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策略分析论文

基于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策略分析论文

基于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策略分析

李梅菊

(河南科技大学 图书馆,河南 洛阳 471023)

摘 要: 分析了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现状及瓶颈,提出一些应对建议,比如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及优化;提升高校图书馆功能服务;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提升等,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大数据;读者服务

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综合性文献资料中心,是信息资源收集、加工、存储以及传播的主要基地。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陈旧单一的传统服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读者服务模式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高校图书馆应该立足大数据技术和服务理念,深挖数据信息,持续推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改革和读者服务质量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将大数据技术和理念融入日常工作流程中,利用大数据信息综合分析能力了解读者需求,针对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1]

1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瓶颈

1.1 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是提供图书馆日常管理和读者服务的执行者,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素养直接决定着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水平提升。现今网络服务、数字服务、云计算等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已经得到了较好地推广应用,这就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具有更高的专业技能素养,特别是具备较好的网络技术、数字化资源使用以及信息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只有这样读者才能够得到更优质的服务。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信息服务专业技能欠缺,服务提升意识淡薄,大多数工作人员仅能从事简单地图书文献管理业务,对信息资源采集、整理、分析和应用推广以及计算机、网络和新媒体的熟练使用等工作较难胜任,这就制约了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的提升,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持续偏低[2]

5)优秀的实践能力及独立性。毫无疑问,创新能力的优劣很大一方面在于其创新成果的展现,一系列的创新结果是创新能力最好的证明。所以,为了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重视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建设。完善的教学体系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所以,在高职院校中理应重视教学体系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应当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3]。

1.2 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有待优化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数字化馆藏文献资源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各种数据库和数字资源平台得到推广建设,但是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首先是资源结构不尽合理,在大数据环境下,数字资源和网络资源由于具有便利性、共享性和多样性等特点逐渐取代传统纸质资源成为读者的首要选择。但现阶段许多高校图书馆还存在纸质馆藏资源占比较大的问题,这就与读者对便捷的网络信息资源巨大需求存在供需矛盾。其次数字资源管理组织不尽合理,由于数字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信息量巨大,这就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对网络资源进行科学地收集、整理、合并、组织及推送。但现阶段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还存在数字资源搜索导航不足、图书馆网站建设质量不高、数字资源推广不足以及数字资源更新过慢等问题。最后是数字资源共享程度还较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群体主要是本校学生和教师,所以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导向受本校专业及优势学科因素的影响,对高校图书馆来说,本校交叉学科的数字资源需要实现共享[3]

1.3 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理念有待提升

高校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坚持满足读者需求的原则,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在提供读者服务中,主要是以检索、借阅和阅览为主,较难满足大数据背景下读者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同时读者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有针对性的一对一读者服务较少,借助现代化技术拓展读者服务意识薄弱,读者服务质量有待提升。许多高校图书馆在数据信息服务方面存在不足,虽然建立了信息服务体系,但是所提供的服务大多局限于海量信息推送,个性化服务提供不足。高校图书馆对本校教学和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较为重视,而较少征求普通读者的意见。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较为稳定,但是存在活力不足的现象,在没有外加经济效益推动下图书馆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对以读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重视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激励体制,满足于现状,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发展受到制约[4]

2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提升

2.1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及优化需要加强

为改善高校图书馆在大数据环境下提供信息不足的问题,加强大数据理念和技术支撑下的信息资源建设显得尤为必要。首先需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进行科学优化,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梳理、整合、加工和分类,借助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读者的信息需求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信息资源的使用率及信息利用偏好,基于此明确图书馆数据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而给馆藏信息数据资源如何满足读者需求提供技术参考。其次高校图书馆需要建立专业的信息导航体系,在大数据支持下图书馆可以依据本校所设专业、优势学科、科研方向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建立专业及学科导航系统,也可以根据学校特色建立专业和特色数据库,便于读者快速准确获取信息资源。最后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需要共建共享,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提升需要凭借数据挖掘分析建立的多样化数字信息资源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现阶段各高校专业课程设置较为相似,各种数据资源分布杂乱无序,分析检索便利性不足,所以各图书馆之间加强合作交流,共建共享,能够减少重复建设降低成本,还可以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深入挖掘分析本校读者的真实需求,着重建设特色数据信息资源库,最后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有章可循[3]

2.2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功能提升

在大数据环境下读者服务的提升需要进行服务理念的转变与服务功能的拓展。拓展使用大数据进行分析与甄别,对读者在图书馆活动的时间、范围、频次以及信息资源及设备利用情况登记,进而将读者的行为数据综合转化成简明的调查报告,提供给图书馆管理人员从而有效地分析图书馆各类信息资源、图书馆空间以及设备的实际使用效率,最后根据所得的分析结果更加明确读者的真实需求及图书馆的定位,最后为实现图书馆读者服务转变提供基础。基于大数据技术所搜集到的读者的信息资源使用记录,图书馆可以建立和完善读者信息资源利用动态档案,由此能够直观了解学生以及教师的信息和文献需求等信息,进而能够对读者的需求进行预判,最后实现具有私人订制特征的文献和信息资源推送、定期追踪咨询等个性化业务,提升高校图书干信息化服务水平。

在酶解时间、酶添加量和料液比均为上述试验中的最佳条件下,试验考察了酶解温度对辣椒碱、辣椒二氢碱及辣椒红色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见图3中A。

2.3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提升

在大数据背景下需要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在保持自身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学习必须的信息处理技术以及专业的学科服务知识,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高校图书馆可以尝试实行“学科馆员”模式,定期开展继续教育、在职技能培训、专家讲座以及信息化工具技能培训等业务,为图书干工作人员提供充足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向复合型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即精通图书情报管理,也懂得网络、信息、大数据及新媒体等实用技能。另外还需要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在大数据背景下对馆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爱岗敬业的基础上具有主动的服务意识,对简单地问题如回答读者提问、参考咨询及协助查找信息资源等做到有耐心,更好地做好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同时高校图书馆应该设立管理人员服务激励机制,让图书馆管理人员获得足够的职业满足感,自觉资源投身到个人专业水平提高及读者服务提升[5]

[参考文献]

[1] 刘琳琳.数字阅读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人专业素养构成与培养[J].图书馆学刊,2017,(4):25~28.

[2] 黄艳.浅谈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5(19): 45~47.

[3] 刘奋.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业,2018,38(3): 59~60.

[4] 张凤娟.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探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35: 54~56.

[5] 陆小俊.基于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转变[J].才智,2019,(12):231~232.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19)20—0141—02

收稿日期: 2019-06-28

作者简介: 李梅菊(1985-),女,硕士,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标签:;  ;  ;  ;  

基于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策略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