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导学案教学”论文_殷莉

浅谈初中历史“导学案教学”论文_殷莉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四中学 271400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其本质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导学案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一、“导学案教学”的界定及意义

“导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学案导学”就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了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导学案”的界定及“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围绕学习目标,基于问题和任务设计的课堂学习导学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导学案”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和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激励他们勤于实践、积极探索、高效学习。“导学案”的设计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知识结构、基本线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包括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各节基本结构线索,它是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通过知识结构、线索分析,使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就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现状,不可能自主地对知识体系、线索进行较完整的概括,一般先由老师拟定一个知识系统框架,适当留出部分让学生做学习笔记,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提高程度,逐步增加学生概括的份量。

2.基本史实概念和观点 。基本史实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历史的基础。根据每一节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自学指导,通常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事件起因:如背景、条件、原因、目的等;二是事件内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项、过程、标志、特点等;三是事件的影响:如性质、作用或影响、意义、经验、教训等。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学案”相关条目上,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

3.运用能力训练 。运用能力训练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运用能力首先体现为对各种历史问题的分析解答能力。能力训练的方式一般采用中考所涉及的题型,包括直接选用例题和老师自己设计题目,根据各节不同情况也可以设计其它训练形式。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它相关内容或中外历史事件的联系对比。运用能力训练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4.当堂达标测评。达标练习旨在检测课堂学习情况,设计时应注重以下几点:(1)基础性。突出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牢固记忆的能力。(2)针对性。主要是要求学生针对课堂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进行深加工。(3)层次性。要有梯度,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设计一两个延伸性题目,分层次地培养学生。(4)适量性。教师要精选内容,在兼顾一般基础性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重点内容的把握。(5)反馈性。达标练习要具有良好的反馈功能,达标检测的内容要和预习导学及合作探究的知识点相符。

三、“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基础知识的助学与检查。强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首先,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自学预习中没完成的内容。接着,采用提问等方式,让一些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对本课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概述,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

2.运用能力的检查和指导。采用问答、探讨、辩论等方式进行运用能力的训练。先让一些同学解答“学案”中的拓展训练题,再让另一些同学加以补充或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在一些问题上引导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论据,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辩论,互相促进。同时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适当进行点评总结,在传授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总结经验,把学生积极的开拓性思维引入正确轨道。

3.创新和研究能力的开发。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前在“学案”中准备好的,也可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感发现、设计的。学生提出问题后,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回答,再由设题同学说明,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

4.当堂达标检测。达标检测要围绕学习目标精选习题,习题要有梯度,不能与预习导学和学习研讨题目重复,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题量不能太大,以学生当堂能完成为准,一般以5个选择题和一个非选题为宜。要加强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论文作者:殷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历史“导学案教学”论文_殷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