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人民医院 610213
摘要:目的:研究丁苯酞治疗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56例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28)和治疗组(n=2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治疗,评比2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其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有利于显著减少患者神经功能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可作为理想治疗药物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丁苯酞;脑梗死
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AD)是在19世纪80年代由外国研究学者提出的概念,其是临床常见病,主要指的是从主干动脉分出的穿支动脉在入口位置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而导致的病变类型,腔隙综合征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该病在急性发作期恶化趋势比较严重,单纯予以常规治疗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预后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安全[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整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56例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符合全国第4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并将颅内出血性疾病、肝肾功能异常、血性疾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等排除本次研究。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28)和治疗组(n=28)。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48-80岁,平均(63.7±9.5)岁;合并糖尿病17例,高血压25例,冠心病8例;治疗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47-81岁,平均(64.5±9.6)岁;合并糖尿病18例,高血压27例,冠心病9例。2组一般资料统计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衡(P>0.05),存在对比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口服,100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口服,20mg/次,1次/d;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80mg/次,1次/d;对血糖、血脂、血压进行调控,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期间未涉及到降纤、抗凝等措施;对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待病情恢复稳定状态后开展神经康复治疗,总治疗时间为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治疗,空腹口服,0.2g/次,3次/d,治疗2周后予以无序贯口服丁苯酞的方式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采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分数越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采用BI(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代表日常生活能力越强[3]。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统计分析全部相关数据,采用( )描述NIHSS评分和BI评分,予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治疗后2组NIHSS评分、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组间相比,治疗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
表1 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I评分的差异( ,分)
3.讨论
分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临床方面尚未作出明确的阐述。本病在急性期多以进展性脑梗死的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会明显加重患者的运动障碍。相关研究学者指出[4],本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穿刺入口位置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或处于进展状态、血栓扩大等存在密切关系。另有研究发现[5],缺血导致的白质病变也会进一步扩大梗死灶,加重患者病情。目前临床尚未确立BAD脑梗死的治疗方法,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并不多,相关文献报道较少。常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方法多适用于疑似BAD脑梗死的患者,但综合疗效并不尽如人意。
丁苯酞是临床治疗脑缺血的新型药之一,其具有双重独特的作用机制,其一,本品可对微循环进行重构,使缺血区灌注增加;其二,本品可对线粒体形态和功能发挥保护功效,对细胞内钙超载情况、自由基产生情况以及神经细胞凋亡等具有较强的抑制功效,并可对神经营养因子与生长因子的表达发挥促进作用,使神经细胞死亡明显减少。根据动物药学研究得到的结果可知,丁苯酞可使局部脑缺血导致的梗死面积显著缩短,在降低和控制致残程度的同时,恢复细胞功能[6]。
本组研究之中,治疗组治疗2周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实,丁苯酞治疗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有利于显著减少患者神经功能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可作为理想治疗药物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永刚,许云鹤,赵静等.丁苯酞治疗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22(5):340-343.
[2]许云鹤,刘永刚,赵静等.丁苯酞序贯治疗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4,36(7):714-716.
[3]孙向军,寇桂娟,张珊珊等.不同方案治疗进展性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的临床疗效[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7,37(6):1190-1194.
[4]王新,王默力,杨盛等.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联用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12):1136-1138.
[5]靳玫,马世江,沈长波等.丁苯酞对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记忆运动及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7,46(14):1907-1909.
[6]俞小梅,王喜丰,张静等.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7):2921-2924.
论文作者:明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动脉论文; 患者论文; 分支论文; 丁苯论文; 粥样论文; 对照组论文; 脑梗死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