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体会论文_邹海兰

(江苏省射阳县陈洋卫生院 江苏 盐城 224300)

【摘要】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择于2015年03月至2017年02月间我院实施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的40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2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予以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优良率为90%;常规组患者护理优良率为70%;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膝关节疼痛评分、平均HSS得分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实施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予以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膝骨性关节炎;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9-0277-02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膝关节退行性病变逐渐呈上升趋势,关节滑膜增生、内软骨衰退、骨赘的形成,半月板继发改变,最终导致患者膝关节功能退变,关节间隙变狭窄,并伴发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等现象,最终使得患者膝关节病变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形成[1]。关节镜下磨削后打孔的“微骨折”技术是以往传统的临床治疗方式,但此种技术方法难以有效处理裸露的硬化骨,尤其是针对某些软化的潜行剥脱部分,术后容易出现新的游体[2]。而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则是现阶段临床备受青睐的一种技术,通过骨髓间充质肝细胞的利用,诱导分化,形成软骨细胞,进而形成软骨组织,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3]。此次实验以我院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实验对象,术后予以了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患者关节疼痛得到了有效降低,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于2015年03月至2017年02月间我院实施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的40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术前HSS评分为35~65分,平均为(46.21±5.56)分,膝关节术前疼痛评分为7~9分,平均(8.12±1.34)分,所有患者均存在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关节滞重感,疾病严重时无法行走,活动受限。Tegner运动级别评价:有8例2级、有12例1级。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20例。研究组中13例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年龄60~75岁,平均(71.2±3.3)岁;常规组中14例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年龄61~75岁,平均(70.8±3.2)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比较发现两组的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尽量满足患者所需,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并为患者讲述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予以康复护理,主要包括3个阶段。其中(1)第一阶段:术后第一周,嘱咐患者开始进行锻炼,使患者关节活动度予以良好维持,防止发生肌肉粘连和萎缩的情况,术后为患者冰敷1d,防止下肢出现肿胀现象,促血液循环,指导患者练习踝关节屈伸。术后1d,指导患者训练肌肉,背伸踝关节,尽量伸膝,保持5~10s后放松,每组20次,一日训练2组。抬高直腿:与床形成30度夹角,保持抬高5~10s,慢慢放下。按照患者实际情况调整锻炼活动量。(2)第二阶段:在最大程度上,将患者膝关节活动范畴提升,嘱咐并鼓励患者尽早下地行走,保持90度的屈膝度,可通过蹬腿、压腿以及屈膝的方式,予以训练。练习蹬腿:患者平卧病床上,手握弹力带,向下方位置蹬踩,直到患者伸直患肢为止,而后缓慢屈膝90度向下方蹬踩,以此来恢复肌肉力量,每组20次,一日行2~3组。压腿:患者在床边行走,而后在床边坐下,借助重力,将双腿垂到床下,患侧小腿则借助健侧小腿用力往后压,保持25s。屈膝:患者在椅子旁边坐下,患侧触地,不可负重,在患侧前方置于健侧下肢,向近身侧挤压,屈膝患肢90度,保持25s,每日2组,每组锻炼20次。在第二阶段训练时,切记不可让患者负重训练,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合理调整锻炼活动量。(3)第三阶段:患者出院一直到患者康复,一般而言需要6周的时间。除了嘱咐患者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以及锻炼之外,还应当嘱咐患者进行平衡锻炼(双手扶支撑物、靠墙站立、慢慢蹲下等)、耐力训练(爬楼梯、骑自行车等)以及负重训练(在小腿上绑沙袋,逐渐增加负重量)等等,这样可使患者身体平衡力得到有效提升。出院3周之后,嘱咐患者弃掉拐杖,独立行走,适当的予以负重训练,循序渐进,这样对患者关节功能的康复,十分有利。

1.3 观察指标

以HS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患肢的功能、疼痛等情况,100分总分,分数越高表明恢复情况越好。护理优良率评定:HSS评分>85视为优,HSS评分65~84视为良,HSS评分低于65视为差,(优+良)/总病例*100%=优良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效果

研究组护理优良率为90%;常规组护理优良率为70%;组间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见表1。

3.讨论

实施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在患者疼痛缓解以及去除游离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临床价值。此种技术治疗方案备受临床青睐,同时也是临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首选方案。要想获得良好的术后治疗效果,就需要配合康复护理,方可提升临床治疗成效[4]。从此次研究结果来看,研究组护理优良率显著常规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康复护理后的研究组,其膝关节疼痛以及HSS平均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康复护理在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应用效果十分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在进行康复护理期间,注意事项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术前,需要有计划的实施康复护理,以往临床观念认为,术后才应当实施康复护理,而术前康复护理不够重视。此次研究,我院有意识的结合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进行术前康复护理,包括告知患者手术有关知识,讲述术后康复期间注意的事项以及康复锻炼方案等等,通过有意识的、有计划的术前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客观认识术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康复护理的实施,越早实施效果就越好,术后也需要及时有效的进行必要的康复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膝关节屈伸锻炼、冰敷等等。与此同时,康复护理实施时,需分阶段而行,并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若是恢复良好的患者,可循序渐进的增加训练活动量[5]。若是术后恢复较差的患者,则需要减低训练量,这样一来,患者康复的时间就被延长了。早期康复护理的实施,有利于帮助患者患肢血液循环,避免患者关节法神肿胀,中期实施康复锻炼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患者膝关节活动范畴,而后实施负重与平衡锻炼,有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参考文献】

[1]真启云,费文勇,肖黎.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1,12:47-49.

[2]赵继露.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04:48-49.

[3]吴小翠.膝关节微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医疗装备, 2015,09:198-199.

[4]杨欣.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0:232.

[5]尉伟卫.关节镜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结果及预后因素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

论文作者:邹海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7

标签:;  ;  ;  ;  ;  ;  ;  ;  

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体会论文_邹海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