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口腔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个性化护理联合四手操作技术在儿童龋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龋病患儿10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到2018年8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配合,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联合四手操作技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时间、焦虑状况、治疗过程评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时间、焦虑评分、合作率、填充物保留率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时间、焦虑评分、合作率、填充物保留率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龋病患儿治疗中应用个性化护理联合四手操作技术,可缓解患儿的焦虑情绪,提高患儿的治疗配合度,改善患儿的预后。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四手操作技术;龋病;儿童
龋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中;尤其是乳牙龋病,不仅对患儿造成较大的痛苦,还影响患儿的日常进食,严重者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1]。因此需要加强儿童龋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从而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四手操作技术,则是一种具有国际标准化的牙科治疗操作技术,有着较高的操作效率。而本文旨在探讨并分析个性化护理联合四手操作技术在儿童龋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在本院选取龋病患儿100例,时间范围为2016年7月到2018年8月。纳入标准:①年龄为5岁到13岁;②均确诊为龋病且未使用过抗生素等药物;③患儿家属知晓并同意参加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00例龋病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5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6:24,年龄为5岁到11岁,平均(9.25±2.05)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9:21,年龄为7岁到13岁,平均(9.85±2.41)岁。比较两组龋病患儿的资料,不见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龋病患儿采用传统配合模式,即一名专科口腔护士和三名口腔医生进行配合,其中护士的工作为手术器械、手术材料、手术相关物品的准备[2]。
观察组龋病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联合四手操作技术,具体的内容包括有:
①个性化护理。在治疗开始之前,护理人员需加强和患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并掌握患儿的性格,从而针对患儿的不同性格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患儿的感知、认知、行为等方面造成良性的影响,从而帮助患儿消除恐惧感、紧张感;同时,护理人员和患儿进行有效接触,获取患儿的信任度,缓解患儿对陌生人、陌生环境的陌生感。
②技术配合训练。患儿在接受治疗的时候,由一名口腔科医生和一名口腔护士进行配合治疗;在接诊时,专业口腔护士可以和患儿进行玩耍,从而了解患儿的性格爱好;待患儿和护士彼此相熟后,护士可带患儿观看成功治疗的患儿的视频,让患儿对治疗有一定的认知;在治疗时,护士和医生需严格遵循四手操作技术[3]。
1.3观测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龋病患儿的临床情况,比较两组龋病患儿的治疗时间、焦虑状态、治疗过程评估情况。
两组龋病患儿的焦虑状态采用改良焦虑量表(MDAS)进行评估,若患儿的分数越高则表明患儿的焦虑状况越严重。
两组龋病患儿的治疗过程评估情况包括有治疗配合情况(患儿配合和不配合)和填充物保留情况(保留和脱落);其中治疗配合情况的判断依据为,在治疗期间中断治疗3次以上且中断时间超过3min则为不配合。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龋病患儿对比治疗时间和焦虑状况
观察组龋病患儿的医生椅旁治疗时间为(18.29±2.05)min,MDAS评分为(7.15±2.14)分;对照组龋病患儿的医生椅旁治疗时间为(32.58±3.24)min,MDAS评分为(13.52±2.25)分;观察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相比,P<0.05。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龋病患儿的治疗时间和焦虑状况
注:*与对照组的比较,P<0.05。
3讨论
传统的护理配合工作,主要由一名护理人员和三名医生进行治疗护理配合,不仅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以致医护人员严重缺乏和患儿之间的沟通。再者,患儿的年龄普遍较小,对治疗难免会产生恐惧感,因此导致在治疗中的配合度不高,甚至不愿意接受相应治疗措施[4]。而四手操作技术,则是由1名口腔护理人员和1名口腔医生共同配合合作;在治疗期间,医生的工作主要为患儿进行治疗,而护士的工作则包括手术准备、配合治疗操作以及和患儿进行有效沟通,从而有效提高治疗的效率和质量,缓解了患儿的焦虑情绪[5]。
在本文的研究之中,应用个性化护理联合四手操作技术的龋病患儿,医生椅旁治疗时间为(18.29±2.05)min,MDAS评分为(7.15±2.14)分;而应用传统配合的龋病患儿,医生椅旁治疗时间为(32.58±3.24)min,MDAS评分为(13.52±2.25)分;两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龋病患儿治疗中应用个性化护理联合四手操作技术,能够缩短医生在椅旁的治疗时间,促使椅旁时间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有效提高治疗的效率;同时进行个性化护理,可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缓解患儿的焦虑情绪。同时,应用个性化护理联合四手操作技术的龋病患儿,合作率为84.00%,充填物保留率为72.00%;而应用传统配合的龋病患儿,合作率为52.00%,充填物保留率为50.00%;两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龋病患儿治疗中应用个性化护理联合四手操作技术,可提高患儿的治疗配合性,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改善患儿的预后。
综上所述,在龋病患儿治疗中应用个性化护理联合四手操作技术,可缓解患儿的焦虑情绪,提高患儿的治疗配合度,改善患儿的预后。
参考文献:
[1]杜玲,郝春光,赵海礁,等.四手操作技术在牙周内窥镜下刮治中的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1):72-74.
[2]钟昌萍,张芸,刘锐.国内口腔诊疗中四手操作和六手操作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1):1405-1408.
[3]王雯,尚永一.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6):111-112.
[4]林燕,周薇娜.四手操作护理在椅旁CAD/CAM全瓷修复体制作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5,41(13):1606-1607.
[5]孙鹏,陈薇,艺璇等.国际龋病检查和评估系统Ⅱ与WHO检查方法在低龄儿童龋检查中的应用对比[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8,53(11):725-729.
论文作者:徐亚检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患儿论文; 操作论文; 焦虑论文; 技术论文; 医生论文; 时间论文; 口腔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