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石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促使矿山开采规模扩大,对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更加严重。本文首先指出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环境恢复治理的有效措施,最后结合工程案例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措施
0前言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以2010-2017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全国范围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超过1500个,环境恢复面积约为22万公顷,投入资金约为100亿元,由此可见国家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重视程度。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恢复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
1.1大气污染
传统矿山开采中,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爆破技术的应用,会产生烟尘、硫化物、一氧化氮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进入大气,会影响空气质量,成为雾霾、酸雨形成的重要原因。二是开采期间使用的设备、技术不够先进,容易产生大量尘土,由于防尘措施不到位,在大风天气极易形成沙尘暴,影响周边居民的健康生活。三是冬季采暖时,会排出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废气,不仅危害矿区人员的健康,也会加剧大气污染程度。
1.2水土污染
一是废水污染。矿井内的废水,含有多种毒害物质,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就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还会危害植被和农作物的生长。矿井排水时,会疏干地下裂隙水,导致水位下降;采空区灌浆,则会造成水资源匮乏,打破了区域水资源的均衡状态[1]。二是土壤污染。矿山开采期间,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乱堆放,没有进行有效处理,不仅占用矿区边缘土地,影响地表植被的生长;遇到不良气候条件时,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1.3植被破坏
在矿山开采初期,会遇到土地归属权问题,大多采取个体经营模式或集体合作模式,由于管理工作不合理,就会出现植被破坏现象,具体如下:①为了堆放石材,会占用大量土地,导致森林砍伐,损坏了周边的耕地。②开采作业中,要对地表土进行清理,促使表层土和矿体相互分离,影响植被的生长。③石材的加工运输,会产生粉尘颗粒,进入土壤或附着在植物表面,不利于植物开展光合作用,久而久之出现衰落、凋亡的现象。
1.4山体崩塌
以竖向爆破技术为例,虽然能提高矿山的开采效率,但会影响整个山体的结构稳定性,出现岩石松动、浮石、危石等。在气候环境、风化作用的影响下,山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风险加大,危害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此外,开采作业完成后,留下的采坑、陡壁、掌子面,遇到强降雨条件,岩土会随着软弱面、裂隙面移动,引起崩塌、滑坡等灾害。
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有效措施
2.1完善管理制度
矿山开采作业中,要落实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作,首先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第一,建立责任机制,国土资源部门应该发挥监管职能,对矿山的开发进行规划管理,遵循“谁开发、谁治理”的原则,尽量降低治理成本,促使矿山企业规范开采、科学治理,将开发和保护相结合[3]。第二,实施保证金制度,保证金收取后,应该专款专用,防止擅自挪用,为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第三,落实监督管理制度,利用法律手段,对矿山企业进行强制性监督和管理。如果企业没有履行自身责任,管理部门可回收采矿许可证,责令限期内整改。
2.2加强环境监测
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和污染,并不是一天形成的,应该从源头上加强监测工作,动态掌握环境质量变化,从而制定合理的、可行的治理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地质环境信息监测站,一旦发现环境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防止环境问题扩散。其次,矿山开采期间,严格执行行业标准,提高作业的规范化、制度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4]。最后,及时更新机械设备,加强和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学习新型的、无污染的开采技术;同时修建污水处理厂,安装废气处理装置,减少污染来源、减轻污染程度,以改善矿区地质环境。
2.3创新治理方案
传统治理方案,主要是地基处理技术、边坡处理技术,来加强地质岩体结构的稳定性,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创新治理技术方案,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生物治理,针对地表水、地下水、局部生态环境进行生物修复。以生物富集技术为例,能了解物质或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规律,评估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并实现环境监测、环境净化的目标[5]。二是自然恢复,即不采取工程治理手段,单纯依靠自然作用恢复破坏的环境。具体来说,是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科学制定开采计划,采用新型技术工艺,减少污染和破坏,发挥出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实现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
3.工程案例分析
3.1矿区概况
该矿区占地面积约2700亩,矿石储量超过1.2亿吨。矿区内地貌以山地、林地为主,受到开采作业的影响,改变了原始地貌形态。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凸显出矿石资源不足问题,且开采能力不断降低,地质环境破坏严重。
3.2环境问题
分析该矿区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如下:①山体崩塌,矿区北部的岩石结构松散、破碎,属于构造薄弱地带,开采期间受到振动、降水的影响,容易发生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中等。②边坡不稳,矿区内的堆积物,以表土、废渣为主,由于结构松散,容易形成不稳定边坡。经现场检查评估,不稳定边坡的长、宽、高分别为350m、102m、50m,危险性评估为中等。
3.3治理措施
针对该矿区的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措施如下:①分区治理。将矿区分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对于边坡崩塌危害,及时清理边坡浮石和危石,采取锚固措施,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对于不稳定边坡,实行削坡出台,在边坡表面覆盖绿化植物,并开展24小时动态监测。对于排土场污染,一方面建设排水系统,表面覆盖绿化植物;另一方面在道路两侧设置宽路肩,并栽种火炬树,道路内侧则修建排水渠。②积极转型。矿区生产从粗放型、单一化,转变为集约型、多元化,对铁矿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此外进行资源整合,降低铁矿开采速度,和恢复治理步伐保持一致。③加强监督。针对新矿山企业的出现,政府要加强审批工作,审核各项手续是否齐全,是否满足环保需求;矿山开采期间,对生产过程加强监管,制定科学可行的治理方案;还要落实环境评审工作,了解地质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将灾害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结语
矿山开采期间,虽然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破坏,目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大气污染、水土污染、植被破坏、山体崩塌等。对此,环境恢复治理期间,矿山企业应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环境监测,并创新治理方案。文中结合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治理工作提供经验借鉴,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会凤,范庆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预算编制方法探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8,(5):70-73.
[2]孙学亮.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综合利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8, (6):173.
[3]罗小利,周璞.中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激励机制探索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1):42-46.
[4]刘晓艳.赤峰市巴林石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探讨[J].西部资源,2018,(1):74-76.
[5]陈立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2013,(17):209.
论文作者:杨亚洲,苗佳,陈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矿山论文; 地质论文; 环境论文; 矿区论文; 植被论文; 定边论文; 环境问题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