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在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起重设备的安装、拆卸以及使用等环节,如有不慎,就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带来人员及财产损失。本文将从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发生原因分析着手,分析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1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危害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能量与危险物质的存在。对于第一类危险源来说,指的是可能会意外得到释放的能量与危险物质。也就是说,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性能与设备的完好性就是第一类危险源。而第二类危险源则指的是使能量与危险物质约束与限制因素失效的重要因素。通常,起重设备操作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不安全行为,都是第二类危险源,它会使第一类危险源的能量得到释放,进而导致事故发生。建筑起重机械事故的发生是内外因素交替组合的产物。不利的内外因共同组合产生作用的结果,就将很可能导致事故发生。任何建筑机械事故的发生都是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和第二类危险源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任何一类危险源都不会导致建筑机械事故的发生。要防止建筑起重机械事故的发生,就要对事故原因中的第一、二类危险源进行查找分析,对原因釆取有效措施加以约束或消除。
2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问题分析
2.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1)建筑起重机械设备进场前未能对其安全性能进行有效检测,安装后自检不严格,使用中的检查、检验、调试不认真;对《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规定的基础混凝土强度、机械设备的行走限位、幅度限位、起升高度限位、回转限制、小车断绳保护装置的安全距离不了解,限定的安全距离随意;起重量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调试不正确,超载现象时有发生;起重吊钩保险及其它安全防护装置的损坏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施工现场的吊物悬挑平台未定型化设置,设计计算马虎,搭设交底不认真;有的工程还在使用钢管悬挑平台;部分起重机械设备使用未配备指挥信号、指挥人员和司索人员,造成谁使用、谁捆绑、谁指挥,出现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等不安全行为。
(3)物料提升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楼层停靠装置、防坠落装置、超高限位装置、吊篮防护门、自落门不齐全或失灵时,没有及时进行修理或调试。卸料平台搭设不规范、有的未独立设置,两侧防护、底板铺设不严。另外,31m以上的高架物料提升机的整体稳定性、刚性连接的设置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2.2起重机械设备专用配电箱内电器元件设置不规范
TN-S接零保护系统不正确,重复接地设置随意,接地电阻值大于规范要求。现场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台账资料不完善,装拆专项方案的编审不重视,方案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无实质性措施;部分方案还有明显错误,不能指导现场装拆,操作人员仅仅凭“经验”装拆;起重机械设备的验收、调试流于形式,未能查找出事故隐患。
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后、未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规定》要求及时进行检测检验就投入使用,因而施工现场有相当一部分起重机械设备在使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其次安装单位、使用单位申请检测后、特种设备检测单位从检测到发放检测合格报告时间较长,起重机械设备任凭操作人员的“感觉”在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加强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优化对策
3.1起重机械的前期管理
(1)起重机械设备在建筑系统一般要求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门(井)架等,购置前首先要进行选型和进行技术经济论证,论证起重机从它的生产性、可靠性、维修性、耐用性、适应性、安全性等技术指标和投资额、运行费、收益等经济指标。
(2)对生产厂进行考查。起重机械生产厂必须有国家(建设部)的生产许可证和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二是生产厂的生产工艺、设备、工夹具、模具、材料、外购件等应能保证起重机械的质量和安全;三是起重机械要有检测报告,是经过产品鉴定的合格产品。
(3)对起重机械设备到货验收、安装、调试、试运行、试验、验收投产使用及走合期使用情况的分析、评价和信息反馈等。
3.2起重机械的拆装管理
(1)拆装单位必须建立分会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拆装检测验收制度、拆装前零部件检查制度、技术安全交底制度、拆装档案管理制度、职工技术培训考核制度等。
(2)拆装单位在拆装起重机械设备前必须制定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严格执行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严格执行制定的拆装方案和拆装工艺。
(3)拆装必须进行技术安全交底,交底必须要每个被交底人清楚明白安拆步骤、过程和每个人的工作、职责。被交底人清楚明白后在交底书签字认可。
(4)起重机械拆装时企业安全管理部、机械设备管理及单位管理部门人员必须在场指导、监督。拆装前必须编制拆装方案和工艺(由租赁站塔机队编制),并由企业设备管理部进行审核、审批,非正常拆装方案由企业设备部审核,企业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批。
(5)起重机械在拆装前必须进行全面检查,确认电气、液压、机械各部机械及钢结构完好后方可进行拆装。装拆区域必须设置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在装拆区域内行走和逗留。起重机械每完成一个拆装项目时,都必须由塔机工长检查验收、签证;每完成一道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装拆工作。
(6)起重机械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调试和试验,确认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要求和各保险装置齐全、灵敏、可靠。新购或大修后第一次安装还必须做超载试验,超载试验由企业技术负责人主持进行。
3.3起重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
(1)起重机械设备使用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违章指挥、违章使用、违章操作起重机械设备。
(2)起重机械设备必须在设备明显处挂“合格准用牌”、“安全操作规程牌”、“操作人员岗位责任牌”和操作人员姓名,塔机还应挂“十不吊牌”。
(3)起重机械设备必须建立班组,塔机每个班组不得少于6人,施工升降机双笼不得少于4人,单笼不得少于2人,门架不得少于2人。
(4)起重机械机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起重机械设备产品说明书及《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做好“十字作业”(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
(5)机组人员每天必须做好“日检”及交接班工作,并认真真实填写好“日检记录”、交接班记录和运转记录并存档。安全员、机械员(项目做好“周检记录”),起重机械队(或租赁站)做好“季检记录”,企业机械设备部(或独立的设备租赁公司)做好“半年检查记录”和起重机械设备的“年审”。安全装置缺损、失效,不灵的不准使用、停机整改。
(6)国家明令淘汰的起重机械设备必须报废,磨损严重,基础件已损坏,再进行大修已不能使其达到使用和安全的也应报废,使用14年以上的必须报废。报废后的起重机械设备一律不得再使用或整机转让,必须作破坏处理。若有特殊情况(如放置年限久未用等)必须技术鉴定(探伤、应力测试等)报建设厅批准同意后方可延期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使得起重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提高,而起重机械在自身质量、种类与规格,甚至是性能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事故发生几率仍然很高。因此,应该基于技术培训教育、安全意识、政府政策等多方面来协调管理起重机械设备作业操作,实现现场监督、现场协调和现场紧急应急机制,为设备作业万无一失奠定前期安全操作基础,尽早扼杀风险因素,做到有备无患。
参考文献
[1]卢明银.多因素耦合的加工车间关键风险因素定量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9).
[2]张连明,隋仕濤,王忠民.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与事故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3).
论文作者:杨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起重机械论文; 拆装论文; 设备论文; 危险源论文; 人员论文; 事故论文; 发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