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攀枝花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要:桥梁设计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桥梁功能发挥、施工及运营阶段安全、成本控制。但是就当前来看,桥梁设计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我们必须找出当前存在的不足,才能有针对性的将其优化和完善。为了更好地促进桥梁设计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就桥梁设计工作中存在的典型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改进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对桥梁设计有所帮助。
关键词:桥梁设计工作;典型性问题;改进对策
在桥梁设计工作中,目前存在的典型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基础设计、配筋设计和抗震设计三个方面。所以必须切实做好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并加强对其优化和完善,才能不断的提高桥梁设计水平,为整个桥梁工程项目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1.典型性问题分析
(1)就基础设计这一典型性问题来看,主要是在设计过程中对基础设计的重要性意识不到位,导致在桥梁基础设计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在设计时难以紧密结合实际,例如外部环境以及条件的变化考虑欠缺,导致所设计的方案难以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因此影响桥梁基础设计质量。
(2)就桥梁配筋设计这一典型性问题来看,主要是在桥梁设计中浮筋问题较为严重,导致桥梁结构的纵向分布钢筋不足,而且在连续梁的中间支撑周边腹板内缺乏纵向加强钢筋,但是混凝土桥梁结构中则存在纵向钢筋距离设置不合理,且距离往往较大,加上中心线设置不合理,导致桥梁设计风险增加。此外,在钢筋保护层厚度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梁侧面保护层间距较小,导致保护层经常出现脱落情况,使桥梁安全性能降低,所以配筋设计不合理将极大的引发安全事故。
(3)就桥梁抗震设计这一典型性的问题来看,设计存在问题主要是在功能和安全方面,就当前来看,一些设计人员往往只是简单的片面的按照桥梁抗震设计标准,往往难以结合具体的情况针对性的分析桥梁的抗震要求。因此当桥梁自身的抗震条件和要求发生变化时,往往难以对桥梁抗震设计进行有效的优化和完善,影响桥梁自身的抗震设计水平[1]。
2.强化桥梁设计问题改进的几点对策分析
上述我们已经对目前在桥梁设计工作中存在的典型性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必须加强改进和优化,需要注重以下工作的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 加强原因分析,明确基本改进思路
桥梁设计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仔细分析,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导致:
(1)设计人员方面,自身的专业设计水平有限,难以满足当前桥梁功能多元化设计的需要,加上自身在设计工作中缺乏强烈的责任心,所以在设计方面难免存在不足和疏忽。
(2)设计技术方面,桥梁设计自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桥梁设计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设计技术经常会出现难以满足实际标准的需要,或者设计的方案自身实践性较差。
(3)设计成本方面,在桥梁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满足功能、安全可靠和造型美观,还要考虑经济合理,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要想确保效益,往往采取降低设计标准的做法,反之、为了确保设计标准达标,又需要充足的资金,所以难以在质量和成本方面找到平衡点。
针对这些原因,作为桥梁设计人员,自身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加强专业技术知识学习,重视桥梁设计工作,并在设计中紧密结合桥梁工程的建设需要,在确保质量和安全性能达标的前提下,切实加强桥梁设计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好地促进设计水平提升。因此,在分析原因的同时,除了设计人员外,还应对改进思路进行明确,为此需要在改进过程中加强对以往经验的分析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根据现代桥梁工程设计的需要,在人员、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强化设计力度,才能更好地提高设计水平。
2.2 切实做好桥梁基础设计,致力于桥梁设计质量的改进
桥梁基础设计是整个设计工作的关键,所以在设计之前,就应对桥梁工程所在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调研,并结合明确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针对性的明确桥梁基础的设计方案,从根本上确保桥梁基础的设计成效。与此同时,在桥梁基础设计时,就应考虑到抗震、安全、质量和环保等方面的需要,针对性的加强分析和考虑,才能设计出更加优良的桥梁工程,提高桥梁设计工作质量。例如位于湘西吉首矮寨的矮寨特大悬索桥,两端与隧道直接相连,在设计过程中,首次采用了将塔和梁完全分离的方式进行结构设计,采取岩锚吊索结构,采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料,属于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的缆索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正是由于这样的基础设计,才能确保整个桥梁的设计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当然,不同桥梁工程的设计情况各有差异,所以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切实加强基础设计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桥梁设计质量的改进[2]。
2.3切实加强典型性问题的设计,全面的改进桥梁设计质量
(1)针对桥梁配筋设计这一典型性问题,主要是尽可能地减少浮筋的使用量(最好不使用浮筋),特别是主拉预应力筋,严禁采用浮筋,主要是因为其拉力严重不足,对主拉预应力筋抗拉的性能带来影响。同时还应在主筋弯折处增设钢筋,从而更好地分担主筋的压力和拉力,才能降低主筋受力。板内主筋方面,则应将直径控制在10毫米之内,且每米板宽中必须有五根以上的钢筋,分布钢筋与主筋垂直,分布钢筋直径大于8毫米,间距小于200毫米,截面积大于等于0.1%的截面面积。与此同时,还应对桥梁的中心线进行合理设置,并在底板和腹板间设置好纵向密集的短钢筋。保护层厚度方面,则应结合实际需要,针对性的设计,并确保梁侧面保护层间距合理,才能更好地确保所设计的保护层达标。具体而言,就是对混凝土表面到箍筋和防裂钢筋之间的间距,能有效的符合钢筋混凝土厚度的需求,所以这一间距应大于1.5厘米,并考虑防腐蚀的需要,加强钢筋除锈工作,若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超过40毫米,还应做好防裂工作。
(2)针对桥梁抗震设计这一典型性问题,主要是在桥梁抗震设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桥梁可行性进行设计优化,尽可能地掌握可靠性和设计方案之间的关系,才能在降低设计成本的同时促进设计成效,应严格按照钢筋弯钩和闭合式箍筋等规定,这样锚固筋才能在抗震能力方面较强,在地震时能有效的发挥作用。例如为了预防受压钢筋由于纵向弯曲而出现向外凸出的情况,避免横梁裂缝被扩大,就需要在支撑点附近做好箍筋加密工作,并在支座中心往跨径方向的长度比梁的高度要高出一倍,从而确保箍筋间距始终处于最佳的范围之内,同时还要确保节点竖向箍筋数量与设计标准相符。再如在抗震设计中,经常需要对钢筋进行搭接,但是搭接长度往往难以结合实际进行有效设计,导致墩台和钢筋混凝土中钢筋搭接的长度相同,此时就需要我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钢筋搭接长度进行严格控制,并结合钢筋的直径针对性的采取焊接方式,才能强化其抗震设计成效[3]。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桥梁设计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基础设计、配筋设计和抗震设计时出现的问题又属于典型性问题,所以为了提高桥梁设计水平,夯实桥梁施工质量,就必须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并切实加强对其原因的分析,明确基本改进思路,切实做好桥梁配筋设计和抗震设计。
参考文献
[1]袁兴华.试析当前桥梁设计存在的典型问题与改进措施[J].科技经济市场,2015,08:156.
[2]张沛.桥梁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4,08:79-80.
[3]毛徐颉.试析当前桥梁设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4,14:285.
论文作者:史乔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0
标签:桥梁论文; 钢筋论文; 工作论文; 性问题论文; 基础论文; 典型论文; 保护层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