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伟 (沈阳电业局门诊部 辽宁沈阳 110006)
【摘要】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社区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管理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将患者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的100例患者采取运动疗法干预,对照组的10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两组患者用药方案一致,对其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在相同时间里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有明显疗效,是治疗糖尿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 运动疗法 糖尿病 并发症 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08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化严重,糖尿病这样的富贵病呈上升趋势发展,并且日益趋向年轻化。由于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往往会因对其不重视而延误了治疗。而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率又较高,对组织器官的危害严重,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因此,预防及治疗糖尿病都不容忽视。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日益受到重视[1]。本次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疗效的对比分析,探讨运动疗法对防治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管理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将患者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100例患者采取运动疗法干预,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64例,年龄35-83岁,平均年龄67.37±1.72;病程平均5.02±1.20年;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4.02±2.42kg/㎡。对照组的10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67例,年龄26-80岁,平均年龄61.80±2.15;病程平均5.22±1.26年;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3.64±2.19kg/㎡。两组患者用药方案一致,对其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
1.2方法 首先要对实验组采取运动疗法的患者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心电图、眼底、肾功能、心功能、神经系统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其次要求患者坚持做糖尿病保健操[2]。糖尿病保健操是专门为糖尿病病人设计的,每一节的动作都能结合到病人的特点,相对于其他的运动方法更具有针对性。保健操共有10节,每节运动20次,由上往下都能活动到位。第1节:搓手梳头;第2节:双手交替拍肩膀;第3节:晃腰转跨,顺时针逆时针各10次;第4节:伸挺腰肌,注意力道;第5节:双手顺搓下肢;第6节:揉搓按摩膝盖部位;第7节:揉搓按摩小腿部位;第8节:揉搓按摩脚板;第9节:拉搓按摩脚趾;第10节:做踢腿运动。患者每天运动至少30分钟,每次运动至少做5次全套保健操。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应通过宣贯的方式告知患者如何控制糖尿病,以及运动疗法对抑制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作用,让患者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做到自我监测血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运动疗法的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患者应每天坚持运动,不要半途而废,医护人员每周应进行回访并记录,监督患者完成;②血压高的患者应保证血压正常方可进行运动;③运动时间应保证在饭后1小时后,这时血糖较高,运动时不会产生低血糖,空腹也不能运动;④运动过程中如出现乏力、胸闷、头晕等不适要立刻停止运动;⑤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运动前应将胰岛素注射在腹部。对照组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在用药方案一致的情况下,对两者疗效进行回顾分析比较。
1.3疗效判断 详细记录采取运动干预前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评估资料,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一年后再次检查与初始资料对比。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对比详见下表1:
表1 运动干预前、运动干预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及
平均值情况(mmol/L,n=100,x-±s)
组别检查项目运动干预前运动干预后平均值
实验组空腹血糖7.23±1.347.06±1.477.16±1.29
糖化血红蛋白7.36±1.396.87±1.037.13±1.09
对照组空腹血糖7.12±1.137.96±1.597.53±1.26
糖化血红蛋白6.89±0.827.29±0.847.09±0.7
由上表可见:运动干预前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干预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平均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运动干预前、运动干预后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的变化情况(n,%)
组别检查项目运动干预前运动干预后
实验组DR35(0.35)30(0.30)
DN23(0.23)21(0.21)
DMA评分5.14±3.874.06±3.73
对照组DR27(0.27)43(0.43)
DN24(0.24)32(0.32)
DMA评分4.10±3.805.19±3.58
由上表可见:运动干预前后患者DN、DMA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几率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希望通过改善饮食和运动的习惯、方式,控制自身的血糖,本文通过两组患者的对比效果,进一步说明长期坚持运动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高发人群的血糖控制,这与业界的研究结果,即“经过一年运动治疗后运动组的血糖控制好于对照组,因此运动有利于控制血糖[3]”相一致。本研究中,运动干预前、运动干预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及平均值情况比较,提示运动干预前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干预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平均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干预前、运动干预后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变化情况比较,提示运动干预前后患者DN、DMA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以上结果可得,运动干预后,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有明显改善;且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通过运动疗法可有效控制血糖,将血糖持续控制在正常水平则可进一步降低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几率,是治疗糖尿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吴毅,吴军发.运动疗法在糖尿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5):385-386.
[2]吴小青,杨梅.运动疗法-健健身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7):154-155.
[3]钱芳,周彩萍等.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作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5(9):334-336.
论文作者:卢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3
标签: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血糖论文; 实验组论文; 疗法论文; 统计学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