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英(吉林市双吉医院 吉林 吉林 132102)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597-01【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心身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通过对心理、生理与疾病关系的探讨,提出调整心理失衡的相关对策,并应用于整体护理。
【关键词】心理因素;疾病;健康;整体护理
现代医学模式已不限于生物医学模式,而是十分重视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不断变革,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与生活中诸多矛盾增加,人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大,紧张、焦虑、失眠、胸闷、心烦易怒、头痛头晕、腹胀等症状明显增加。从而导致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塞、脑梗塞、糖尿病、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肝胆疾病和胃肠疾病等心身疾病的高发。
心身疾病是躯体疾病。躯体疾病不包括精神病,因而将精神疾病排除在外。心身疾病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那么,心理、生理与疾病究竟有哪些关系呢?
人脑是有思维能力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和反应。思维的过程是思考,思维的结果是思想。特别是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时代,跨越式发展带来跨越式思维。既往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被打破。对面临的生存问题,需要每个人做出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而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正确判断的基础。
悲观者看问题总是从坏的方面着想,心理上叫“弊导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思维方式易引起人们的愤怒、抑郁、焦虑和失望。这时大脑会引起下丘脑、脊髓与植物神经的相互作用,易通过这种神经递质使脑垂体释放出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促使血压上升,血中糖及脂肪酸含量增加,血粘滞度增加,时间一长就会使人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心急梗塞、脑梗塞或脑出血等。经过我院2015年2200例住院病人的调查,患上述疾病者共有880例,占患病人数的40%。因此,作为护理工作者,我们深感探讨心理、生理与疾病关系十分必要。
相关的研究已证实:焦虑状态使血液产生“血清抑制因子”,可降低体内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这就容易罹患各种疾病。与此相反,如果能对事物采取乐观态度,心理上叫“利导思维”即对许多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并在大脑的作用下使体内的干扰素、生长激素及白细胞介素等分泌增加,使人体内的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免役细胞功能加强。不但可以使血液通畅,血栓减少,促进血脂代谢,还可以清除及吞噬体内已经异常或刚开始异常的细胞,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有很大好处。
乐观是健康的朋友,悲观是健康的敌人。基于上述观点,我认为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我们可以采取下列六种对策来调整心理失衡。1、转移思路。换一个房间,找一个聊天对象,走访亲友或上街,难得糊涂是最佳方法。2、向人倾诉。找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倾诉心中的郁闷,使心中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可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3、亲近宠物。当你焦虑、烦躁时不妨亲近宠物,如鸟、鱼、猫、狗等。它们幽闲而恬静的生活会使你受到启发。把一切烦恼抛在脑后。4、爱好执着。人无爱好,生活单调。有意培养自己的爱好,如下棋、打球、游泳等。既可以缓解压力、又可以强身健体。5多舍少求。知足常乐是保持心理平衡的灵丹妙药。6、医学干预。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护士可以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给病人正确的指导,必要时可配合医生药物治疗。
健康不是静止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生命过程。自身情况的不断变化,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你的基因倾向,你的社会关系,加上习惯的改变,都会破坏你的内在平衡,影响你健康的良好状态。在护理业务查房中,通过与病人交流及优质护理过程中病人心理因素的直接反馈,使我感受到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护理需求已不限于疾病本身,他们更需要心理支持。
在实施优质护理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护士,我们不仅要关注病人的躯体疾病,更要关注病人的精神健康,时刻把握病人的心理矛盾,及时帮助病人进行心理调试,运用暗示疗法和心理疏导性语言,让患者达到“疏泄”目的,调整病人的不良性格和控制病人的不良情绪,减轻病人的躯体症状和不良感受。并把心理和生理知识教授给患者。对患者的整体健康负起责任。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整体护理的内涵。
身心健康是每个人最值得拥护的财富。是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的统一,让我们行动起来,努力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通过调整精神状态,保持心理平衡,改善健康状况,优化生命质量,远离心身疾病的捆扰。
论文作者:张春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31
标签:疾病论文; 心理论文; 病人论文; 心身疾病论文; 健康论文; 躯体论文; 思维论文; 《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