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评价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及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4年4月,西吉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以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切口271处,纳入观察组,同期采用普通丝线缝合者271例纳入对照组,对比并发症、剖宫产术切口愈合情况、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1.85%、切口硬结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9.96%、2.58%,6个月后瘢痕厚度≥3mm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切口开裂、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最高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以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妇产科手术切口,有助于降低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强切口愈合效果,缩短住院康复时间,对于降低二次分娩风险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妇产科;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
妇产科手术切口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孕产妇住院时间短,切口并发症成为致孕产妇住院时间延长的重要原因,手术切口并发症不仅可影响产妇,还影响早吸乳、母婴同室、抚触等一系列产后保健工作的开展,间接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1]。剖宫产术切口愈合还直接影响二次妊娠,使部分产妇丧失分娩机会,增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剖宫产术切口愈合不良已成为产后出血最常见病因之一[2]。缝合直接影响切口愈合,一般认为理想的缝线应具有高张力、易打结、组织反应小、较好的把持力、后期吸收等优点,可吸收缝合线最受医师认可。但需注意的是,可吸收缝合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出现抗张力强度变化、张力丢失,存在远期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患者依从性、自护能力有一定要求。临床上,是否在妇产科推广可吸收缝合线尚存在争议。既往2013年1月~2014年4月,西吉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以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切口271处,患者预后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可吸收缝合线处理妇产科手术对象271例,纳入观察组,年龄18~44岁、平均(26.8±2.0)岁,均为分娩产妇,其中经产53例,有剖宫产术史42例。行择期剖宫产124例,急诊剖宫产28例,阴道分娩119例(会阴侧切口100例,会阴撕裂伤19例)。与切口愈合相关合并症与妊娠并发症:胎膜早破22例、羊水浑浊11例、妊娠糖尿病10例、妊娠期贫血5例。参照临床资料采用一对一选择同期,单纯因社会原因采用普通缝合线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271例,纳入对照组,年龄19~42岁、平均(26.4±2.8)岁,经产54例,有剖宫产术史44例。行择期剖宫产124例,急诊剖宫产25例,阴道分娩122例(会阴侧切口98例,会阴撕裂伤26例)。与切口愈合相关合并症与妊娠并发症:胎膜早破24例、羊水浑浊12例、妊娠糖尿病11例、妊娠期贫血6例。两组孕产妇年龄、分娩方式、切口类型、切口愈合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观察组
(1)剖宫产术:选用可吸收油涂层聚醇酸手术缝合线缝合。首先:连续锁扣缝合子宫切口,单纯打结;其次,使用同一根缝合线分别缝合膀胱、腹膜,反折后与子宫切口缝合线尾打结;再次,以相同缝合线,连续缝合筋膜层,以4-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脂肪层;最后,褥式缝合皮肤切口,不打结至另一端皮缘,与脂肪层缝合结打结。术后常规更换敷料。
(2)会阴缝合:积极预防会阴水肿,给予点状麻醉行会阴神经阻滞,侧切娩出胎儿后缝合。首先,以2-0可吸收缝合线,全层联合阴道粘膜,不留死腔,松紧适度,于处女膜痕迹处打结;其次,以4-0号可吸收缝合线间断缝合皮下组织、肌层,连续缝合,针距1cm。术后以碘伏擦洗,2次/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对照组
采用普通手术缝合线缝合,除皮肤连续缝合外,其余方法与对照组同。
1.3观察指标
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例,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切口开裂、切口硬结、疼痛(用药干预)。部分患者遵医嘱,随访4个月~12个月。以超声评价剖宫产术瘢痕愈合情况,双盲法评价,评价瘢痕厚度。住院时间、术后最高体温、下床活动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EXCEL录入,转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切口并发症与愈合情况
观察组切口感染率、切口硬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个月后瘢痕厚度≥3mm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切口开裂、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现代女性对于医学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分娩是几乎每一个育龄女性都需要经历的过程,部分产妇不可避免会发生难产,不得不采用会阴切开术、剖宫产术助产,不可避免的会留下切口,需手术缝合。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可吸收缝合线是可吸收油涂层编织聚醇酸手术缝合线而得,无抗原性、热源性,生物相容性好,可降低个体组织反应,无毒、无刺激,强度高,伸长适中,可降解为二氧化碳与水。可吸收缝合线具有以下优点:①吸收可控,短则1周,长则14日,强度保留效果好,3周保留强度约20%,此阶段也是瘢痕伤愈组织自我修复的高峰期间;②40日内开始消失,70日几乎完全吸收;③适用于已感染组织缝合,对于伴有生殖道感染者尤为适用;④愈合速度快,不留针眼,美容效果好;⑤无异物残留,舒适度高,并发率低;⑥缝线光滑,操作方便[3]。
研究显示,采用可吸收缝合线缝合之观察组切口感染率、切口硬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可吸收缝合线缝合有助于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观察组6个月后瘢痕厚度≥3mm高于对照组,瘢痕厚度≥3mm也是衡量瘢痕子宫二次妊娠是否可行阴道分娩的重要指征,提示可吸收缝合线缝合还可影响产妇长远预后。近年来,生育政策越来越宽松,有二次分娩意愿者越来越多,从这一角度看,可吸收缝合线缝合优势较大。
可吸收缝合线缝合要点:①皮下必须彻底缝合,不留死腔;②连续缝合丝线不易过紧;③应用于腹部特殊位置切口时需慎重;④注重提高打结质量;⑤术后2-3日更换敷料;⑥因连续缝合操作过多,可吸收线缝合对医师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⑦应积极积累经验,充分考虑麻醉、水肿、不规则切口对缝合的影响[3]。
综上所述:以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妇产科手术切口,有助于降低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强切口愈合效果,缩短住院康复时间,但对医师经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潘莉.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1C):96-98.
[3]张林,卫兵,张曦,等.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5):2333-2335.
[4]李梅娟.分析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0):274-275.
论文作者:景秀丽,张丽萍,马瑞彦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0
标签:切口论文; 缝合线论文; 并发症论文; 妇产科论文; 瘢痕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