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平 周燕湘 卢燕冰
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 广州 511400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精神障碍住院患者根据其血糖水平、精神症状、自我管理能力等临床表现特点,实施专科评估、饮食、药物、日常生活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出院后随访患者三个月,每月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1次,第三个月测糖化血红蛋白1次,与入院时对比。结果:1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病情稳定,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无并发症发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糖尿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精神状况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精神障碍;护理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生活压力大,饮食不合理及运动缺乏等生存现状,使得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和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1]。而糖尿病、精神障碍两病均为慢性疾病,需长期服药,由于患者年纪大、依从性差,自我管理能力低下,使治疗和护理难度加大。患者对疾病缺乏自知力,病程长,因此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是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常规的临床护理,只是一种配合临床治疗性的护理干预,虽然对于老年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2]。因此在护理上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现将我院综合病区住院患者中1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综合病区2015年1月-2015年10月住院治疗1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60-72 岁,平均67岁,糖尿病病程3-15年,入院空腹血糖8.9-18.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7-25.1mmol/l,糖化血红蛋白8.5-12.6%。并发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阴道炎等;精神障碍病程半年-5年,症状包括有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差、焦虑、失眠、悲观等。所有病例均先有糖尿病后并发精神障碍病。
1.2方法 出院后随访患者三个月,每月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1次,第三个月测糖化血红蛋白1次,与入院时对比。
2护理
2.1专科评估 老年糖尿病患者或伴有精神障碍患者都存在自我管理意识薄弱,依从性差、记忆力差,加上部分患者服用精神病药物,导致进食欲望增强,而一部分患者病程长产生消极情绪,出现少食或拒食。管床护士应全面评估血糖及饮食情况,制定饮食护理措施并实施。
2.2饮食护理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是要合理控制总热量,三大营养素比例适当,平衡膳食,定时定量进食。结合国内外糖尿病最新营养治疗指南,建议对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不进行过度的减重干预,要保证总热量、优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维持理想体重[3]。护士要结合患者病情及血糖情况做好患者饮食护理 具体做法有:评估每位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及饮食控制情况、根据病情、体重、活动强度,结合患者生活条件、习俗、饮食习惯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适合个人的饮食方案,实施个体化原则,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饮食相关知识,循序渐进,图文结合,帮助每位患者提高饮食依从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由管床护士跟进患者饮食,对饮食依从性好的患者在护士的督促下安排定时、定量进餐;对饮食依从性差的患者要求家属设专人负责患者进餐,根据配合情况进行相应的个体化护理。对食欲强不自觉控制饮食的患者给予单独房间、定量进餐,家属探视带来的食物应严格管理,如不适合则劝其拿回,其他患者发放水果时,要与其隔离开,严防患者抢食[4]。家属提供的食物由护士进行检查后合理分配。对食量少的患者加强看护,耐心劝食,必要时进行喂食,家属喂食时要有耐心、缓慢喂食,以保证热量的供给。密切监测血糖变化,避免因饮食过多或不足而影响血糖大幅波动,甚至低血糖的发生。
2.3 药物治疗护理 护士应熟悉各类降糖药的作用、剂量、用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用药;口服用药的护理:部分老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低,服药依从性差,记忆力差,发药时护士要反复向患者及陪护讲解用药最佳时机及注意事项,要教会患者及及家属辩认每种常服药的名称、剂量、颜色及服药方法,增加记忆,提高服药依从性;服药时要严格检查,送药到口、确保服药到肚,防止漏服药;严格严密观察用药效果、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何识别出现低血糖症状,指导如何正确处理低血糖方法,鼓励患者坚持合理、正确用药,确保用药安全;使用胰岛素的护理:护士要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胰岛素治疗时的备餐及注意事项,必须严格执行医嘱,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时间、剂量一定要准确,根据胰岛素药理特点正确指导患者进餐,并密切巡视患者,观察患者反应及血糖变化。
2.4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收集准确血糖数据,为医生制定降糖治疗方案及患者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因此管床护士测血糖前必须详细了解进食质量、时间、血糖监测注意要点,确保血糖数据准确。护士要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有计划的教会患者及家属测血糖技术,强调不能在检测到几次血糖正常后就认为可以停测或减少用药量甚至停药。
2.5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因其自身疾病因素会产生许多不良情绪,心理负担大,担心连累家人,常常会有紧张、焦虑、孤独、悲观等负性情绪,要加强心理护理:护士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深入了解患者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给予心理干预,支持,使患者及家属正确了解疾病本质,消除不良情绪,减轻心理负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护士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图文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知识及防治措施,使患者明白坚持用药的重要性,积极主动配合药物治疗及饮食治疗,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各项健康知识讲座、活动,帮助掌握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技巧,提高治病依从性;要求家属多到医院探视,让患者感受到家属和医务人员的关心、支持,使其尽快消除不良心理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
2.6 日常生活护理 患者年纪大,病程长,加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大部分患者懒散、被动、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因此应加强生活护理:要求家属设专人照顾患者,落实做好日常生活照顾及安全管理,加强训练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搞好个人卫生如洗澡、勤换衣、足部、会阴部皮肤护理。剪指甲、行走时避免皮肤破损;经常开窗通风,保存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鼓励家属协助患者坚持做适当运动,如散步等,运动时要评估跌倒风险,防跌倒、避免外伤,对行动不便的患者指导床上活动;对认知能力差的患者做好24小时看护,防走失。
2.7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6]。出院前要再次全面评估患者及家属对于糖尿病和精神障碍两种疾病的自我护理掌握程度。针对患者临床特点,加强以下出院指导:坚持服药和定期复诊;正确饮食的重要性和方法;识别低血糖症状及相应处理措施;坚持适当运动的必要性和方法。
3结果
10例住院老年糖尿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经过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病情稳定,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无并发症发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后比较
4 小结
老年糖尿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年纪大、治疗时间长,经济负担重,加之大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更易出现焦虑、抑郁和恐惧等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将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与血糖的控制水平[7]。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病情常有反复,治疗依从性差,因此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便显得格外重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是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的重点,这就要求护士要有高度责任心,根据患者临床特点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饮食护理、用药指导、血糖监测、心理支持和生活照顾等护理干预措施,大大提高患者治病依从性,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的发生及发展,更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精神状况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航,谭艳芳. 老年期痴呆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7):58-60.
[2] 赵慧霞,于欣.性化护理模式的构建与事实探讨[J].护理研究,2010,19(4):642-643.
[3] 孙明晓. 老年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要点[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5,9(2):71-72.
[4] 陈蕊,陈秀珍,欧敏泓,等.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影响的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51-52.
[5] 刘凤茹,杨玉欣,张德梅.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同类心理障碍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80-82.
[6] 杨广声,钱东丽.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4,17(4):219-220.
[7] 王艳,崔焱,菊昌萍. 强化教育与随访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25(19):72-74
论文作者:何丽平,周燕湘,卢燕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糖尿病论文; 家属论文; 精神障碍论文; 老年论文; 饮食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