、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保障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以此结合本县的地域特征,开发和建立高原特色农业,使得这一战略规划能够真正落到实际,并且产生实际作用,最终保障我县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战略探讨
一、特色农业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对于特色农业来说,其是建立在区域发展形式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有的经济水平和经济实力,以建立针对于市场需求的高原特色农业。所以对于我县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来说,必要可以从以下特点进行分析和考虑:
(一)区域的性特征
特色农业之所以存在,与其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生态特征有着直接的关系,由此特色农业提出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考虑一定范围内的农业特色发展。尤其对于我县独有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有着更强大的基础和保障。以此规划和设计建设特色农业。而若是除去我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貌特征以及优越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再进行高原特色农业的提出,并且加之培育特色的农产品,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也没有保障和基础可谈。
(二)相对的性特征
特色农业的发展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农业发展,其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区域特色,即根据区位优势和区位特征等进行的农业方面的特色发展和改革。在师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能够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做出更适应的调整以及优化。
(三)具备的优势性特征
对于地区特色农业的建立和发展,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地域优势前提下,以此才能够得到实施。从而使高原特色农业的开展和进行,其中所产生的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等都较大,从而适宜开展特色农业。与此同时,与其他地区相比,该地区开展特色农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市场影响力等方面也占据着很大的优势,从而使其能够表现出更强的特色农业优势。
(四)外向性特征
特色农业主要根据自设所处区域的特点和优势等的开发较强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从而对于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来说,面对的不仅仅是开展特色农业的地区,面对的更是该区域以外的市场,从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与外界相联系的活动跟实际交流,以此使得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竞争力。
二、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过程中现存的问题
针对于师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即区位差异和区位独有的优势性。具体的差异即指的是经济之间的差异,其中包含有资源配置以及历史方面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和落差等。在当地,关于农产品的种植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由于历史发展基础之间的差异、产业结构之间的差异以及人文资源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影响,使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仍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一)分散经营
分散经营的背景下,大多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方面的生产和农产品的输出,这样的过程使得当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相对更低,并且机械化程度得不到提升,使得生产效率不高,切实能够影响到市场的推广和建设,几乎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较为被动。
(二)欠缺必要的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的发展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逐渐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生产的质量,并且生产范围也得到了拓展,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总体上能够实现供需平衡。从而以此进入到提升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加强农业生产技术以及资金投入等的农业生产优化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农业管理体制方面存在不足
现阶段在农业管理体制方面基本属于职能型的管理模式,具体的涉农部门之间能够做到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但对于涉农职能部门不同,涉农职能部门之前存在职能相分割的情况,这样的实际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业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职能交替,并且权责不清。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干预,只能通过经济以及政策等的方式,而并不能用行政手段进行调整和干预。但存在的实际问题是:农业的投资和税收以及价格政策等,并非由农业部门掌控,而是其他部门负责。
三、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战略布局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需要借助特色农业的基本特征,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规划和调整。具体结合市场的变化和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将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与农民群体进行有效的聚集。
(一)完善农产品结构及优化农业产业
尽管相应的特色农业发展已经进入到实行阶段,但具体调整与优化的力度还不够,至此需要做好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以此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增加相应农产品的产量,并确保农产品的价值能够获得延长,以此推动现代化的农业可以得到发展。
(二)进一步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发展具体要求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升经济效益为基础,对当地的农产品进行支柱产业以及主导产品的优化布局,使之形成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以及社会化服务的最终形态。
利用国家政策下的西部大开发等战略规划,加强农业规划,大力开发和培育有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更要加强重视,并且借助于优化和调整之后的产业结构,能够更多的吸引外来企业的资金以及技术等,做到进一步丰富特色农业发展的资源需求和技术需求。
(三)做好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
要真正发展好高原特色农业,就离不开更多的农业科技人员的参与。现阶段,师宗当地更多的农村地区由于自身的起点较低,并且在实际的农业生产劳动当中,使用传统生产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群体仍占据较大的比重,从而其中农业科技的实际深入程度并不高。为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农村年轻群体能够愿意参与到农村生产发展的建设当中,由此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想法的农业生产队伍。最终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得我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能够取得实际成效。
对于建设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建设队伍,人员自身的农业技术水平至关重要,从而要做好相应的技术培训和农业技术普及活动,以此使得更多参与到农业生产当中的人们可以掌握更多的农业生产新技术,最终更好的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与进步。
(四)做好农业信息化的建设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保障农业技术落实和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由此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的社会大环境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做好相应的信息化建设,使得农业生产工程和市场销售过程都能够切实提高效率与质量,使得更多更好的农业产品可以进入到市场当中,最终有效的提升农业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和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
四、总结
以此,对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来说,基本的过程是要结合当地的农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以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并根据发展特色农业的基本原则和特征,建立有效推动特色农业的方式和举措,最终使我县能够借助自身具有的地域优势和地域特征,发展好自身的高原特色农业,使得农民群体能够提高收入。
参考文献:
[1]邓秀月.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发展战略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4):151-152.
[2]苏来义.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分析[J].南方农业,2018,12(09):90-91.
[3]张倩倩. 有机认证视角下云南高原特色有机农业集群综合效应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4]赵爽,朱克西.全方位管理视角下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17):195-197.
论文作者:刘庆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农业论文; 特色论文; 高原论文; 农产品论文; 农业生产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特征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