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新世纪奥运争光目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科技进步论文,奥运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54(2001)04-0001-04
CLC number:G812.6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01) 04-0001-04
第27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的历史性辉煌已成过去,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应对2004、2008年奥运会的考验。毫无疑问,下一届奥运会我们将面临严峻挑战,考虑到2008年申奥的前景,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挖掘潜力,扎实工作,将我国竞技体育水平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回顾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如果说,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是我国奥运战略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的话,那么依靠科技进步将是一个能够与举国体制相提并论的、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为此,我们必须叫响“依靠科技进步、再攀奥运高峰”的口号,切实将加强体育科技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增强体育科技的实力,为新世纪奥运争光计划服务。
1 把依靠科技进步作为备战2004、2008年奥运会的动力
1.1 科技进步已成为今天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最重要因素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将科学技术视为生产力,称之为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末又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这都已为现代科技发展的大量事实所证明。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将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相提并论,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江泽民同志指出:“21世纪,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面对新世纪国际竞技体育的挑战,《2001-2010年体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竞技体育总体实力稳中有升。扩大优势项目,继续保持在亚洲的领先地位,巩固和加强在夏季奥运会的前列地位,努力实现冬季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在国际体坛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这无疑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因而,促进科学技术与运动训练的紧密结合,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1.2 体育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体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科学技术已成为决定当代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当前,国际体育科研工作呈现出新的趋势: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体育科技的进步;体育科技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强化;体育科研系统形成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开放体系;体育科研的多学科综合性趋势不断加强,同时,针对优秀运动员的、具有个性化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现代奥运会在很大程度上是参赛国之间的科技较量,它不仅是体育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而且涉及到生物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前沿学科领域内的高新技术成果对竞技体育的介入和影响。这将不断地改变竞技运动的面貌,促使运动技术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可以说,一个国家的体育科技发展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国在国际体坛竞争格局中的地位。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来思考和看待这一问题。
1.3 我国竞技体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从总体上看,我国体育还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运动项目管理体制、训练体制和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等改革刚刚开始,还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我们的训练工作基本上还是以经验主导型为主,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存在着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低、训练理论与方法没有质的突破、人才浪费情况严重、训练中的低水平重复现象大量存在,教练员、运动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不能满足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等,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竞技体育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以解决。
尽管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悉尼奥运会上获得了28块金牌,名列奖牌榜第3的位置,但作为竞技运动基础的田径、游泳和水上运动项目的落后状况没有大的改变,深受群众喜爱的三大球比赛成绩出现不同程度滑坡,反映出我们的基础项目和综合实力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急需采取措施加以改变,而优势项目的发挥接近顶点,也存在进一步挖潜的问题。
如此等等,都充分说明了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
2 正确认识体育科学技术对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促进作用
当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已为人们所普遍认同。然而,在体育界,如何看待和评价体育科技的作用?体育科学技术是不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问题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还不甚了了、存有疑问,这涉及到对体育科技的基本认识和定位问题。在当前全党全国普遍重视科学技术的大背景下,如果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到位,势必会影响体育科技作用的发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备战2004、2008年奥运会的工作。
根据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原理,有专家认为,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生产力=科学技术系数×劳动力+科技技术系数×劳动工具+科学技术系数×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系数×主产管理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科学技术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注入到构成生产力的诸要素中,就可以对生产力施加重大影响,在其它要素不变的条件下,提高科学技术系数,使其大于或等于1,就可以产生“倍增效应”,极大地提高生产力的水平。这是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功能。
同理,如果将科学技术作用于运动员、教练员、运动器材装备、运动场馆设施、运动训练过程、运动竞赛过程及管理的诸环节,同样可以产生极大的效果。
回顾竞技运动发展历史,有4个层面的事实可以充分说明科学技术对竞技运动的影响和作用。
2.1 运动技术创新的突破性作用 例如田径运动中的“背越式跳高”技术、游泳运动中的“高航式”蛙泳技术、“风车式”自由泳技术、体操运动中的难新动作、乒乓球中的“弧旋球技术”等的发明,都给各自的运动项目带来巨大的成功。这是体育运动主体性创新活动,它对于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运动成绩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决定性作用。这种创新活动有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和管理者的参与,教练员起主导作用,这种创新是体育科技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
2.2 前沿科技成果介入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 有3方面的创新成果引人注目:
1)新材料在竞技运动中的作用。例如,利用塑胶材料做成“塔当跑道”、用玻璃钢尼龙制做“撑竿”,促进了田径项目运动成绩的大幅度提高;“海绵坑”的出现使体操、技巧等项目的技术动作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用新材料制作的“鲨鱼皮”泳装提高了悉尼奥运会游泳运动的成绩等。
2)运动器材装备的革新。例如,射击运动使用的枪支、射箭运动用的弓、箭;网球、羽毛球运动使用的球拍;乒乓球运动使用的胶皮、胶水等。据报道,荷兰科研人员研究出的新型活动刀托速滑冰刀的应用,引起了速度滑冰技术的变革,从1996年应用以来,打破了所有的世界纪录,震动了国际体坛。
3)生物制品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运动员的能力,其成效是有目共睹的。
这3个方面是由于外行业科技成果的介入渗透带来的影响。这个结果扩大了体育科学的研究领域,深化了对体育运动规律的认识,同时它催生和派生了许多新的体育学科,推动了体育科学的发展。
2.3 常规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工作的保障性、辅助性作用 目前在运动训练领域,体育科研的经常性工作主要从事对运动训练过程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研究和科学调控问题,包括对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对优秀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评价;运动训练的疲劳与恢复;比赛心理调控;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等等。在这方面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对运动成绩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但一般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4 普及体育科学知识的基础性作用 体育科技对体育运动参与者的作用,还应包括传授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学意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和塑造“四有”新人,这对于实现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体育科技在推动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有着多层面、多样化的功能,既有决定性的作用,又有辅助性、保障性和基础性的作用。这充分说明,体育科技能够起到推动体育生产力快速发展的积极作用,关键看我们是否重视和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从“大科学观”的视角分析体育科技的影响和作用,有助于我们全面、客观地看待体育科技,增强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竞技体育发展的意识和信心。
当然,目前我国的体育科学研究现状不能完全满足体育运动实践的需要,解决运动训练实践中关键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不能据此否定、怀疑体育科技的作用,而失去对体育科技进步的信心。
3 关于加快我国体育科技进步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体育科技存在的问题,如:缺乏明确目标与长远规划;科技力量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投入不足与效益不高并存;重大应用基础研究滞后;一流科技人员匮乏等,建议从宏观上采取措施,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 确立体育科技进步的目标与长期规划 加快体育科技事业发展,既要具有明确目标与长期规划,又要有连续性的切实有力的措施。在总体上克服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倾向。科学技术工作是具有前瞻性的工作,前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同志说:“经济是今天,科学是明天,教育是后天。因此,为了今天的经济,科技在昨天就要部署,教育在前天就要安排”。解决科学技术基础、增强科技实力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见到成效的,必须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从基础抓起,持之以恒,经过若干年奋斗,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现状。
3.2 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形成体育科技集困优势 在现有国情条件下,科技力量分散是制约我国体育科技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要考虑适度集约的问题,建议沿着过去形成的建立体育科学研究院的思路,研究现有科技资源的整合问题,包括直属科研机构、体育院校、体育科学学会等,组建松散的或紧密的科研实体,形成体育科研的集团优势,与其他行业的科技力量及省、市体育科研所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分工明确、联合协作的科技网络体系,共同承担重大体育科技项目的攻关研究。这样做的难度很大,但符合发展方向。
3.3 兴建国际一流的科学训练中心 形成目前的科研与训练分离状况不仅表现在体制、分工和观念上,也表现在结构上。训练基地缺乏科研设施设备和科技人员,科研机构没有训练条件,搞一次测试要搬动许多仪器设备,有些大型的、贵重的仪器在训练现场使用十分不便,不利于科训结合。能否下决心筹建类似美国科罗拉多斯普林斯训练中心、澳大利亚堪培拉运动技术学院、韩国泰陵式科学训练基地,实现“科、教、训”紧密结合、场馆仪器设备一体化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训练脱节的问题,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这从长期看也是一件需要做的事。
3.4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 体育科学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它包含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3个部分,对于3者之间的关系,李政道博士形象地比喻为是水、鱼和鱼市场的关系。显然,没有水,就没有鱼,也就不会有鱼市场。目前世界各国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比例基本稳定在14:62:24,形成了一个稳态结构,符合“黄金分割律”,反映了一定的规律性。目前我国体育科研主要集中在应用研究和科技服务上,基础研究与开发研究十分薄弱,有些重大问题的创新性研究基本没有开展起来,这是造成科技实力不足的主要原困之一。基础研究是深入解决关键问题的理论指导、储备和后盾,是新技术发展的先导。基础研究的周期较长,成果属于潜在生产力,一般难以立竿见影,往往容易被忽略。但基础研究一旦取得突破,就可能引致重大的技术变革。例如,理论物理学的成果实际上是近代所有技术进步的基础。从激光到计算机,从手提电话到核磁共振成像仪,所有的技术进步都植根于昨天理论物理学家获得的突破性成果。在体育领域内,运动与新陈代谢、酶、内分泌、电解质等内外环境的变化学说,“红白肌纤维”学说,“超量恢复”等理论的发现和突破,都有力地推动了竞技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我们对于许多比赛训练中常见问题的机理没有搞清楚,解决问题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例如关于运动疲劳及恢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调控机理;关于运动性低睾酮发生的机理和物质能量代谢规律都不清楚,就盲目使用营养药物,没有不出乱子的。
3.5 规划并实施中国体育"863"计划 发展我国科技事业,实现2004、2008年奥运会夺金目标,应该借鉴我国组织实施"863"计划的成功经验。
"863"计划是在1986年经四位科学家提议,由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实施的宏伟的高科技发展工程,该计划确定了包括生物、空间、信息、激光、自动化、新材料、能源、海洋技术为重点突破领域,组织了我国所有的顶尖科学家参加,集中投入了100多亿元经费,历时15年,(分为七五入轨、八五攻坚、九五拼搏三个阶段),实行联合攻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十五”期间国家还将投入150亿元,继续这一计划的研究。试想,如果当时没有及时启动这一计划,那么今天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就会更大。"863"计划”的成功实践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即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在前沿性、前瞻性、战略性技术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集中有限资源办大事,发展中国家同样能够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面对我国体育科技的现状和下一、二届奥运会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集中现有人力、物力、财力,解决当前竞技体育的关键环节和问题,以求取得突破。在国家加大奥运科技攻关经费的有利条件下,有必要将奥运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重新规划,确定目标、明确重点、集中投入。第一、能否集中实施两个项日:一个是体育类运动项目的攻关,即重点解决田径、游泳、水上运动等项目成绩提高的关键环节——体能和技术问题,这是我国奥运金牌的新的生长点;一个是基因芯片选材系统的研究开发,这是对长远发展极其关键的技术。具体做法是集中组织全国最好的生物科学、基因工程、医学、力学、测量学、运动训练学等专家从技术的创新角度进行协作攻关,做到技术集成、人才集成、管理集成,如果能下这个决心,我认为是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这种作法也是举国体制在体育科技领域内的体现,这在西方国家是不可想象的。第二、有必要将奥运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工作重新定位,合理分割,确定不同的重点,分别立项,分别投入,统一管理,改变目前只注重服务,忽略攻关的现状。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科技服务工作的要求和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鼓励基础攻关项目的立项,对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关键问题,其意义具有普遍性、长远性的项目加大投入。只有这样才可能扭转当前科技滞后于竞技运动的局面。现在的关键是要下决心解决力量、资源分散的问题,从战略层次上,集中有限的资源办解决前沿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最近,科研所草拟了一份《关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若干重大科技问题研究方案》,提出了3个层面、16个重大科研攻关课题,供总局领导、职能部门和项目中心论证、遴选。我们认为,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我们就可能处于主动地位,有利于完成新世纪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