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资本网络:理论框架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框架论文,资本论文,理论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公司财务理论一直以财务资本的价值管理作为研究主线,然而上个世纪后期兴起的知识经济及其研究结果,让人们意识到一些非财务因素,比如人的才能、创意、客户满意度等对公司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财务学家和管理学家都承认一个观点,即企业的价值创造来源于财务资本与非财务因素的结合,而且这种结合是多层次、多方位、多因素的耦合关系。因此财务资本与非财务因素的耦合机理是什么,下列理论与观点为该耦合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概念趋向于多元化。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拓宽了古典经济学原有的资本同质性假设,由此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资本概念,如智力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等。资本从同质性假设向异质性(capital heterogeneity)假设的发展,使得资本从单一的财务资本演变成多元化的异质资本。因此财务资本与非财务因素的耦合,开始演变为多元化的异质性资本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奠定了框架性研究的基础。
对于这些非财务因素,有的称之为无形资产,有的称之为智力资本,有的称之为知识资本,但都特指这样一类能够给企业创造价值,却不能直接以货币度量的异质性资本。考虑到Edvinsson(1997)指出,智力资本是非财务资本,代表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间隐藏的价值,因此将此类非财务因素沿用智力资本的名称。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使得财务资本与非财务因素的耦合机制演变为两种具体的异质资本:财务资本与智力资本的互动关系研究,这奠定了框架性研究的范围。
财务资本通常被划分为实物资本和金融资本两种要素,而智力资本的三分法即将智力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与关系资本三要素,业已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认同。财务资本与智力资本之间的互动耦合关系,其实质就是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的各要素之间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诸多研究也表明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各要素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网络理论的发展为这种复杂的耦合关系提供了明确的定义。网络是具有参与活动能力的行为主体,在主动或被动的参与活动过程中通过资源的流动,在彼此之间形成的各种正式或非正式关系。网络分析的单位就是关系。在网络理论的基础上,财务资本与智力资本各要素间耦合互动关系形成了多元化的资本网络,这构成了框架性研究的主题。
综上所述,要深入分析财务资本与非财务因素的耦合机制以及价值创造原理,我们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资本网络框架,并回答如下问题:(1)资本网络的形成机理是什么?(2)资本网络的演化规律是什么,能否实现价值创造?(3)资本网络的治理机制是什么,如何实现与传统科层治理机制的融合对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本文的研究主题。
二、多元资本网络的形成机理
Zingales(2001)运用网络观点指出企业的本质是“一个难以被市场复制的、围绕关键性资源而生成的专用性投资网络”,这反映了企业本身的网络性质。而企业价值网被定义为:“不同层次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相互耦合影响而形成的价值生成、分配、转移和使用的关系及其结构”(吴海平,宣国良,2002)。同时“企业成为由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系统,它与给企业活动提供法律和市场基础的社会大系统一起运作”(Rajan,Zingales,2001)。因此在企业价值网中,企业是作为网络中的一个结点存在的。
企业中,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资本与智力资本等异质性资本的交换转移关系形成第一层次的多元资本网络,其行为主体为股东、管理层和关键员工等确定型利益相关者。而企业价值网中,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也存在着多元化异质资本的交换关系。假设以厂商和客户之间的两两交换为例,则他们之间存在着如图1(a)所示的交换关系,在这种持续的交换活动中,企业的多元资本网络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如图1(b)所示,客户也不再是外生变量,而是置于网络内部,成为系统的一部分。这就形成第二层次的多元资本网络,其行为主体为客户、供应商、销售商、联盟企业等预期型利益相关者。
图1 资本交换活动
注:图1转引自《资本网络的研究——基于关系的视角》,蒋琰,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总体而言,第一层次的资本网络是结构性地嵌入到企业网络中,而第二层次的资本网络是结构性的嵌入到企业价值网中。结构性嵌入,是“双方都是更宽泛网络的一部分(因而是结构性嵌入),更加宽泛的社群会强制推行各种约束因素”,是“介于市场关系和层级关系之间,这种关系更贴切地表达了企业实践中企业间的实际连接方式”(Gulati,Nohria,Zaheer,2000)。结构性嵌入使得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演化更为复杂也更为密切,企业活动也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企业价值网络成为宏观意义上的企业系统。因此资本网络的结构位置如图2所示。同样我们也可以有如下研究推论:资本网络确实存在,并结构性嵌入到企业网络和企业价值网络中。
三、多元资本网络的演化规律
资本网络反映的是财务资本与智力资本的耦合关系,这种关系一方面体现为静态的资本要素组合关系,另一方面体现为动态的资本要素转化关系。
资本要素组合关系,相较于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数量组合的传统资本结构而言,财务资本与智力资本的价值组合关系可以称之为多元资本结构(蒋琰、茅宁,2004)。而资本转化关系是指:多元资本网络同时结构性地嵌入到企业网络和企业价值网中,具备了网络系统演化的基本条件——系统的开放性。系统中的多种资本要素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动态转化,这称之为资本转换(Capital Interconvertibility),它保证了系统的动态性,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满足了系统对各种资本要素的培育和配置(Jan Taug,Hanno Roberts,2004)。
1.多元资本结构影响企业价值创造
多元资本结构主要反映智力资本要素与财务资本要素的静态组合关系。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的价值构成关系可以表述如图3所示。OA代表财务资本,OB代表智力资本,AB代表企业总绩效,是在财务资本和智力资本的共同作用下达到的。AC为财务资本OA在AB上的投影,代表财务资本对总绩效的贡献;BC为智力资本OB在AB上的投影,代表智力资本对总绩效的贡献。A在以O为圆心,以OA为半径的圆上移动。α代表∠AOB,0°≤α≤180°。
图2 多元资本网络的结构位置
图3 多元资本结构
企业投入财务资本和智力资本,要求获得总绩效AB,而AB是由财务资本和智力资本共同作用形成的。在财务资本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很明显看出,智力资本OB的存量越多,则企业绩效AB越多。除此以外,影响总绩效的还有角度α,角度越大,则企业绩效越大,当A点与D点重合时,则总绩效达到最大。这个角度α,就是财务资本与智力资本的组合结构,我们可以把这个结构称之为二元资本结构或多元资本结构。从图3可以看出,当角度α小于90度时,此时财务资本为OA′,等于OA,即财务资本的投入是一定的,但绩效只有A′B,也就是说企业的总绩效本为BC′,但由于财务资本投入后发生财务亏损即虚线A′C′,导致总绩效受到影响只有A′B。特别地,当A′与D′重合时,则财务亏损最严重,导致总绩效最低。因此我们有如下研究推论:多元资本结构影响企业价值创造。
汤姆·卡普兰(1998)认为企业绩效按照价值创造可以分为反映短期价值创造的财务绩效和反映长期价值创造的战略绩效。在上述多元资本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的资本要素对于企业价值创造的不同作用。
首先,智力资本作为隶属于企业组织的独特的资源禀赋,具有短期内难以复制、模仿的稀缺性与创新性,这使得智力资本能够创造李嘉图租和熊彼特租,又由于智力资本的各要素之间具有相互转化以及与财务资本要素互相转化的关系,能够创造长期的关系租金,因此智力资本相对于财务资本而言,对于企业的长期绩效及可持续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当资本的异质性假设成为主流后,不同性质的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存在着主次问题,这就出现了核心资本,即对企业价值创造发挥主导作用的资本(蒋琰、茅宁,2004)。然而影响企业核心资本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第一,行业特征与企业类型影响企业核心资本。对于传统的制造业而言,财务资本可能仍然发挥核心作用,而对于高科技行业而言,人力资本可能发挥核心作用,而对于商贸服务行业,关系资本则可能是核心资本。第二,区域特征影响企业核心资本。在经济发达的江浙区域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即使是同一行业同一类型的企业,其核心资本可能也会有差异。第三,企业生命周期影响企业核心资本。企业成立初期,财务资本可能是企业发展最为需要的资源,而在企业的高速成长期,代表知识技能、管理才能等的人力资本可能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在企业的发展成熟期,能够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顾客支持、联盟合作等就可能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资本要素。
2.资本转换实现企业价值创造
挪威研究者Jan Taug和Hanno Roberts(2004)在分析了不同种类的资本要素如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的各自特征后指出,不同类型的资本要素之间存在相互转化作用,对于这种转化他们称之为资本转换(Capital Interconvertibility)。本研究认为,在多元资本网络的框架下,作为不同性质资本要素之间的相互转化,资本转换包括三类:一是财务资本要素之间的转换;二是智力资本要素之间的转换;三是财务资本要素与智力资本要素之间的转换。
财务资本要素之间的转换主要是形成实物流与现金流。财务资本主要包括实物资本和金融资本。实物资本又可分为不同的价值形式,如燃料、原料、半成品、产成品等。金融资本也可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货币、有价证券等。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这些不同价值形式的财务资本要素之间发生着转换,现行的财务报告和财务体系对此揭示得非常充分。
智力资本要素之间的转换则形成了企业的知识网络,作为企业知识资本(智力资本)的主要构成要素,人力资本、关系资本和结构资本之间并不是静态的表现,而是存在着动态的互相影响和转换关系,它们之间的转换流动体现了知识信息的流动与共享,这构成了企业的知识网络。
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的转换则是投资与利润的体现,财务资本转换为智力资本实质上是对智力资本进行财务性投资,在财务上可能以费用或成本的形式体现。而智力资本转换为财务资本,因为该转换实现了非货币资本到货币性资本的突破,布尔迪厄(1988)认为这是企业系统内经济利润的根本来源,也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根本。
在持续的资本转换过程中,企业通过资源识别机制、能力构筑机制以及更为重要的关系建立机制①,创造了李嘉图租、熊彼特租以及关系租金(见图4),形成了企业价值,因此我们有如下研究推论:多元化的资本网络中,资本转换能够实现企业价值创造。
四、多元资本网络的治理机制
资本网络通过多元资本结构和资本转换创造价值,那么如何保证其价值创造的有效性呢?我们需要通过对资本网络进行治理来保证网络的运行效率。资本网络是结构性的嵌入到企业网络和企业价值网络中,一方面,它包含企业内部传统的科层治理机制,如股权结构机制、董事会机制、管理层薪酬机制等,另一方面它也适用于网络治理的新模式。因此资本网络的治理实际上是科层治理与网络治理的融合问题。
1.网络治理机制研究
正如Parkhe(1993)指出,虽然网络是一种应付环境变动和企业互赖的有效模式,但协调多个网络成员完成共同的目标常常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治理的任务就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协调机制协调网络成员利益与冲突。因此从网络治理的角度分析,资本网络可以采用的机制包括信任机制、学习共享机制、沟通协调机制等。
信任机制是多元资本网络治理的前提。契约机制在财务资本的筹措使用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但对于非财务性资本,由于无法单纯地通过签订契约来获得,需要借助于信任机制来完成。信任机制是网络组织运作的重要支撑,在资本网络中,各个行为主体包括股东、管理层、关键员工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在不断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信任感,反过来促进了关系的进一步强化,这保障了网络结构和关系结构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图4 多元资本网络的创租机制
学习共享机制是资本网络治理的根本。智力资本各要素之间流动转化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是通过学习共享机制来完成的。比如说个体人力资本通过学习共享可以形成企业的集体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相互之间的学习、共享扩散可以产生关系资本等。因此学习共享机制使得多元资本网络在形成和运行过程中,制造并存储了大量的机遇、知识和技能,是解决网络无效率(或低效率)的重要机制。
沟通协调机制是资本网络治理的必要条件。资本网络包括了两个层次的多种行为主体,与传统治理机制主要进行管理层与股东、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权力制衡不一样的是,资本网络包括了多种行为主体之间的权力制衡和权力保护问题,仅依靠硬性的权力配置不能解决治理的所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便发挥了弹性或柔性权力配置的作用。
2.控制权相机配置的理论研究
要分析多元资本网络治理机制的影响与效用,涉及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多元资本网络治理作为科层治理与网络治理的融合,如何实现传统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的衔接问题。二是多元资本网络结构性地嵌入在企业价值网中,其治理边界超越了企业边界,如何实现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与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衔接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两个衔接问题,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统一的治理理论框架,这就涉及控制权相机配置理论研究。
治理的理论基础是控制权配置给谁的问题,经典财务学理论因循的是主流经济学的财务资本控制权思想,认为企业的剩余控制权来自于对财务资本的所有权即股东。然而从公司治理效率来讲,控制权的配置需要相机调整。Aghion和Bolton(1992)借助一个不完备契约模型分析了企业控制权在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相机配置的情况,他们的结论还得到了Kaplan和Stromberg(2001)实证研究的有力支持。这说明管理层可以参与分享控制权。第一层次的资本网络主要以股东、管理层和关键员工作为行为主体,那么作为人力资本的持有者之一——关键员工是否也可以参与控制权的配置呢?
Rajan和Zingales(1998,2001)研究的“进入权(Access)”理论认为,企业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资产集,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资源还包括非物质资源(比如才能、创意等),因此,在企业内部,物质资产的所有权并不是唯一的权力来源。R-Z将“进入权”定义为能够使用某种关键资源,或者对某项关键资源起作用的能力,拥有进入权的代理人拥有了对关键资源的控制权,因此控制权应当在拥有关键资源的代理人之间相机配置。Roberts和Eric van den Steen(2000)将管理者称为通用人力资本(general human capital),而将其他核心员工称之为专用人力资本(specific human capital),并指出通用人力资本固然重要,但关于它的激励条款应该不成问题,因为市场机制提供了保护需求,而专用人力资本的投资需要通过让渡治理权来加以保护。Qian(2003)则明确指出,专用人力资本主要包括企业的关键员工和中低层管理者。
鼓励专用人力资本参与公司治理,需要分析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关键员工参与公司治理,是否会影响企业绩效?正如Stewar(1997)所指出的,“知识,来源于人才并根植于人脑中,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和成功之本”,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增加专用人力资本的投资会增加企业绩效,尤其是企业的长期绩效。然而专用人力资本的投资是需要成本的,通常情况下该投资成本由员工自己支付,而他们支付的愿望依赖于他们预期的收益。如果合同是可执行的,则激发他们投资不存在问题。而更多的情况是,如果投资不能为第三方所观察到,那么可以提供投资激励的可执行合同就无法被写出来。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激励员工为专用人力资本投资,只有让他们享有控制权。需要指出的是,让渡部分控制权尽管对股东来说是个损失,然而由于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收益的增加,使得股东最后的净收益仍然是增长的,因此鼓励专用人力资本参与控制权的分享,对股东等投资者而言也是有利的。由此我们有以下研究推论1:控制权应当在投资者、管理者和关键员工之间相机配置。
投资者、管理者和员工是企业组织内部确定型的利益相关者,而第二层次的资本网络中,客户、企业联盟、供应商等是企业外部预期型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的价值创造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控制权除了在企业内部之间进行配置以外,能否配置给外部利益相关者即在第二层次的资本网络中配置呢?Baker,Gibbons和Murphy(2002,2006,BGM)的研究给了我们启发。Baker、Gibbons和Murphy将“关系合约”纳入了企业控制权配置机制研究,他们修正了GHM模型中关于事后的决策是可签约的假设,认为可以签约的不是事后的决策,而是事后的决策权,拥有决策权的一方拥有制定决策规则的权利,从而对不可签约的决策产生直接的影响。于是,控制权的配置问题被转化为“为控制而签约(Contracting for Control)”问题。BGM发现,企业在不转换资产所有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订立合同来实现控制权的转移和配置。当签约合同跨越企业边界进行时,实际上也就实现了控制权跨越企业边界进行配置的可能性。BGM构建了一个控制权跨越企业边界进行配置的模型。在BGM思想的基础上,我们有另一个研究推论2:控制权可以在资本网络的行为主体中相机配置。
目前主要的三种公司治理理论中,资本雇佣劳动理论提供了控制权配置给投资者(股东)的理论基础,劳动雇佣资本理论提供了控制权配置给管理层和关键员工的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则提供了控制权可以配置给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基础。资本结构控制权理论中,Aghion和Bolton的模型提出了企业控制权应当在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相机配置的观点。因此,在此理论模型基础上,依据进入权理论,我们可以构建模型1:控制权在投资者、管理者和关键员工之间相机配置的模型。而在模型1的基础上依据BGM思想与方法,我们可以构建控制权在资本网络中相机配置的模型2。模型1、模型2以及Aghion和Bolton模型构成了整个控制权相机配置的理论框架(见图5)。在这个理论框架下,可以实现传统科层治理与网络治理的顺利对接以及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的融合。
图5 控制权相机配置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资本网络理论框架,我们能够较深刻的揭示“财务资本与非财务因素耦合创造价值”的演化机理,并实现公司理财学与企业管理学交叉领域的理论研究,从而将非财务因素纳入财务学研究的范围,奠定“软财务”理论的研究基础,具有较强的探索性。
本理论所具有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于,企业价值网络中企业是作为一个结点存在,企业本身也是一个微观网络,而研究构建的多元资本网络可以实现这两个网络的对接,从而沟通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流动,使得企业管理者能够对企业内外部的资源实施充分有效的配置。另外,通过对理论框架的实践验证,我们可以了解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分别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和长期绩效有何影响,哪一种资本要素对于哪一类型的企业的价值创造具有重要意义,即企业的核心资本是什么,我们又应该在实践中如何培育配置核心资本,这些对于企业的管理实践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注释:
①资源学派的资源理论、能力理论和关系理论分别讨论了三种价值创造机制,即资源识别机制、能力构筑机制和关系建立机制。Madahok(1998)认为资源识别机制的租金收入具有李嘉图租的性质。Makadok(1998)认为能力构筑机制创造的租金收入具有熊彼特租的性质。关系建立机制认为,资源内部的互补性关系会对价值创造产生影响,即基于资源互补性所形成的资源组合关系可以为企业创造关系租。
标签:人力资本论文; 企业价值论文; 利益相关者理论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财务系统论文; 企业控制权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财务绩效论文; 人力资本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