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万事达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舟山 316000
摘要:近些年,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对建筑工程的管理起了到非常积极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区域振兴等经济发展政策的不断提出,全国范围内将迎来新的一轮发展建设高峰,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将陆续上马。这些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项目往往存在投资规模较大、工期要求较紧、施工难度复杂、管理及沟通流程繁琐等特点,这也对项目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技术;工程管理;具体应用
1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利用信息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设备计划(需用、租赁、采购)的编制和审核;设备进出场的记录;设备维护的提示维修保养时间;设备易损件的查阅和统计;设备档案等。(2)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部进度管理信息化,编制工程进度总体进度网络计划。支持网络—子网和WBS(项目工程分解结构)两种工作方式,并且建立里程碑。在WBS 节点上分配的资源自动导入网络图。通过网络下发工作分解任务,接收分包商上传的任务完成情况,并进行实际进度的自动统计汇总,做出与计划进度的对比分析。进度管理模块与其他信息模块的连接进度与采购模块连接;进度与合同管理模块连接;进度与支付申请连接;进度与合同变更、设计变更连接。(3)安全控制信息化主要实现施工安全相关信息的收集与维护,主要包括安全措施(方案)、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用品检测、安全检查、安全事故及处理、安全培训等功能。(4)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施工数据,尤其是过程数据众多繁杂,而所有的数据又与时间和编号紧密相关。这些数据要以一定的顺序归档,还要满足《建筑工程施工数据管理规程》、监理规定、ISO2000 及城建档案馆的要求和规定,以及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做到数据管理的可追溯性、创工程精品,仅依靠传统的资料整理已难以达到上述要求的高度。因此,采用施工数据信息化管理模块来进行,该模块实现了数据的电子化的综合管理,实现快捷的“傻瓜式”录入、规整的存档、方便的查询、简洁的报表输出。(5)合同信息化管理,可以让施工总承包部、分包商以多种形式依据权限实现对总包合同、材料采购合同等进行查询,以考察合同的执行情况。最终做到合同的建档、归档以及合同分类、变更等的全面管理。项目合同管理模块,除了能满足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外,还提供了相应的制作、查询、合同监控、冲突检查等功能,使用户可以随时掌握合同执行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对信息技术缺乏了解,导致重视程度不高、推进效果不理想
部分企业及项目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对信息技术的了解,片面的认为信息化系统建设只会造成投资成本和工作量的增加,而忽视了信息技术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合同管理、采办管理、费用管理、文档管理、质量管理、HSE管理、流程审批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这也导致了我们在项目管理水平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
2.2 符合项目管理特点和管理要求的软件产品开发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所开发的功能模块主要侧重于施工过程的招投标、概预算编制等层面的管理,对项目前期的信息沟通管理、文档管理以及施工过程的进度、质量、人员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这也导致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失衡。无法实现将参与工程建设的设计、监理、供应、施工等单位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流、统一管理,达到现代工程项目管理数据信息化、流程信息化和决策信息化的目标。
2.3 信息化队伍人才欠缺
要打造出具有高层次的信息化技术队伍,不仅需要相关人员掌握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细节,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在目前我国很多施工企业不仅缺乏信息技术人才,这样的队伍的建设数量也不多。
3 在项目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3.1 搭建综合性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工程项目通常以业主为核心,政府相关机构、工程建设设计院、承包商、供应商、监理等围绕业主要求进行配合管理,只有将各个项目参与者通过信息技术有机的联系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和统一管理,因此平台开发要考虑各个项目参与方的不同需求,从而实现不同类型数据的生成和派发。
3.2 注重各管理环节的有效衔接、实现流程化管理
管理目涵盖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各种文档材料,整个环节较为复杂,因此要求相关软件开发时要考虑到各管理人员对管理目标和管理深度的要求,同时需要将各个管理环节进行有效衔接,通过自动生成报表等方式对整个管理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避免以往出现施工管理细致、但设计、采办环节管理粗糙,最终导致各环节分而治之的现象发生。
3.3 提高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
要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中,转变项目人员的管理理念是关键,工程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对信息技术应用有充分的认识,要积极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项目管理工作中,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结合具体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员工都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将信息技术进行利用和优化,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3.4 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
根据企业生产规模的大小、企业内部人员结构等来设置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如在高层设置一个专门的信息经营管理中心,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中层设置信息员,基层设置兼职信息员加强对各种现代手段和科学方法的运用,按照经济、及时、准确、有效的原则,做好信息资料的收集、分类、加工、分析、处理,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保证信息更好地为工程项目管理服务。
3.5 增加信息技术的软件开发力度
应当加强相关建筑工程管理技术软件的开发力度,利用网络跟进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保持实时监测、及时纠偏,即便遇到现场的突发状况也有相关预案进行解决。同时,基于质量优先的考虑,质量控制软件的需求将会扩大。在传统的人力操作系统下,由于人脑的先天限制,无法进行持续、高效率的高负荷工作,借助这些软件后可缩短反应时间、降低人工损耗,结果的可信度也大大增加。尤其是在项目初期的基坑计算、建筑模板的设计、大型吊装自动化控制等环节上结合多媒体程序的应用会极大的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化、流程化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项目管理的精细化、方案设计的合理化、成本核算的科学化,通过信息技术与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效率,为施工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仪俊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探析[J].门窗.2013(1).
[2]吴松江.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5).
论文作者:蒲艳琼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项目论文; 进度论文; 合同论文; 信息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