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了我国脱贫攻坚的发展,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作为其中重要的组织部分,同样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党和国家对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和体系的不断增加和完善,越来越多的贫困学子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带来的温暖,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其中有少部分贫困学生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当成了理所当然,因此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对于高校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精准扶贫;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感恩意识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同时也是基于我国经济不平衡发展而提出来的指导理念,教育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自然也需要精准扶贫的渗透。随着党和国家对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和体系的不断增加和完善,贫困大学生享受到的资助越来越全面,资助力度越来越大,资助标准越来越高,解决了贫困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难题。由于社会不断的发展特别是当下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上有不少浮躁功利的思想对当前在校大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受资助感恩意识,引起了教育界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当前形势下如何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以及贫困学生感恩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了当前各高校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笔者在文中将结合精准扶贫的大背景,科学而客观地审视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并提出应对方法。
一、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学生感恩意识薄弱原因分析
随着党和国家对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和体系的不断增加和完善,解决了贫困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难题。基于此背景下贫困学生应该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馈国家,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到部分学生存在漠然的心理,对国家的资助政策视若无睹,认为是理所应当,毫无感恩之心,更无谈以优异的成绩回馈社会,造成这种局面除了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不少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及因素的影响外,高校在对在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方面有所缺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如何构建学生感恩教育体系
感恩,是人生路上的试金石,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古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投桃报李等优良传统。开展多种多样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营造和谐温馨的感恩氛围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恩意识。因此高校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公众号、QQ、微信、展板、海报等新媒体对校内或校外先进典型人物进行宣传报道增强学生对感恩意识的认识度及认同度,从而唤起受学生的感恩意识;同时大力宣传感恩的内涵与重要性,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加强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感恩意识。
从情感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高校可以通过感恩主题活动对受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老师和受助学生共同参与,如举办感恩主题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情景剧等形式,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增加老师与学生、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凝聚力,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受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到党和国家对贫困生的关心和关爱之情,从而使受助学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牢固的主人翁意识。
高校应该将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放在学生日常管理的教育之中,通过典型事迹、主题活动等形式的开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感恩意识。同时与受助学生家庭建立联动机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加强家校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特别要重点关注缺乏感恩意识的受助学生群体,分析出受助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原因,进而找出原因,对该部分学生,学校、老师及家长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该部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结语
言而总之,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离不开社会、学校、老师、家庭的参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精准扶贫背景下学生资助工作的要点及重点,只有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才能做到知恩、报恩,进而更好的回馈社会。
参考文献
[1]刘胜.提高学生资助“精准扶贫”的研究[J].知识经济杂志,2018(13).
[2]陈怡欣.如何对高校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J].文教资料2010.10.
作者简介:蔡娟(1987-),女,重庆市长寿区人,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辅导员,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教育管理。
论文作者:蔡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学生论文; 意识论文; 精准论文; 贫困学生论文; 高校论文; 党和国家论文; 受助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