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的层次、结构与影响:国际经验与启示_国民经济论文

生产性服务业水平、结构与影响:国际经验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服务业论文,启示论文,水平论文,结构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产性服务业是基于生产和消费框架对服务业作出的“功能性分类”。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三次产业的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投入的服务业,其产出被作为“资本品”进入生产过程,与三次产业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并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细化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被作为加快服务业发展和优化服务业结构的重要政策目标。那么,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如何,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国家相比处于何种水平?在此围绕以上问题,使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七国集团(G7)”和“金砖四国(BRICs)”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与影响进行经验研究。

一、文献回顾

生产性服务业的性质是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产品的服务业。专门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经验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首先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再从特定的服务行业出发进行分析。这种方法的缺陷是不能区分中间使用服务(生产性服务)和最终使用服务,无法准确反映生产性服务业的状况。而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则可以将服务业中间使用的部分分离出来,克服人为划分而导致的片面性。

国内外学者使用投入-产出法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研究。Marshall(1988)利用英国1968和1979年投入产出表研究了英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结构,发现生产性服务业投入服务业的比重高于投入制造业的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的投入结构中呈上升趋势。[1]Uno(1989)分析了日本服务业的演变趋势,发现生产性服务投入制造业的比重不断增长,在服务业的中间投入中,制造业投入比较稳定,服务业投入不断上升。[2]Park(1994)使用亚太地区国家的投入产出表对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研究,采用依赖度指标反映总投入中某种投入品的重要程度,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对服务业的依赖度超过了制造业,尤其是对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依赖度较高。[3]Antonelli(1998)基于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信息和通讯技术(ICT)与知识密集型商务服务业(KIBS)之间的“协同演进”关系以及它们的产出弹性。[4]Guerrieri和Meliciani(2005)使用OECD国家投入产出表研究FCB服务国际竞争力和专业化的影响因素,发现各国的FCB服务用于中间投入的比重增长较快,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需求以及信息和通讯技术(ICT)是影响FCB服务国际竞争力和专业化的关键因素。FCB服务内部的互动关系较强,存在“自我增强机制”。[5]中国学者李冠霖(2002)采用中间需求率作为划分生产性服务业的指标,认为中间需求率超过50%的服务行业是以提供生产性服务为主的行业。[6]陈凯(2006)对英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程大中(2008)使用较为全面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国际比较。

二、指标与数据

投入-产出分析法是由美籍俄裔经济学家里昂惕夫(Wassily W.Leontief,1936)创立的一种研究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法在世界各国已被迅速传播和广泛运用,联合国已把投入-产出分析法规定为会员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投入-产出分析法不仅应用到产业经济、国际贸易、区域规划等领域,而且还应用于环境保护、收入分配、社会人口等问题的研究。

(一)投入-产出分析法与相关指标

投入-产出分析法是通过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对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投入-产出表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类,使用最广泛的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国民经济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包括中间使用、最终使用、附加值和收入再分配四个部分。其平衡关系为:各行中间产品+各行最终产品=各行总产品;各列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各列新创造价值=各列总价值。某部门使用来自各部门的中间投入占其总产出(总投入)的比重称为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则反映通过生产循环过程而形成的部门间的消耗与依赖状况。对于单个部门和国民经济整体来说,中间使用表(X)、直接消耗系数表(A)、里昂惕夫逆矩阵表(B)和完全消耗系数表(C)之间的关系如下:

分别为直接消耗系数、里昂惕夫逆矩阵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还将涉及的指标为:

1.服务投入结构:在服务业的总产出中,一部分被用于中间投入,另一部分被用于最终消费,用于中间投入的部分即为生产性服务。服务投入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或部门使用的服务投入占服务业中间投入的比重,反映了生产性服务业具体投入到哪些产业或部门。

2.服务投入率:国民经济各产业或部门的中间投入包括实物投入(如原料、燃料等)与服务投入(即生产性服务)。服务投入率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或部门服务投入占各自总投入(总产出)的比重,反映了国民经济及各部门的服务化程度。

3.影响力系数(后向关联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前向关联系数):前者反映某部门增加1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波及程度;后者反映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1单位最终使用时,某部门由此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的计算为:

(二)数据

数据除了代表发达国家的“七国集团(G7)”外,还考虑到“七国集团”与中国发展阶段的差异,另外选择了印度、俄罗斯、巴西(与中国组成“金砖四国BRICs”)为参照。①考虑到早期各国投入产出表的差异较大,选择较为近期的投入产出表。其中,中国为1995、2000和2002年投入产出表,印度为1993-1994年和1998-1999年投入产出表,其余国家为1995和2000年投入产出表。数据来源为OECD网站。OECD数据库参照ISIC Rev.3对服务业部门进行了调整,共计18个行业,在此,将其整理为14个行业。②

三、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与结构

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与结构可以反映各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性特征。“七国集团”总体上已经发展到“后工业社会”阶段,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金砖四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正经历着不断调整和转型的过程。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有助于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七国集团”生产性服务业占国民总产出的平均比重从1995年的22.19%上升到2000年的24.15%;“金砖四国”生产性服务业占国民总产出的平均比重从1995年的13.68%略微上升2000年的13.80%。横向比较,“金砖四国”生产性服务业占国民总产出的比重远低于“七国集团”。1995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占国民总产出的比重仅为11.74%,2000年上升到12.16%,不但远低于同期七国集团的水平,而且也低于与中国同样处于转型期的俄罗斯和巴西以及发展水平稍落后于中国的印度(见表1)。

在服务业内部,“七国集团”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总产出的平均比重从1995年的.40%,上升到2000年的42.21%:“金砖四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总产出的平均比重从1995年的30.78%,上升到2000年的35.10%。这里值得注意的是,1995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总产出的比重仅为17.36%,2000年的比重上升幅度较大,增长到36.40%,横向比较,虽然低于“七国集团”和印度,但略高于巴西和俄罗斯。1995-2000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占国民总产出的比重只上升了0.42个百分点,但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总产出的比重却上升了19.04个百分点。表明在此期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超过了整体服务业的增长,服务业的内部结构逐渐升级。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构成

“七国集团”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构成具有某些相似性,例如,其他商务服务业是日本、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比重最大的行业,约占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比重的1/5,金融保险业、批发零售贸易与修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比重也较大。“其他商务服务业”包括法律、会计、审计、市场研究、商务和管理咨询、建筑和工程服务、广告、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大多从事商务活动抽象分析业务,定制化程度高,以知识要素作为主要投入,充当“知识经纪人”的角色。“金融保险业”主要以资本要素投入生产过程,充当“资本经纪人”的角色。这两个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高比重显示出“七国集团”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处于较高的水平。“七国集团”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构成也有某些差异,例如,意大利和日本批发零售贸易与修理业的比重较高,德国和美国房地产业的比重较高,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日本研究与开发服务的比重分别为12.77%和5.14%,远高于其他五国,表明美日两国在研究与开发领域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见表2)。

图一 2002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构成(%)

资料来源:同表2,A~N:同表2。

从“金砖四国”的行业构成来看,其特征是批发零售贸易与修理业的比重最大,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交通运输业的比重也较大。与“七国集团”相比,差异较大的是“其他商务服务业”,“金砖四国”其他商务服务业的比重远低于“七国集团”的平均水平(最低的是印度1.74%,最高的是巴西12.24%,“七国集团”的平均比重为20.82%)。“金砖四国”之间的行业构成差异较大。其中,巴西的人均GDP较高,其比重较大的行业除了批发零售贸易与修理业和交通运输业外,金融保险业和其他商务服务业的比重也较大,巴西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结构与发达国家较为接近。印度的金融保险业在四国中比重最大。俄罗斯比重较大的是批发零售贸易与修理业和交通运输业。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构成见图一。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与修理业和住宿餐饮业的比重为23.48%和7.36%,高于“七国集团”的平均比重(15.04%和2.68%)。研究与开发行业和其他商务服务业的比重为0.35%和9.78%,低于“七国集团”的平均比重(4.09%和20.82%)。另外,一些新兴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如计算机及相关服务业和租赁服务业(2.66%和0.25%),也低于“七国集团”的平均水平(4.15%和3.02%)。这表明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相对较大,而具有较高技术、知识与人力资本含量的行业比重较小。

(三)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结构

“七国集团”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结构高度一致,投入第一产业的比重较低,投入第二产业的比重居中,投入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第三产业的比重约为投入第二产业比重的2倍。从纵向看,“七国集团”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第一产业的比重普遍下降,除德国和加拿大外,其余五国投向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投入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与“七国集团”相比,“金砖四国”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第一和第二产业的比重更高,投入第三产业的比重更低。在“金砖四国”中,俄罗斯与巴西的人均GDP较高,两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结构与“七国集团”类似,投入比重由高到低依次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中国和印度的投入结构更为接近,第二产业都是投入比重最大的产业,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

这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关,“七国集团”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体现出“后工业社会”和“服务经济”特征,2000年“七国集团”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平均比重已超过70%(见表1),为第三产业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比重也在70%左右。中国和印度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二产业服务,其比重接近60%(见表3)。

四、生产性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及三次产业的影响

生产性服务业被作为中间投入进入生产过程而对国民经济及相关产业产生作用和影响。通过服务投入率可以看出国民经济及各产业对生产性服务投入的依赖程度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对于相应产业的相对重要性。通过计算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有助于厘清生产性服务各个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以及对国民经济变动的感应程度。

(一)国民经济及三次产业的服务投入率

在国民经济服务投入率方面,“七国集团”国民经济平均服务投入率从1995年的22.19%上升到2000年的24.15%;“金砖四国”国民经济的平均服务投入率从1995年的13.68%上升到2000年的13.80%。2000年中国国民经济的服务投入率也比1995年略微上升。“七国集团”服务投入占中间投入的比重约为1/2,印度、俄罗斯、巴西服务投入占中间投入的比重约为1/3,而中国仅为1/5。与此相对应,1995年中国实物性投入占中间投入的比重为80.98%,2000年为80.84%,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仍以实物要素投入为主,生产性服务投入比重不高。

在三次产业的服务投入率方面,“七国集团”与“金砖四国”的共同点是第三产业的服务投入率最高,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最低。这表明在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对需求最大。横向比较,“金砖四国”三次产业的服务投入率均低于“七国集团”,中国三次产业的服务投入率与“七国集团”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相对于中国三次产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的庞大需求来说,为三次产业提供的生产性服务仍然是不足的(见表4)。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国民经济的产业关联

“七国集团”服务行业平均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行业依次是交通运输业和住宿与餐饮业(见表5),平均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行业依次是其他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与修理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邮政与通讯业、其他团体、社会及私人服务业、房地产业(见表6,下页)。其中,其他商务服务业(2.651)、批发零售贸易与修理业(2.230)、交通运输业(1.865)、金融保险业(1.829)的感应度系数远大于1,表明这4个行业与其他部门的前向关联较强。

“金砖四国”的服务行业平均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行业依次是卫生和社会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业,平均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行业依次是批发零售贸易与修理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与“七国集团”类似,交通运输业影响力系数较大,批发零售贸易与修理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较大。

中国服务行业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行业依次是房地产业(2.216)、金融保险业(1.770)、邮政与通讯业(1.098)、住宿与餐饮业(1.087)、交通运输业(1.069)、公共管理业(1.046);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行业依次是交通运输业(1.889)、批发零售贸易与修理业(1.780)、金融保险业(1.674)、其他商务服务(1.155)。中国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的影响力系数较高,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与修理业、金融保险业的感应度系数较高,这四个行业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比重的65.25%(由表2计算得)。批发零售贸易与修理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性行业(见表5、表6)。

五、结论及启示

使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七国集团”和“金砖四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进行经验研究,得到的基本结论是:第一,“金砖四国”生产性服务业占国民总产出及服务业总产出的比重与“七国集团”相比差距较大,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占国民总产出的比重不但低于“七国集团”,也低于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第二,“七国集团”其他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批发零售贸易与修理业的比重较大;“金砖四国”比重较大的是批发零售贸易与修理业和交通运输业,中国的“研究开发服务”和“其他商务服务”的比重远低于“七国集团”。第三,“七国集团”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第一产业的比重最小,其次是第二产业,投入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中国与印度的投入结构较为类似,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第二产业的比重高于第三产业。第四,“七国集团”国民经济的服务投入率高于“金砖四国”,中国三次产业的服务投入率均低于“七国集团”。第五,从产业关联系数及行业比重来看,批发零售贸易与修理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性行业。第六,“七国集团”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并且第三产业的服务投入率最高,表明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较强,存在某种程度的“自我增强机制”。

注释:

①“七国集团(G7)”为发达国家的代表,2006年七国集团人均GDP最高的美国为43804美元,最低的意大利为29666美元。“金砖四国(BRICs)”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2006年的人均GDP依次为:俄罗斯6554美元,巴西5742美元,中国1654美元,印度732美元(IMF数据库)。2002年,随着俄罗斯的加入,“七国集团(G7)”变为“八国集团(G8)”,但考虑到俄罗斯与其他七国发展水平的差距,将其纳入“金砖四国”进行分析。

②OECD数据库各国投入产出表中服务业包括18个行业。将陆路和管道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支持和辅助性运输及旅行社服务4个行业归类为第3大类“交通运输业”。“雇人的私人住户和域外组织机构”在多数国家的统计为0,将此行业略去,共得到14个服务行业。

标签:;  ;  ;  ;  ;  ;  ;  ;  

生产性服务业的层次、结构与影响:国际经验与启示_国民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