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几年随着我国工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础上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呈不断上升趋势。然而,发展越快安全质量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有些施工单位为获得更多了利益往往努力的赶工期,会在施工现场做很多“手脚”,以及现场作业人员的违章作业、管理者的违章指挥等现象,使施工现场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不能够保证人员安全及工程质量,大多数事故也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对作业现场习惯性违章行为特征、原因等进行分析,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
关键字:习惯性违章;作业现场;影响;预防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多,然而施工作业现场都难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或大或小的安全事故。所以,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意义重大,不容小觑。企业应制定完善的作业现场安全行为准则,并制定相关制度、措施确保在岗的每名员工都能将安全行为准则落到实处,从而尽可能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习惯性违章的特征
习惯性违章具有一定的顽固性。由于习惯性违章是由一定的心理支配的,是一种习惯的动作方式,因而它具有一定的顽固性、多发性的特点。支配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心理不改变,习惯性动作方式不纠正,习惯性违章行为就会反复发作,直到行为人受到事故的惩罚才会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习惯性违章具有一定的潜在性。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往往是习惯成自然的结果。如高处作业一般都有“请系好安全带”的警示牌,但有些员工对此不以为然,意识不到潜在的不安全的因素,一旦出了事故才追悔莫及。习惯性违章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一些员工的不良习惯行为方式,不仅对其本人的安全生产有影响,也会传染给周围人员,致使周围人员跟风效仿。习惯性违章还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有些习惯性违章的员工,对安全操作规程根本学不进去也不遵守,总认为自己的习惯方式“管用”,相信自己以往的经验,而安全操作规程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行为严重地妨碍着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最终结果也必然是得到事故的惩罚。
2习惯性违章产生的原因
2.1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意识淡薄是习惯性违章的一个思想根源。目前,建筑施工作业现场的人员大部分都是农民工,其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程度不高,且流动性大,也有少数农民工认为自己有一定安全知识及操作技能,就把遵章守制放在一边,凭经验工作,对生产工作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
2.2操作技能不高
对所从事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认真学习,一知半解,不求甚解,导致操作技能水平不高,把以往形成的习惯当成了工作经验,意识不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影响到其他员工也跟着违章,长此以往即形成了整个作业队的习惯性违章。
2.3侥幸心理作祟
心存侥幸的思想是违章作业容易酿成事故的根源之一。数据表明,有20%被调查者认为此类思想在习惯性违章中最为突出。在目前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作业人员不戴安全帽或佩戴不规范,安全带拴在腰间不高挂抵用。这类作业人员不是不知道安全帽、安全带的防护作用,而是其存在侥幸心理,凭经验,图省事,怕麻烦。例如:某单位在一次脚手架拆除作业中,为了赶工期图省事,有一名职工未正确系挂安全带,认为不会出现问题,侥幸进行工作,最终导致其身亡。
2.4支撑监管缺位
一方面,施工经理部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不足,造成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支撑严重缺位;另一方面,安全监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有些管理人员管理素质不高,严重忽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松懈了安全教育,以致安全管理层层衰减,层层弱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些管理人员在安全检查过程中,有时迫于人情,爱于面子,对应严格考核的违章行为“一放了之”,甚至导致对习惯性违章视而不见,埋下事故隐患。
3习惯性违章的预防措施
3.1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
虽然企业在经营中制定了对各个级别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等相关文件,员工也能将其落到实处,也并不代表作业现场就百分百安全了。安全措施仍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对于企业来说,安全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4个方面。工程技术措施,重在提升本质安全程度;管理措施,重在规范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检查和奖惩机制,加大安全费用投入等;教育措施,重在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自觉杜绝违章行为,减少事故发生;个体防护措施,重在减少职业伤害。随着企业的发展,当某些安全措施已经无法满足安全生产工作需要的时候,企业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先进性、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出更完善的安全措施。
3.2具备合格的安全技能
员工安全技能的合格与否对于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同样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员工合格的安全技能,不仅包括优秀的操作技能,还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一,操作技能主要是指员工在日常生产工作中的各项操作能力,如设备的运行维护、高压实验等等。操作能力是每名在岗员工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每名员工都应该熟悉掌握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项基本操作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第二,心理素质对于安全技能来说,主要是指员工在作业现场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时的正确思维方式、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心理素质属于一种更高级的安全技能。例如,一些企业员工在某个岗位工作了很多年,从未出现过安全事故,操作技能也非常精湛、无可挑剔,但当出现突发情况时,就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处理,这就是典型的心理素质不佳。
3.3履行规定的安全职责
纠正习惯性违章就是不断地发现违章,治理违章的过程。要明确各级领导各部门的责任,狠抓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要不断地修订完善各岗位(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相关配套的规章制度,使管理者都知道该怎么管、管什么,使作业人员都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去贯彻执行,明白应尽的义务、应负的责任。同时,安全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充分利用好自身职权。安全部门要与其他部门配合好,同时要接受群众约束和监督,以增强各级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压力感和责任感。
3.4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
从企业的长久发展来看,浓厚的安全氛围对推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建议,企业可从以下3个方面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以确保企业的长治久安。首先,应建立严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根据国家、地方、行业等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立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安全制度,例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等。其次,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建立良好的全员安全意识。包括企业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生产一线员工在内的全体人员都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安全素质。任何人的安全素质不达标,皆可能会导致安全生产工作出现问题。比如,企业负责人安全素质不达标,就无法从宏观上掌控整个企业的安全动向;企业管理人员安全素质不达标,就易出现违章指挥;生产一线员工安全素质不达标,就容易出现违章操作等行为。最后,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思想统一、服从管理,积极、主动管安全,查处违章,合理安排工艺,遵规操作,将安全工作扎实做好。
结语
在企业施工作业的现场,违章行为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屡禁不止,重复发生,其危害显而易见。因此,不断探索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尤为重要。违章是事故的元凶,事故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有效地遏制违章、减少事故发生,就能够给企业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如何消除违章、彻底斩断滋生违章的根源,就是安全管理人孜孜以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梅英,王玉明,孔祥利.驻马店市下王田王楼矿区电磁特征及找矿实践[J].河南水利,2010,(4).
[2]欧阳翔.浅谈荡坪钨矿地质找矿[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2011,(S1).
[3]王怀武.创新思路努力实现找矿重大突破[J].中国核工业,2012,(8).
论文作者:王志亮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作业论文; 习惯性论文; 员工论文; 企业论文; 事故论文; 现场论文; 人员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