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张柳

张柳

(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 安徽蚌埠 233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均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康复组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有效率为80.4%,康复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谐了护患关系。

【关键词】康复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218-02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是中老年人好发的一种由于腰椎间盘纤维环退变或外伤发生裂隙,在外力作用下,使髓核等椎间盘组织向后或后外方膨出或突出,刺激、压迫脊髓神经根、马尾神经,进一步导致神经根炎症、神经根营养障碍和传导性损害等一系列综合征[1]。随着近年来医学的不断进步,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康复以 “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为指导原则,目的在于减少残疾和残障的影响,促使残疾者或残障者实现社会一体化,即提高生活质量,恢复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2]。我院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通过康复护理与常规治疗护理相结合,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为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康复组与对照组均为46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32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47.6±7.1)岁。两组患者均经临床、CT或MR确诊,并经家属和本人同意自愿参加,排除严重疾病、怀孕、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干预。临床症状表现为腰腿病疼痛,放射性疼痛,下肢麻木等不适。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长短、治疗方法、病情轻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主要包括一些常规的治疗护理。而康复组4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具体的操作如下:

1.2.1腰部功能康复训练 在急性期时,患者以平卧休息为主,康复护士指导患者进行腰部等长收缩运动,患者疼痛减轻后尽早做腰背肌锻炼,康复护士指导进行腰部保健操,到恢复期后,增加腰部的活动,此时进行拱桥、飞燕式动作等。在进行腰部康复训练时,康复护士必须在场,以防动作不正确导致再次损伤。

1.2.2手法按摩的康复治疗 应用推拿按摩缓解神经根粘连以利突出物还纳,多选用滚法、散发、扳法[3]。 按摩时患者应空腹,排空小便,取舒适体位,手法轻重适度、用力均匀、选点要准的原则,力求最大限度纠正偏歪的棘突,在按摩的同时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随时调整手法以防发生意外。

1.2.3体位康复护理 急性期以卧位为主,注重卧位姿势,仰卧时膝下垫枕,俯卧时踝部或腹部垫枕,减轻脊柱的紧张。稳定期后平稳上下床,上肢力量支撑身体移坐于床边,下肢力量支撑身体站立。

1.2.4心理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长期反复发作,腰部下肢疼痛、麻木等,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容易产生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往往不能主动的配合治疗,护士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认真倾听诉说,疏导其不良心理,让其产生治疗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指导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鼓励和支持患者。

1.2.5日常生活康复护理和康复教育指导 康复护士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坐、站、走的姿势,尽量维持腰椎正常的生理体位,腰部活动应该减少,避免长时间维持一个动作,防止过度的操劳。多变换体位减少不必要的慢性损伤,注意腰部和腿部的保暖,避免风寒湿侵袭,加强肢体锻炼,指导患者平时的生活注意事项,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复发率、患者满意度情况。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复发率通过电话随访制作评分表进行评价;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分数越高患者越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配对χ2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

康复组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有效率为80.4%,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向后方或突至椎板内,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4]。由于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增多,给患者及社会带来精神上和经济上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康复治疗,他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康复护理,充分体现了康复专业职能,即协助患者进行自我功能调节,使患者早期康复适应社会和生活,具有良好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效应,达到康复目标[5]。我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骨科保守治疗的同时开展康复护理,明显的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谐了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韩旭.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7):124-125.

[2]朱艺成,黄丽华.康复护理措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5上):31-33.

[3]黄海敏.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下):55-56.

[4]田兰松.康复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8):91-92.

[5]杨焰.康复护理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191,192.

论文作者:张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  ;  ;  ;  ;  ;  ;  ;  

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张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