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名人精神的时代引领作用
——以“中华名人名篇网络诵读大赛”为例
高 翔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市名人馆) 215001)
摘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诗词不仅是先贤们留下的传世名句,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在浩浩荡荡的时间长河中,名人辈出,留下了无数充满家国情怀的不朽名篇,流传至今,成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强大精神支撑。如何充分发挥名人的精神引领作用,引导广大人民传承和发扬名人身上的优秀传统文化,是苏州市名人馆一直在探索的课题。2017、2018年,两年的时间内,苏州市名人馆联合安徽名人馆、重庆历史名人馆、杭州名人纪念馆,经过精心策划举办了“中华名人名篇网络诵读大赛”。该大赛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个重要平台,可以作为媒介,使我们更好地探索在新时代下名人精神对社会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名人名篇;互联网+;经典诵读
一、名人精神——“活起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习总书记也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如何把中央精神贯彻好落实好,让基层群众广泛学习和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感到,关键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通过深度挖掘名人文化,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走进基层群众的生活中去。传播名人文化、弘扬优秀名人精神,就是“活起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7年,苏州市名人馆联合安徽名人馆、重庆历史名人馆、杭州名人纪念馆,举办了“首届中华名人名篇网络诵读大赛”,2018年又举办了第二届。每年选取100位名人的100篇传世名作,以诵读的形式,结合现代科技“互联网+”技术,传播中华名人名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新时代下名人精神对时代精神的引领作用。
创新模式,运用开放、推荐的方式,除主办方推荐的100篇名人名篇外,推出“选篇阶段”,引导参赛者找寻、推荐自己心目中的传统经典,补充进大赛作品库中。希望参赛者在找寻的过程中梳理先贤文脉、沐浴先贤光辉,在这些历经时光淬炼的名人名篇中洗心升华,溯流而上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既是增添文化自信和自豪的过程,也是熔铸灵魂的过程。1
大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整合PC端参赛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配套线上普遍参与,线下实体比赛。同时,大赛还采用网站、APP、微信三大平台网络同步的方式,最大限度覆盖参与面,推动优质文化服务真正融入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注定是不同的。身体素质不同,基因表达不同,养育环境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家庭氛围不同。有些孩子尽管很慢(相对于父母的要求而言),但不代表他没有用心学习,也不代表他学习的速度慢,只是展现出来需要的时间长而已。在孩子的神经发育还没有发育成熟的时候,动作跟不上节奏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两年来,各类媒体报道大赛共63次,报纸报道31次,电视报道4次,网络媒体报道12次,自媒体报道24次。其中不乏《中国文化报》、《青年报》、《文汇报》、《新华日报》这样的传统传媒,也有《今日头条》、《澎湃新闻》这样的新兴自媒体。
二、使用“互联网+”扩大传播影响力度
17年的第一届大赛还特别推出“薪火相传”专栏,邀请到安徽名人张英第十二代孙张耕、杭州名人“国学大师”章太炎之孙章念翔、钱鏐第三十五世后裔钱法成,重庆名人“白屋诗人”吴芳吉曾外孙女许晓傈、邹容玄孙曾令堂,苏州名人“爱国乡贤”张一麐之孙张万安、“一代师表”叶圣陶孙女叶小沫等名人亲友诵读先人名篇。全网观众均可在大赛官网一睹其风采,在名人亲友的诵读中直观地感受到文脉传承的力量。2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大赛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活动模式和载体,打破时空阻隔,无论身处何地的朋友,只需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即可“零门槛”便捷参赛,最大程度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参与面。
大赛采用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线上提供了PC端参赛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协同进行。PC端采用了PHP语言和MYSQL数据库,提供了用户注册、活动介绍、名篇浏览、在线录音、投票等功能。为了保障活动的公平公正,开发团队改进了投票系统,以避免出现恶意刷票,影响投票结果的情况。微信公众号采用了Responsive自适应框架,以适配不同手机型号,IOS、安卓等多种系统、不同分辨率下的显示。我们申请了微信公众号的高级权限,解决了手机在线录音功能这一技术难点,真正做到了数据在电脑、微信、手机、平板浏览器等各终端同步播放并且永久保存。
对特质焦虑和手机成瘾进行积差相关分析,所得结果见表1。特质焦虑与手机成瘾呈中度正相关;特质焦虑与戒断性、突显性分别均呈中度正相关,与持续性、技术性、冲突性分别均呈低度正相关;正性情绪与手机成瘾、持续性、技术性均无相关关系,与冲突性和突显性分别呈低度正相关,与戒断性呈中度正相关;负性情绪与持续性、技术性、冲突性分别呈低度正相关,与手机成瘾、突显性、戒断性分别呈中度正相关。
两年来,大赛前后吸引了全国各地共14523名选手参赛,收到参赛作品25310份,近400万人次参与投票,大赛官网、微信端浏览量逾1230万次。大家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也将这些历经时光淬炼的文字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举办“不忘初心——中华名人名篇朗诵会”,采用网站、APP、微信三大平台同步网络直播的方式,最大限度覆盖参与面,令诵读爱好者们在家里也同样享受到了这份文化的盛宴。真正的做到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互联网+”的模式来提高宣传的广度和面度,扩大影响力度。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全民参与。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中华名人名篇网络诵读大赛”就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参赛入口上不设年龄、性别、职业、地位等界限。活动组织上与企业、学校和多类型的文化机构开展合作,扩大社会覆盖面。活动开展、宣传推广等各环节多运用社会力量,真正做到群众参与、群众宣传、群众受益。
三、调动参与者积极性,吸引媒体关注
纳入标准:(1)已经置入起搏器的患者;(2)具有完整动态心电图资料的患者;(3)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将知情同意书签订,而且通过医学伦理会批准。
本次大赛还得到了苏州、合肥、重庆、杭州四地掀起诵读名篇高潮。安徽名人馆发动了行业内的讲解员们来参加比赛,苏州市名人馆组织了全市的中小学生集体报名参赛,有些学校还请校内专业老师为有兴趣的学生指点诵读要领,并为参赛同学组队、排练、录制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还有一群特殊人群孩子,虽然在智力、感官、肢体、行为等方面与常人不同,但和所有人一样,他们都有一颗求知的心。
“中华名人名篇网络诵读大赛”,大多数参赛者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他们中有专业从事播音工作的行家,也有平日喜爱诵读的业余爱好者。参赛选手有企业家、公务员、工人、农民、学生、退休老人、家庭主妇等。他们在优雅动听的音乐旋律中,或浅唱低吟或慷慨激昂,诵读活动推荐的百篇苏州名人传世经典,在感受语言文字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的美感中,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感悟家国情怀。从少年到老者,大赛成为了一场真正的全民文化盛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1]。湖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在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湖南充分发挥 “一带一部”的区位发展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立足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不断探索湖南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的策略,让红色文化真正地 “走出去”,能够进一步地展示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让世界更多人们清晰地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从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
四、“薪火相传”为诵读助力添彩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据国家互联网中心统计,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已突破8.5亿,互联网改变生活,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从满足百姓基本文化需求出发,搭建互联网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共文化服务向“互联网+”转型的重要内容。
“《稻草人》、《爬山虎》、《小白船》,爷爷的这些作品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这篇《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可能现在的青年人并不熟知。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第二天,爷爷将他在赶往‘老闸捕房’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了下来”,“教育名家”叶圣陶的孙女叶小沫捧着祖父的散文集说道,“现在读起来仍然能感受到爷爷当年对屠杀国人的刽子手的满腔愤恨,对冒雨进行爱国宣传的青年和满怀胜利信心的劳动者的热情歌颂,以及对胆小自私者的鄙视。”这就是名人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丰厚遗产中找寻时代精神力量的缩影。
五、大赛的启示与思考
陈颐磊一阵激动,他终于等来了外面的消息,但这封十万火急的来信却让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战前,最高统帅要求八十六军死守六天六夜,策应并全歼围城的十万日军。为什么他们突然改变了战役决心?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知行合一。“中华名人名篇网络诵读大赛”以名人名篇为核心,通过诵读沙龙、互动讲座等方式,让群众在诵读的同时分享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把诗词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形象化、具体化,引导人们学习名人身上的精神风范,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弘扬真善美。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中华文明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在方式手段上与时俱进。“中华名人名篇网络诵读大赛”创新运用互联网技术,全面打破时间、空间的阻隔,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将苏州名人文化以最方便快捷的形式带入到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让广大群众方便快捷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长效推进。“中华名人名篇网络诵读大赛”要持续扩大影响,需要建立健全体制,不断完善活动方案,改进活动形式,使之形成特色,创出品牌,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传递名人精神火种,发挥时代引领作用。
注释:
1.在名人传世佳作中找寻“诗与远方”.《中国文化报》,2017年7月19日第8版.
陈山利艰辛地爬到了几百米开外,开枪点射,枪声划破了天空。后卫队率先开枪,成了各战斗分队的号角。一时间,子弹和气浪擦着耳朵,在山林中回荡。
2.苏州市名人馆:回望来时路 初心永不改.《中国文化报》,2017年11月8日第8版.
作者简介:
高翔,苏州市名人馆管理部副部长。
标签:名人名篇论文; 互联网+论文; 经典诵读论文;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市名人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