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燕1,2(通讯作者) 王绪霖1
(1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193)
(2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科 陕西西安 710003)
【摘要】 目的:探讨单纯口臭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157例单纯口臭患者为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组为对照组,均按要求进行14C呼气试验检测,观察单纯口臭患者口臭的原因是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系。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为62.4%,对照组总感染率仅为12%,χ2=47.434,OR=15.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口臭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 口臭;14C尿素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5-0076-02
口臭又被称为口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交活动的日益活跃,开始引起越来越多人群的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口臭作为一种常见疾病记载[1-2]。以往对口臭认识大多来源于中医的相关文献,认为口臭是由于“胃火旺盛”、“食滞中焦”、“湿热内蕴”等引起,直到1983年幽门螺杆菌被发现以后,各国医务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尤其在消化领域如口臭等疾病方面进展迅速。尽管相关文献报道得出结论,认为引起口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可是口臭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否存在相关性目前仍有许多异议,一些相关研究也尚未阐明这一问题。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设计了本研究,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对门诊单纯口臭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主要是单位体检人群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家属因害怕被感染而来我院求诊者)进行检测,发现单纯口臭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我院门诊诊断为单纯口臭患者共157例,其中男66例,女81例,年龄16~63岁,平均46岁。对照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50例,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18~60岁,平均48岁。
1.2 诊断标准
口臭为唯一主诉,不伴有其它消化系统症状和其它系统症状,并且结合闻诊和Halimeter口气检测仪检测结果,排除饮食因素、药物产生的口臭及器质性疾病所致如:口腔病变、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尿毒症、白血病、维生素矿物质缺乏、金属物质中毒等疾病。
1.3 试剂及检测方法
采用安徽养和医疗器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YH04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自动测定幽门螺杆菌与14C结合的每分钟衰变数(DPM),以判断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程度。试剂盒由安徽养和医药有限公司提供。要求受试者检查前3天禁食油腻食物,检查前1天晚上8时后不再进食,第二天空腹检测,并除外近2周已使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抗生素、铋剂、硫糖铝等药物。受试时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要求严格执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参照DPM测定数判定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0~99为阴性,100~499为1+,500-1499为2+,1500~2499为3+,2500~3500为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约为62.4%,男性感染率为55%,女性感染率为38%,男女总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为12%,男性感染率为11%,女性感染率为13%,男女总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螺杆菌总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34,OR=15.583,P<0.001。
3.讨论
口臭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考虑为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祖国医学认为,口臭为人体脏腑功能失调的一种外在表现,按不同体质分为5类:肝火旺、肺火旺、胃火旺、心火旺及阴虚火旺。正如清代《杂病源流悄烛》中说:“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或劳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为火灼口臭。”国内外已经有报道证实,口臭患者较无口臭者在工作生活中更容易发生情绪焦躁或抑郁,对社会对家人朋友充满仇恨,社交能力发生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认知能力下降、自残等恶性事件,值得我们医务人员高度关注[3]。
幽门螺杆菌1983年首次被发现至今一直受到医疗界尤其是消化科医生的高度的重视和广泛的研究。已有临床研究发现口臭与幽门螺杆菌息息相关,当根除胃幽门螺杆菌后口臭症状也发生明显改善,甚至消失,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4]。据相关文献报道,大约有50%~65%的人受口臭困扰,多数国家和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50%左右,我国的平均感染率在60%左右[5],本研究单纯口臭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62.4%,接近我国的平均感染率,进一步说明单纯口臭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明显的相关性。目前认为可能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可以产生氨、硫化氢和甲硫醇三种气体,而这三种气体被公认为是引起口臭的主要成分。由于每个个体对幽门螺杆菌的易感程度不同,感染后是否发生口臭,易受体内外环境的影响。通过该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不应该因为口臭患者无其他任何症状而被忽视,因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途径,建议对口臭患者常规行幽门螺杆菌检查,并尽可能采取分餐制,尽量减少人群感染率,以减少口臭的发病率。但是由于口臭病因仍不清、发病机制复杂多变,加之该研究样本量有限,具有地区局限性,单纯口臭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Lee H, Kho HS, Chung JW, et al. Volatile sulfur compounds produced by Helicobacter Pylori[J]. J Clinic Gastroenterology, 2006, 40(5): 421-425.
[2]Marie MA. Sero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Large Series of Patient sin an Urban Area of Saudi Arabia[J]. Korean J Gastroenterology, 2008, 52(4): 226-229.
[3]Zaitsu T, Ueno M, Shinada K,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and Halitosis [J]. Int J Clinic Dent, 2011, 6(2): 63-71.
[4]何旭东, 胡阳黔, 徐章等.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臭关系的初步研究[J].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9, 18(5): 174-175.
[5]曹艳, 瞿卫, 王自正.干部健康体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9, 22(2): 173-174.
论文作者:刘喜燕1,2(通讯作者),王绪霖1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0
标签:幽门论文; 口臭论文; 螺杆论文; 感染率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率为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