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搞活国有企业的努力&专家研讨会意见综述_商业论文

扩大内需搞活国有企业的努力&专家研讨会意见综述_商业论文

努力扩大内需,搞活国有商业——专家座谈会观点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扩大内需论文,座谈会论文,观点论文,努力论文,专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围绕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启动内需的一系列问题,国家国内贸易局商业经济研究中心日前在京召开座谈会,邀请了一些知名专家座谈。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社科院财贸所高涤陈研究员、社科院经济所唐丰义研究员、北京中新企业管理学院院长夏光仁教授、国家经贸委市场司副司长向欣博士等。现将座谈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宏观经济政策对扩大内需的启动作用

多数专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对扩大内需具有较明显的启动作用。这种观点认为,近期国家对6 个重点行业基础设施的规模资金投入之宏观调控举措,无论投入哪一个行业,都必然会带来很大的需求市场。理由是对固定资产投入可以拉动40%的有效需求。多数专家认为,当前宏观调控措施已显现出启动市场的迹象。并断言1999年商品市场将会转旺。

另一种看法则是对近期市场表示不甚乐观。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对扩大内需必然有启动作用,如扩大就业,增加购买力等;但是这种启动作用具滞后效应的特点。换言之,近期的规模资金投入并不能马上见效,需要有一个较长期的过程方见成效。所以对1998年年底及1999年的市场不能太乐观,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

持不同观点者认为,国家按常规将规模资金投向大型国有企业基本上是无效投入。国家规模投入应有的放矢,投向效益好的行业和企业,才能达到调整结构的效果,不能为投入而投入。理由是国有企业普遍包袱重,经营机制未转变,效益低下。

二、关于业态结构的调整

专家们一致认为,自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供给结构尤其是零售业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繁荣景象。具体体现在:一是百货店、购物中心、精品专业店、仓储店、步行街、超市、连锁店、方便店、邮购店等应有尽有,百花齐放,取代了过去千店一面的仅百货店单一经营形式。二是连锁店、方便店、仓储超市等业态取代了传统的油盐店、肉店、日杂店等经营形式。有的同志提出,今天的批发与零售业边界已趋向模糊。典型形式是配送中心,它带来了潜力巨大的市场商机。

对于业态结构变化的动因及对市场的影响作用,有的认为,消费主体需求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更新,是商业发展持久的动力;而供给主体的创新,则是市场发育新的增长点。也有的指出,业态结构的更新变化,新兴业态的出现,对产业的拉动作用和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三、国有商业面临的形势及其现状

1.关于国有商业面临的市场形势

一是国际市场。多数专家认为,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我国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是必然趋势。一味阻挡外资进入我国批发零售业是不现实的,对民族商业实行自我保护与封闭非明智之举,还是要走全面对外开放之路。有人指出,单纯的政策保护并不利于我国商业发展,况且这样做也只能推迟和延缓市场一体化的速度与进程,但最终是挡不住的。因为世界经济每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你不跟进,别人就跟进。不进则退,不兴则亡。而抓住了变化,就意味抓住了机遇。另方面,国际市场形势非常严峻,我国市场同样处在危机四伏的包围之中,为此尽快加入关贸组织才是明智之举。

持不同观点者认为,我国不必急于加入关贸组织,以避免世界经济震荡之灾。有的专家认为,我国市场广大而深厚,是全球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是国外资本急于挤进抢占的目标,不存在急不我待迫切加入关贸组织的必要性。正因为未加入关贸组织,中国才得以幸免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殃及之灾,这也是人民币至今未贬值的根本原因。

二是国内市场。专家们认为,当今的国内商品市场,无论是从概念到内涵,还是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看供需市场。专家们基本认同“我国已进入买方市场”之说,但认为这仅仅是低水平、低层次的买方市场。理由是,判断买方市场的标准不仅要依据供给总量,还要根据供给结构、供给水平与质量。那么,究竟什么是买方市场?有的专家认为,真正的买方市场不仅仅是市场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还应该是消费至上的市场经济所呈现的表态,即市场经济运行的起点和终点都取决于消费者的消费与需求。并指出,中国目前尚未形成真正成熟的买方市场,换言之,买方市场尚未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常态。另有专家指出,我国现阶段日用消费品供给仍缺乏创新,更新换代滞后,不少还处在六七十年代的水平上。专家们提出质疑:当前究竟是需求不足,还是有效供给不足?二看销售市场。专家们认为,一方面,销售主体多元化。国有、集体、个体、混合所有制、合资、外资独资等经济成分并存。其中国有商业企业占比重越来越小,其销售额仅占社会零售总额的27%左右。当前尤其不能忽略另一种“特别景象”,即:具强大经济实力和庞大规模的外资商业集团纷纷抢占我国市场。他们甚至以5 年内不打算获取利润的利益牺牲为代价,以挤占我国商品市场和挤垮我商业企业。总之,多种所有制并存包括外资进入,对国有商业企业冲击非常大,形成了竞争白热化的严峻局面。另方面,专家们一致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即当前国内商品销售市场虽有启动迹象,但基本上仍然处在低迷与低速态势。三看需求市场。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前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消费结构看,有的专家归纳为八大项。即:休(闲)、教(育)、养(老),再加上传统的吃、穿、用、住、行五大项。并指出,其中新发展的休、教、养三项已占到消费结构的相当比重,因而不可忽略这一大块需求市场。从消费主体、消费水平与消费方式看,有的归纳具有三大特征:(1)消费主体是全国人口80 %的农民及城市中占绝大部分的工薪阶层。但这部分消费者群体购买力不足,安全保障不足,消费水平低,轻易不敢支出消费。(2 )少数发达地区收入水平高, 但恩格尔系数却居高不下。如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上海、广州、深圳等我国最发达城市,恩格尔系数仍然高达48%,相当于人均GDP 水平中下之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这是一种奇怪的矛盾现象。(3 )消费方式落后。尤其是,由于信用卡支付手段功能滞后,极大限制了消费的实现。目前绝大部分消费(包括异地消费)仍主要是通过现金支付来实现。这样也限制了信用消费的发展。消费需求是市场永久的支持力。

2.关于国有商业企业所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专家们认为,截止1998年上半年国有商业企业连年全行业亏损。企业效益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大多企业处在崩溃边缘,重组震荡严重。其中批发企业至今未走出低谷,大部分亏损;零售企业效益继续下滑,亏损增加。全国最大的100家国有商业企业中30%企业利润下降,50%~60 %企业呈基本持平。大店倒闭现象较严重。跨地区办店(包括连锁店)多不成功。

对于其生成原因,有人指出,改革开放20年,国有商业改革首当其冲,但至今仍未到位,甚至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它滞后于制造业改革,也滞后于市场发育。也有人认为,国有批发企业改革走不出旧思路和老框框。专家们一致认为,从企业内部看,国有商业企业普遍包袱过重;经营理念滞后;经营机制未转变,仍主要为官商体系;经营方式和信息传递落后;现代化管理水平低,费用水平普遍过高;企业资本与经营规模普遍过小;业态运作不规范。从企业外部看,政府干预过多。如采取行政手段和一哄而起的群众运动形式,来发展连锁店等业态形式,盲目追求数量规模,违背了经济规律,也埋下了失败的隐患。归根结底,国有商业企业生存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政企不分。有人指出,大店倒闭现象实际是业态调整的必然结果。

四、对策建议

1.创新格局,走联合之路。有的专家强调,要研究各种格局的创新,如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等。要求商业业态格局的调整与创新,一定要符合消费需求与消费结构的变化更新。也有的主张,国有商业批发企业要与工业企业进行紧密性联合。联合形式可采取共同投资、包销等。认为这是国有商业企业的出路之一。理由是,生产企业具技术优势,但不具商业优势,它们建立自己的销售体系其实是很不科学的,无异于给自己背上一个潜在的大包袱;而国有商业企业则具渠道网络优势。由此,国有商业企业联合名品牌生产企业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市场。还有人建议走内外贸联合之路。重点扶持与发展内外贸联合龙头企业,与国际资本抗衡。并建议让效益好的国有大型商业企业与实力强大的外资集团合资或重组,达到走向国际市场,与国际商业同步发展,“以毒攻毒”。

2.重视与着力研究消费需求的变化更新。专家们一致认为,商业要服从消费。商业企业要立足市场,首先要将消费需求研究透彻。有人指出,消费需求与市场先于产业发展,如果对需求研究不透,商业企业就不会有活路。还有人指出,要建立起消费主导型的企业理念与机制。有人建议,要研究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变化。要对“休(闲)、教(育)、养(老)”之消费结构的变化引起重视。这其实也是很大一块市场。商业服务要跟上,抓住这个市场机会。

3.业态发展及其结构调整要由市场竞争形成。专家们一致认为,业态格局要由市场来选择,通过市场的方式推动发展,而不能由政府包办,不能采用群众运动方式及运用行政手段来推动业态发展,这样做的结果是负效应大,后遗症严重。业态方式及发展要站在先进的起跑线上,利用国际先进技术,与国际接轨。发展专业店是当前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理想业态模式。

4.企业要尽快转变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专家们强调,国有商业企业当务之急是要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有的强调国有商业企业一定要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5.树立正确舆论导向,转变消费观念。专家们一致认为,应改变“先攒够钱再消费”的落后消费观念,提倡和发展信用消费。有人主张,要鼓励消费、引导消费,允许或提倡在合法收入范围内合法消费或尽可能的消费。同时对过去舆论导向一味批判“刺激消费和超前消费”持有非议。认为单纯批判“刺激消费和超前消费”的后果,会导致对消费的抑制和对生产的限制。

6.政府职能定位要明确,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专家们一致认为,政府职能主要应定位在信息发布、业态的规划与指导、宏观引导等方面;要淡化政府对商业的行政干预;政府还应在政策上扶持龙头企业向规模化发展。有的建议,应予连锁店上市指标,以利于推动连锁店事业的发展。

此外,有的专家还特别强调指出,一是外贸企业要找准市场定位。面对当前东南亚金融危机要进行产品转向、地区转向,但是目标定位仍然要确定在国外市场上,而绝不能转向、挤进和分割国内市场。二是当前开拓农村市场当务之急应是建立起农村的销售网络体系,设法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因为这是开拓农村市场的先决条件。

标签:;  ;  ;  

扩大内需搞活国有企业的努力&专家研讨会意见综述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