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模式论文,学生自主论文,课堂教学中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授课
一节数学新授课,可能研究某个概念,也可能证明一个定理或推导一个公式。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熟悉定理和公式的应用,要配置相关的例题。表面看来,新授课涉及的“新”知识较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变小,实际上,“新”与“旧”都是相对的概念,任何一个“新”概念的建立都是用已经学过的概念来定义,任何一个“新”公式、“新”定理的推证都是以已经学过的概念、公式和定理为基础的。教师的任务是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尝试给某个概念下定义。学生在表述中有不全面或不准确的地方,教师给以补充和完善。通过师生的双向交流,共同给某一个概念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对公式和定理的推证也是这样,先让学生去推证,如果有什么困难,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尽可能由学生完成整个推证。至于相关的例题,更要放手让学生去做,因为对学生来说,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都是已经学过的。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征途中走尽可能远的路程,教师只是相机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做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上述种种做法的核心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具有多样性。下面举例说明之。
例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本单元的核心是三角函数的定义,其他内容都可以从定义推导出来。如果把整个三角函数看成一座大厦,那么定义就是地基。对待三角函数的定义要浓墨重彩。在教材的处理上,可将“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一节提前,放在定义了六个三角函数之后讲,这有利于研究三角函数值的变化及值域(图1)。
定义中三个量x,y,r(其中r>0)用分母不为0决定定义域,由│x│≤r,│y│≤r及三角函数线得出值域。
让学生从定义出发把其他内容推导出来(图2), 有利于加深对定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单元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完成。由于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做到这一点是完全可能的。
例2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本章内容包括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公式,倍角、半角的三角函数的公式,以及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
上述公式是以两角和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得出,这些公式的内在联系和推导的线索如图3。
掌握表中公式的内在联系及其推导的线索,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这些公式,这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关键。
本章关于和、差、倍、半角的三角函数公式的教学拟采用单元教学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教师重点讲解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的推导,公式证明用的是解析法,学生不易想到。教师帮学生理清公式的内在联系及其推导的线索,其他公式的具体推导都由学生完成。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由于公式是学生自己推导出来的,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公式;用较短的时间把公式都推导出来,然后集中研究公式的应用,题目可以更多样,方法可以更灵活。
例3 对数函数。
这节课是在教师不断提出问题,主要由学生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
师:今天我们研究一类基本的初等函数——对数函数。我们主要从哪几方面对函数进行研究?
生:研究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有关的应用等。
师:函数的概念包括三个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在中学我们主要是根据函数的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今天我们也是从这几个方面研究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由此可知,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有关,与反函数也有关。
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