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知识服务的学习虚拟团队系统模型研究_虚拟团队论文

面向知识服务的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模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习型论文,模型论文,团队论文,知识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虚拟团队(Virtual team)是知识经济时代产生的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动态、柔性、高效协作的人力资源组织模式[1]。它是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将不同地域的分散组织或者个人连接在一起来完成特定任务的新型组织结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先后对虚拟团队在企业中的实践进行了研究[2]。进入21世纪,我国计算机界和管理学界对虚拟团队模型的探讨为企业虚拟团队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实践依据。张艳、史美林[3]等描绘了虚拟团队在网络环境下的协同工作模型,认为虚拟团队是一个典型的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系统(CSCW)。万可、李守军[4]设计了虚拟团队的沟通分析二维矩阵模型,分析了虚拟团队中的沟通影响因素。肖伟、赵嵩正构建了虚拟团队的群件系统功能模型[5],为支持虚拟团队系统的交流工具平台提供了参考价值。罗永泰[6]则提出了虚拟团队绩效度量指标模型,给虚拟团队在企业中的绩效度量提供了分析依据。肖伟、魏庆琦[7]总结了虚拟团队的关键成功因素(CSF)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企业虚拟团队的构建与管理策略。

上述模型的提出丰富了虚拟团队的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虚拟团队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随着网络技术平台在社会活动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教学科研等知识领域逐渐出现了以虚拟团队为组织形式的网上协作团队活动。例如,异地跨校间的科技项目合作,全国不同省市开展的远程教育,大学城跨校区网络学习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等。虚拟团队的应用由企业领域逐渐向知识领域等社会活动渗透。然而,学术界依托信息管理的相关理论来研究虚拟团队在知识领域的研究成果却十分鲜见[8]。基于此,本文在论述学习型虚拟团队的概念及内涵特征的基础上,从知识服务的角度提出了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模型,为下一步构建面向知识服务的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奠定理论基础。

2 学习型虚拟团队的概念与内涵特征

为了与当前广泛面向企业应用研究的虚拟团队相区别,笔者提出了学习型虚拟团队的概念。所谓学习型虚拟团队,是指以教育、科研等知识活动群体为应用背景,以网络资源共享、跨地域间协同学习交流为基本目的,以共同的学习或科研目标而形成的虚拟团队。这类群体显著的特点是他们在执行具体的目标时离不开知识服务的需求。因此,在保证虚拟团队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还应该提供良好的知识服务。

王重鸣、唐宁玉(2005)将虚拟团队的特征总结为:[2]①以任务为中心;②以网络技术为沟通媒介;③群体成员身份各异;④组织分散无边界性。学习型虚拟团队作为虚拟团队的一种,它有着虚拟团队的基本特征。同时,它又具备自身所独有的特点,其内涵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融入Web2.0技术。Web2.0技术是指以Blog、Wiki、RSS、Gmail、Folksonomy等为代表的开放平台或者免费插件的应用。Web2.0技术以其充分的共享性、极强的实用性、便捷的参与性、价格的零成本而受到IT界和广大应用者的欢迎。同时,Web2.0也成为了海内外学术界自2001年以来持续跟踪研究的热点。传统的虚拟团队系统构建以群件技术作为主要网络媒介,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则以Web2.0技术为代表。例如,它运用Folksonomy来实现对链接信息源在虚拟团队中的共享;运用Gmail Docs来实现学术性资源的开放存储(Open Access)。

(2)强调信息资源组织与知识服务保障。面向企业应用的虚拟团队强调成员的组织与管理,侧重于对虚拟团队的沟通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等组织层面的管理。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不仅关注上述问题,同时还将引入知识服务保障机制,为知识型团队组织提供便捷的网上知识服务。依据虚拟团队的需要,对现有的图书文献资源以及相应的咨询服务进行重组,构建知识服务子系统,实现资源和服务的充分运用成为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最显著的特色。

(3)以知识活动为应用目标。现阶段虚拟团队应用主要瞄准各类企业,关注的是虚拟团队在企业生产或管理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学习型虚拟团队的应用与上述目标不同,它以教育、科研等知识活动为应用对象。其应用表现在:①远程教育辅导;②重点学科团队建设;③构建区域性(大学城)资源协作体;④支持科研成果推广平台建设。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通过对高校或其他学术科研机构信息资源的重组,融合精品课程知识库、文献资源库、Web2.0技术等来实现上述方面在虚拟团队中的应用。

3 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模型

从系统功能角度来看,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应包括知识服务和团队管理两部分(如图1所示)。各子系统的建设在虚拟团队系统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二是通过站点链接将已有较为完善的系统嵌入到虚拟团队系统门户中;一是开发专门的应用系统,使之成为虚拟团队系统的一部分。结合学习型虚拟团队的应用目标,笔者认为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见图1)。

图1 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功能结构模型

3.1 博客知识管理系统

博客是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知识管理平台,运用博客来构建基于团队成员的博客知识管理系统具有稳定性、实用性、易于管理的特点。博客不仅可在虚拟团队成员间发挥隐/显知识转换的作用,还可以实现对虚拟团队成员的信息交流[8]。

目前,构建博客知识管理系统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开发专门的基于学习型虚拟团队的博客系统,使之融合在虚拟团队系统中。二是应用大型的博客知识门户构建博客系统,在虚拟团队中通过链接实现博客知识服务。前者的优势在于开发的博客系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管理后台隶属于系统拥有者,可充分管理虚拟团队的数据,不会导致团队撤销后,项目资料的丢失或者在网上无限制地传播,有效规避潜在的知识产权纠纷。其缺陷在于需要一定的开发成本和持续的维护成本。后者的优势在于可实现零成本开发,且系统应用比较成熟,博客的容量是无限制的。其缺陷在于平台没有与虚拟.团队系统进行实质上的融合,系统缺乏针对性,同时也不易于对后台数据进行管理。

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的主要活动之一在于对团队知识资源进行管理,团队成员的知识表达和数字资源共享是学习型虚拟团队的主要目的。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建立专门的博客平台,使之与管理沟通系统一起构成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的骨干框架。IT开发人员可参考应用较为广泛的博客系统,例如新浪网博客、博客网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学习型虚拟团队自身的特点,开发出较为实用的团队博客知识管理系统。

3.2 知识共享系统

资源共享是21世纪知识管理者为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率而追求的目标之一。学习型虚拟团队在执行项目的阶段性过程中,由于目标长期保持一致,在资源的利用方面可以,也有必要进行共享。例如,对阶段性知识成果的共享,对与课题相关的数字链接资源的共享等等。

目前,较为实用的是运用基于Web2.0技术的Gmail来实现对文档、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源的共享。Gmail不仅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同时它还提供日历、文档、照片、博客、论坛等多种资源的共享存储。作为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可通过Gmail Docs实现在虚拟团队项目过程中学术资源的开放存储,共享学术资源;可通过构建开放性的团队Gmail论坛,实现对虚拟团队信息的交流共享。Gmail服务器的稳定性、功能的丰富性、界面的友好性、空间的无限制等优势完全能够承担知识资源共享的使命。可通过在虚拟团队系统门户整合基于Gmail的服务插件来实现系统的开发。

另外,可应用大众标注(Folksonomy)[9]实现对虚拟团队成员数字链接资源的共享管理。在学习型虚拟团队中,大众标注的应用表现为虚拟团队成员之一发现了对项目有用的数字资源之后,自主地对该资源赋予标签;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则在共享环境下借助该标签获取对应的数字资源,供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参考。Joshua Schachter开发的del.cio.us系统是大众标注的代表,该系统于2003年底投入使用,向用户提供在线标注网页的服务。

3.3 精品课程库系统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了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的规划。构建精品课程知识库系统,将资源庞大、地理位置分散的精品课程组织起来,供校内外师生,特别是基于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分散于全国各地的学生在参与异地网上学习时利用,不失为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精品课程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

例如,福州大学图书馆就将“精品课程知识库”作为“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立项建设项目,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0]。福州大学精品课程知识库主要收集了自2003年以来的1115门国家精品课程。通过建立PPT、视频、教参搜索等主要元数据,将分散于不同地方、不同学科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资源重组,使之易于检索,方便利用。该项目还将在完成国家精品课程知识库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基于Web2.0的网上学习空间,使之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师生互动所不可或缺的桥梁。

精品课程知识库系统的应用主要面向跨校区、分散于异地为共同的课程学习交流的学生团体。例如:大学城多校区间的课程共享、远程教育辅导等。在构建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时,精品课程知识库系统首先独立建设,然后将该系统作为一个链接嵌套在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的门户中,从而使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提供集成化的精品课程知识服务。

3.4 资源跨库检索系统

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有赖于集成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检索系统,最好能够实现资源的跨库检索,提高学习型虚拟团队的效率。目前,高校的信息资源检索系统主要有三个来源[11]:①由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OPAC发展而来的Webpac;②作为外购电子资源组成部分的电子资源检索系统(如电子期刊检索系统、电子图书检索系统、光盘检索系统等);③自建资源库所形成的检索系统。对于上述三类信息资源检索系统,在构建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门户的知识服务板块时,若本校图书馆没有实现资源的跨库检索,应注意做好各种电子资源的导航工作,即在虚拟团队系统门户网站上发布上述三类电子资源列表,引导虚拟团队用户选择相关的电子资源。

由于各高校的信息资源服务是独立使用的,在构建校际间的虚拟团队时,就要考虑异地跨校信息资源服务的保障问题。可通过申请该虚拟团队系统对应高校的信息资源服务接口,建立远程VPN服务来实现团队信息资源的检索机制,保障信息资源能够在虚拟团队成员间实现即时共享。

3.5 虚拟参考咨询系统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Virtual Reference Service),也称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提供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其功能是充当团队用户与馆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它主要解决在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服务过程中需要馆员协助的各类问题。从国内外参考咨询系统的实践来看,存在着两种建设方式:一种是使用专门为开展虚拟参考咨询而开发的系统;另一种是使用群件技术作为虚拟参考咨询系统,这类技术包括电子邮件系统、论坛或留言板系统、嵌入式会话系统等。使用群件技术作为开展参考咨询的工具,具有建设成本低廉、用户友好、使用方便等优点。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技术、人员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国内虚拟参考咨询的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12]。笔者认为,改善参考咨询服务质量应从馆员素质和管理制度入手,树立参考咨询的责任意识。基于此,在构建系统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时,应充分考虑系统应用的实际,建立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长效机制。切忌开发了虚拟参考咨询系统,却没有长期提供具体的参考咨询服务,这样势必影响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在虚拟团队系统中的使用效果。

3.6 团队管理沟通系统

虚拟团队的管理沟通是构建虚拟团队的基础。团队管理沟通系统应作为虚拟团队系统中骨干框架之一。该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见图2):

(1)项目管理:学习型虚拟团队的核心任务是执行项目。项目的实施通常包括人员、资料和任务三个部分。因此,项目管理的核心模块应包括成员管理、文件管理和任务分解。成员管理主要负责邀请团队成员,对成员的基本信息,特别是通信信息进行管理。文件管理主要负责项目的通知文件。任务分解主要完成对项目的分解管理。一个课题项目通常需要分解为多个子项目,各子项目由不同的成员或者子团队来完成,该板块即是对这部分任务以及任务对应的责任人知悉。

(2)任务管理:这部分针对个人在实施具体任务过程中,以及个人在完成多个不同团队的子项目过程中进行管理。结合工作的需要,核心模块有日程安排、工作列表、资料归档三部分。

(3)沟通管理:沟通是虚拟团队的必要环节,目标的传达、项目协调,团队激励都需要借助沟通来完成。目前成熟的沟通工具有很多,较受欢迎的是融入Web2.0技术的通讯工具。具体包括:Vedio讨论、文字在线交流,发送电子邮件、运用留言板或评论等。

(4)笔记管理:它一方面对于已有的重要资料进行归档保存;另一方面实现对零散资料的共享。知识共享系统侧重于对资源的开放共享。笔记管理则实现对项目文档的定向共享。

(5)系统管理:该板块主要完成系统的登陆以及权限分配。

图2 团队管理沟通系统参考模型

4 展望

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面向知识工作者,在高校教学服务、学科团队建设等多方面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探讨了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模型构建。下一步将在此理论基础上实践并开发面向知识服务的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一个良好的学习型虚拟团队系统不仅需要上述模块的支持,同时还要求建立人性化的虚拟团队门户。门户的构建应结合应用方向的不同,对上述各知识服务系统进行合理取舍。例如,构建学科团队门户,则应加强对学科资源的科学组织,要求对门户的各类模块进行合理布局,保证系统界面友好,资源协调有序。从而为知识工作者提供良好的知识服务。

收稿日期:2008-09-08

标签:;  ;  ;  ;  ;  ;  

面向知识服务的学习虚拟团队系统模型研究_虚拟团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