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经验与启示_网络道德论文

美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经验与启示_网络道德论文

美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经验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教育论文,美国论文,青少年网络论文,启示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网络的普及,青少年群体中出现了网络暴力、网络侵权、网络色情等一系列负面问题,青少年网络道德的失范和缺失不容忽视。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问题仍未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并得到足够的讨论。本文以美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经验为鉴,分析我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与难题,并对我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应采取的策略提出建议。

一、我国青少年网络道德现状及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我国青少年网络道德现状。当前“网络化”已成为各项社会活动的主要形态之一,青少年作为最活跃的人群,率先成为利用网络的最主要群体。由于网络传播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开放性与虚拟性,难以监管,使网络信息既丰富也混乱。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缺乏相应的辨别能力和自制力,当他们面临纷繁复杂、良莠并存的网络世界时,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往往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并有可能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产生种种道德失范现象,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出现严重的犯罪行为。山东理工大学一项关于大学生网络文明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显示,27.2%的人偶尔浏览黄色网站,8.5%的人经常浏览黄色网站。在“你认为浏览不健康网站算不算道德败坏”的调查中,52.3%的人认为不能完全算;12.4%的人认为大学生应具有开放思想;也有20.9%的人认为这是素质低下的表现。对于网恋,46.4%的人认为是“游戏一场,经不起时间的考验”,53.1%的人相信网恋能够降临在自己的身上,25.3%的人有网上恋人,42.7%的人表示自己有同学沉溺于网络而影响学业。[1]另一项关于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显示,27.4%的人承认有过入侵机密网页的想法,28.20%的人在聊天室骂过人。[2]学生在网络上侵犯知识产权、剽窃他人成果和侵犯个人隐私权现象尤为严重,如偷窥别人私密信息加以传播并以此为乐,下载网上的文章来完成作业,甚至上网购买AI写作论文等等。21世纪初兴起的第三代“黑客”多以在校学生为主,一些在校生“黑客”对他人进行攻击常常只是为了显耀自己的计算机能力。青少年在网络上的所作所为,并不能像在现实生活中那样就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清醒的法制意识。

以上种种现象反映出青少年网络道德的失范,突出表现为:第一,价值观混乱。由于网络传播的跨地域、超时空特性,打破了现实社会的种种束缚,各种混杂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和低级庸俗的价值观充斥其间,使这些尚未形成正确牢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到影响和冲击,导致一些青少年价值观念扭曲、混乱。第二,责任观念缺失。由于网络社区具有隐匿性、虚拟性的特点,网络空间活动更为“宽松”,使青少年很容易忘记自己在真实社会中的社会角色,个人自由主义盛行,行事不考虑行为后果,淡漠甚至消解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第三,道德行为失范。“网络道德具有易失范性,由于在网络环境中的约束、监管都困难一些,使得一些道德水平不高的人很难做到慎独。”[3]在网络迅速发展阶段,由于传统道德难以有效约束网络活动,而调整人们网络社会行为的伦理准则即网络道德尚未成熟,导致新旧道德并存、交替、更迭阶段容易出现道德约束的真空,引发许多道德失范的行为。如很多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严于自律,但在网络上却随意行事、不受控制,判若两人。

2.我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是围绕青少年在网络领域中出现的道德问题,利用道德教育手段和方法,对青少年进行的旨在提高其网络社会道德意识,培养其网络社会道德品质,从而规范其网上行为的道德教育活动。由于网络道德在具有现实生活道德一般特征的同时又具有其独特之处,因此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也不同于传统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第一,教育任务的难题。在传统的社会中,道德他律和自律并存,人们可以形成道德共识并自觉或被动地遵守道德准则;而在网络社会中,道德自律成为制约人们行为的重要途径,“网络环境中,人们进入了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界域,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管理自己”[4]。虚拟社会中人们只有靠自己的主观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道德自律是道德能力发展的更高阶段,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自律便成为道德教育工作的一个难题。第二,教育工作者自身面临的难题。从事网络道德教育的工作者多数是以前的德育教师,但网络道德教育的相关工作者必须拥有一定的网络技术,对网络有一定的了解甚至亲身去体验网络生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适应网络道德教育工作。传统的德育教师如何改革传统的教育理论,学习网络道德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认识网络社会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的差别,也是一个急迫的任务。第三,教育内容的难题。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处于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中,人们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道德观念受到了不同种类的文明冲击,一元的道德转变成了多元的网络道德,传统社会的一元性道德规范随着网络社会里人们多样性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发展,导致网络道德教育也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这加剧了网络道德教育内容适应现实需要的困难性。第四,教育方法的难题。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语言交流、陶冶情操、直接体验等,但因为网络活动具有活动自如、言论自由、涉及面广等特性,沿用现实社会道德教育的传统模式来应对网络道德问题,无法与时俱进,会削弱导致教育的力度和效果。因此如何针对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摸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一个关键问题。

二、美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经验分析与启示

网络在美国普及较早,美国的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也开展得较早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经过多年的发展,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相对成熟的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目标、内容体系以及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美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1999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信息技术素养委员会出版了一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Being Fluent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文件。文件认为“鉴于信息技术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令人忧虑,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包括隐私权、知识产权、所有权、安全性、弱/强加密、访问中干扰、网络礼仪以及因特网环境下的自由言论等主题”。2000年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ACRL)提出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中,标准二和标准五分别强调了“大学生应能高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懂得有关息技术使用中所产生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并能在获取和使用信息中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5]。美国学者约翰·N.李认为,应将道德伦理问题纳入计算机教育,相关课程应包括:计算机历史研究和计算机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计算机应用伦理基础理解;实用法规、准则、规范;知识产权法;案例研究与伦理评论方案。美国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趋向于由关注信息技术拓展到整个社会信息活动,重视对学生进行网络礼仪、保护隐私权、注意网络安全、预防计算机犯罪、尊重知识产权和负责任地使用媒体、技术与信息等基本价值观和信息伦理道德规范的培养。比如在创建网络伦理的环境中,遵守网络礼仪发挥了重大作用。阿莱恩·瑞纳迪(Arlene Rinald)曾出版了《网络:用户指南和网络礼仪》的互联网使用指南,帮助青少年了解和学习在线社区的行为方式和礼仪。

2.美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早在1996年,美国杜克大学就正式开设了“伦理学与国际互联网络”课程,讲授“虚拟的”互联网全球文化、个人在计算机影响下的文化中的作用、电子信息传播的社会意义等。据调查显示,美国现今大约一半以上的学校都开设了专门的网络伦理道德课程,有的学校还把网络伦理的相关问题纳入计算机考试的内容。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网络在西方学生中普及率大大提升,青少年网络犯罪、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越来越多,许多大学、社区学院都开设了网上教育课程,专门教授网络伦理,一些学校如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在学校的网站还特别制定了本校学生的网络规范,建立了专门的网络伦理规范讨论区,并有专门的教师对青少年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美国的网络道德教育模式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在针对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时,并不强迫学生接受具体的道德规范,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和作出选择。一般由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把网络伦理问题呈现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和讨论,最终教会学生如何在网络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并鼓励他们付诸实践。美国学校里关于网络道德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由图书馆管理员和计算机教师来完成的,图书馆教师负责对全校师生进行网络文件复制、软件下载、信息上传等网络伦理方面的监管和教育。美国学校图书馆开展了各种有效的信息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如纽约州立大学的信息素质教育项目,在该校图书馆成立了信息素质教育委员会,宣传信息素质教育的意义,促进信息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

3.美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启示。美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与管理的创新,对于我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具体来说,值得我国借鉴的做法有:第一,重视观念引导。网络世界中产生的道德问题仅仅通过制度进行规范是很难的,现实已有的道德观念也不能对网络活动进行有效地规范,因此引导网络实践形成适应网络世界的新的道德观念便极其重要,比如美国注重对黑客行为的引导,积极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加入网络行业,利用他们的技能创造财富。第二,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推动科技道德教育。《美国信息素养国家标准》规定了“学生技术素养标准”,在道德和人文方面要求青少年学生能够理解与技术相关的道德、文化和社会问题。第三,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实现技术与道德的有机结合。美国开展的信息技术道德教育课程加强了青少年信息技术的道德建设,在技术利用中渗透道德要求。

三、我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改进策略

我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还比较薄弱,借鉴美国青少年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经验,考查我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改进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工作。

1.以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自律为重点。网络道德教育的重点是增强青少年道德自律,引导青少年依靠内心自觉和高度的道德自律正确利用网络。传统社会中以服从为主的道德范式在网络社会中已部分失效,只有上升到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层次上的自律性道德,才能有效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使青少年通过慎独和自身修养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自觉抵制网络中低级庸俗的价值观,在网络实践中自觉杜绝抄袭、散布虚假有害信息等行为。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发出倡议书《遵守公约,文明上网,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响应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号召,不失为青少年网络道德自律的典型事例。当然学校也要根据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建立和逐步完善外在约束机制,可以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学生网络道德规范。

2.以开设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课程为依托。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应该是学校课堂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青少年思想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在继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道德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可以开设专门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我国很多学校也开设了网络与计算机课程,但仅仅传授技术知识,忽略了网络道德问题。技术传授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是国外网络道德教育的经验,我国要以开设网络道德课程为渠道,将其融入德育教学内容之中,帮助青少年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思维、观念。当然,家长应该积极配合,给予青少年上网行为更多的积极引导。

3.以创新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方法为突破。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络的建立,将彻底地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传授同样内容的教育方式。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突破在于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方法。“道德教育离不开灌输,但对于已具有一定理性认知水平的学生而言,更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对道德的理性思考,方能取得真正实效。”[6]对此,要以引导学生将网络道德观念内化为道德自觉为主,结合人格养成规律,运用情感教育、实践教育等方法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可以积极开展网络道德实践活动,组织网上读书、道德讨论,举办网络道德方面的演讲赛、专题讲座、辩论会等活动,在教师指导下以青少年为主体创建校园网络道德教育网站、网络社区,让受教育者进行道德体验,通过青少年亲身体验网络活动中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冲突,将网络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认知。

标签:;  ;  ;  ;  ;  ;  ;  

美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经验与启示_网络道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