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企上市打造蓝筹军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企论文,浙江论文,军团论文,蓝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老蓝筹的雄心
宁波雅戈尔服装公司总裁李如成的办公室在这个公司新盖的办公大楼八层。从房间的一头向外看是雅戈尔纺织城,一年前刚刚建完的数百亩土地上的八栋大型标准厂房,是雅戈尔作为中国服装业首强的象征。从房间的另一头向外看,有一片大约五六百亩的空地,这片空地已经被征用,成了雅戈尔与日本伊藤忠合资的大型纺织项目的工地,预计投资3~5亿。
像这样的项目,雅戈尔现在手头上同时攥着三个:除了纺织以外,李如成还打算在全国自营建立一张销售专卖店网络,投资也会达到十几亿;另外就是雅戈尔将在宁波到上海的跨海大桥上有十几亿的投资。
这些项目,雅戈尔向外宣布的时候,每一个都引起巨大的惊叹和争议。纺织项目使得雅戈尔的上游供应商们感到阵阵凉意,因为这意味着雅戈尔在未来除了可能不再是他们的大客户外,还要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专卖店网络甚至在公司内部也引起争议,因为谁都知道现在中国商业的业态变化很大,服装的零售业受到的冲击尤其大,这么一大张网络会不会成为负担真的很难说。只有跨海大桥的争论少些,因为它的盈利能力谁都看得见。
“雅戈尔上市的时候我就说过:股份公司是雅戈尔的核心和命脉,雅戈尔集团的主要运作将以股份公司为轴心。刚上市的时候,雅戈尔自有资产是2亿,股市筹资6亿,筹资大过自有资产3倍。几年下来,股份公司从股市增筹了4亿,而雅戈尔公司的资产已经扩大到30亿,年盈利能力已经达到五六亿,每股盈利4角。雅戈尔已经可以说,上市时资产骤然增加带来的经营跳跃,我们已经迈过去了。”李如成说,“入世给雅戈尔带来一些冲击,一个是国外品牌加速进入,高端市场上他们的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同时有向雅戈尔占有率比较高的中档市场渗透的情况。另一个是销售上,国内原有的格局发生很大的变化,雅戈尔原来主要的渠道——百货商场销售萎缩得很厉害。”
李的意思很清楚,他的前两个投资就是应对之策:进入纺织行业,利用日本纺织业成本高昂,有向中国转移之势接住转移过来的技术,为自己在服装业上进入高档市场打基础,在此同时推出高端的品牌“金色雅戈尔”;而建网络则是想更稳定,在百货业态不稳定的时候,像雅戈尔这样的中档服装销售多少显得有些尴尬。进商场,销售额上不去,同时还有回款不稳的担心。而进入现在方兴未艾的超市,则多少有些掉价,那里现在都是廉价服装集中地。所以雅戈尔要建一个自营的专卖店体系,一稳百稳地把销售主渠道打通。李如成的做法是一定要取得专卖店的房产权,因为“不管销售怎么样,地产也会同时在增值”——当然这需要更多的资金。
“雅戈尔是上市公司,这个优势现在对我们极其重要。虽然一直有争议,但股民和证券业内人士对雅戈尔以前的盈利能力是不怀疑的。有了股份公司的融资渠道和我们过去的业绩支撑,所以我们这次发行16.5亿可转换债券进行得还是比较顺利,现在已经得到了证监会的批准。”
上市,上市!
与国内其他行业的巨头相比,雅戈尔具有鲜明的浙江企业的特点,主业清晰并且利润不错。另外,早在1993年它就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在股民心目中一直有蓝筹股的美名。“雅戈尔的国资股权只占企业的7%,而职工持股会的股权则占31%,我个人的股权有5%,流通股占了40%多,另外是一些法人股权。以前我们一直在媒体面前回避这个问题,现在可以说了。因为现在大家都清楚,这样的股权结构对企业是有好处的。”李如成说。
不过从乡镇企业改制过来的雅戈尔毕竟更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对于大部分浙江民企来说,上市之门对他们开得很晚。到2000年,浙股基本部还是国企和由乡镇企业改制过来的股份制企业。
“从纯理论上来说,在此之前的股市也不排斥民营企业。像新希望这样的公司也上了市。但以前上市企业的保举要由部委和地方来完成,大量的民营企业没有这样的途径,所以像新希望这样的公司只是一个特例。”大鹏证券投行部的陈玉兴说。
所以从2001年证监会推行券商保荐和发行审查制度开始,民企集中地的浙江,上市风云顿时翻滚起来。正是由于以前上市渠道极度缺乏,因此在浙江积累了大量质地不错,规模较大的公司。对券商来说,由于上市保荐人制度下要承担发行风险和信誉责任,因此这一批浙江民企成为他们很好的发行对象;从企业方面说,大量浙江的民营企业已经经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期,正好站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门槛上,因此几乎是一擦就会出火花。
“因为IT业现在处于一个低潮期。所以可以这样说,上市筹得资金,你就处于一个收购别人的位置上,反之基本上就是一个被收购的对象。”刚刚获得证监会批准即将在A板上市的杭州恒生电子公司投资部企划主管屠海燕说。
恒生电子在浙江企业中起步算是很晚的。1995年,八个年轻人看到当时金融业需要电子化管理这一商机,进入了金融业软件领域,于是就有了恒生。七年之后,恒生已经成为在证券业软件领域市场占有率40%、销售额4.2亿的公司。
“我们是一个高速发展中的公司,所以对资金的渴望似乎是永远也不会满足的。打个比方,前两年公司在一座写字楼里买了两层想做办公地,当时想想应该是足够大了。但是等楼盖成了以后,却发现公司的规模两层楼根本容纳不了。如果资金足够,我们其实完全可以走得更快,因为恒生从创业资金的50万起步,一直都在用自有资金在扩张,这种扩张速度还是不够的。中国现在的软件企业与国际企业比起来真是蚂蚁与大象的差别,我们急需长大。同时在国内我们也感到了上市公司的威胁,像用友、金蝶这样的公司,现在推产品和收购企业的力度都是空前的,其关键就在于它们是上市公司。”
其实三年前恒生就开始了上市之行,到2001年,这个过程开始加速。今天,他们拿到了证监会的批准。
等不及的后来者
恒生电子是浙江民企去年以来上市热潮中的第一批获准者,也是券商保荐制下的第一批受益者。在它获准的同时,浙江还有四家公司获准在国内上市,它们分别是产品集中于银行软件的信雅达电子、集成电路制造商士兰微电子和康恩贝药业。
“在证监会今年批准的80家待上市公司中,有12家是浙江企业,这个比例可以说是给浙江民企以极大的优惠了。但是相对于到今年年底将要完成股份制改造辅导期的36家浙江民企和上百家已经进入辅导期的企业来说,这个数字显得多少有些令人失望。”一名业内人士这样说,“而对大量的传统产业企业来说,可能就更会失望,因为从已经上市的企业的名单可以看出,已获批准的企业基本上都是技术型公司。很显然,技术型公司在上市方面更容易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青睐。”
这种青睐更主要地是体现在地方政府对欲上市企业申请过程的配合上。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被企业视为畏途的证监会批准过程要求十分严格,经常会要求企业提供一些地方政府相关的材料。“实际上,民营企业根本没有这些材料。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也用不着。甚至有一些地方政府也没有相关部门可以批准,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是否配合就至关重要。我们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证监会要我们上报这个或者那个材料,我们也不知道应该由哪个部门批准,于是到处去跑,跑到计委,计委说这不属于我们的管辖范围啊,你去找找经委吧。到了经委也是同样的说法。最后都得把地方领导要全力配合我们上市的话拿出来,得到相应的谅解,事情才能办得下去。”业内人士说。
所以当然就会有企业等不及,而等不及的后来者则多半选择了海外上市的道路。
标签:ipo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