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与我国服务管理模式的构建--以汕头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为例_电子政务论文

电子政务与我国服务管理模式的构建--以汕头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为例_电子政务论文

电子政务与中国服务行政模式的构建——以汕头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子政务论文,汕头论文,为例论文,中国论文,市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渗透性为服务行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电子政务推动着服务行政的建立。特别对于加入世贸组织(WTO)的中国政府来说,如何适应国际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加快自身电子化步伐,规范政府行为,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推进服务行政的建立,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与管理创新,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关于汕头政府企业电子服务流程的构建是不久前作者主持的一个项目获得的调研结果,因其典型意义而继续沿用,在此略作说明。首先,在我国行政结构中,汕头市作为地级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作为研究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很好的切入口;这一级政府正好处于我国五级政权的中间(中央、省、地区、县、乡镇),从行政职能和组织结构来看,既与上两级保持了一定联系,又照顾下两级的情况;其次,汕头市作为我国的经济特区,其经济体制相对完善,电子政务建设达到了一定水平,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日前公布的《2003年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发展状况调查》中,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的综合排名位居全国地市级政府门户网站第十位[1],但在电子政务流程改造上遇到了瓶颈,具有研究基础和价值。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初衷。

国内外学者较集中地对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具有代表性的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成福、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徐晓林等,他们着重对电子政务的内涵作了界定,对电子政务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数字城市带来城市政府管理革命等问题进行了论述。[2][3]美国的罗德·艾德金森和杰克伯·艾尔维奇所作的一篇名为《电子政务》的报告[4],对电子政务的特征进行描述。一般认为,电子政务是政府利用互联网等多种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对政府管理所需信息以电子化、数字化形式自动采集、交流和再现,建立电子化、数字化的政府信息系统,为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有效率、低成本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有回应力的、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5]。显然,建设电子政务的核心是通过信息技术重塑政府,提高政府的服务品质,这无疑将推进服务行政的建立。

服务行政模式是相对于管理行政模式而言的。管理行政模式源于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他认为理想的官僚制组织是建立在合理—合法权威基础上的,其主要特点是:权力集中、层级分明;官员照章办事循规而行;官员行为标准化、非人格化;运用相对固定的行政程序来实现既定目标[6],这种行政模式在近代社会逐渐成长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各种弊端又暴露出来,造成“高成本、低效率”,面临着当代社会“新公共管理”的挑战,一种全新的行政模式——服务行政模式正在形成。

对于服务行政模式国内学者有不同解释,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服务行政模式“是弱化行政权力,以保护公民及社会组织权利和为全社会提供服务为主的方式履行政府职能,达成公共行政目标”[7];二是认为服务行政“即政府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行政职能活动为社会、企业和公民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8];三是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对社会实施管理的过程是把管理当作手段,把服务当作目的。在本质上,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管理已经不属于“管理行政”的范畴,而是一种全新的“服务行政”的类型[9]。这些说法的表述虽然不一,但基本内涵是一致的,主要指政府以服务为核心履行职能。因此,我们可以将服务行政概念界定为:政府基于服务履行职能,为社会、企业和公众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和公共物品的服务。

电子政务与服务行政密切相关。电子政务以政务为核心,电子是实现政务的手段。电子政务的建设以政府为主体,但中心是企业、公民等服务对象。网上政府的构建是为了建立透明、高效、公开的办公环境,但前提是整合政府业务流程,构建全新的服务行政模式,这正是中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而电子政务冲击着等级制及以政府管理为中心的管理行政模式,推动着服务行政模式的建立。本文将以汕头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为例,分析当前我国地级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引起建设者的注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电子政务与中国服务行政模式的相关性。

二 电子政务与中国服务行政模式相关性的分析

实体政府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体,1999年中国正式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之后,政府信息化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办公自动化得以推广而逐渐普及,国内各级政府部门建设网站总数高达3000个,其中70%以上的地市政府均实现了上网,并且已经成为政府和公众直接沟通和部分事物互动的平台。以汕头市政府为例,汕头市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以及《广东省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2001—2005年规划》、《广东省电子政务2003年任务指导书》的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重点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进一步完善统一对外的门户网站,加强各级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内外网络建设,加快七大资源数据库和20个业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相继建立了汕头市政府网、九运会指挥系统、宏观经济网、汕头信用网等大型的信息化项目;在硬件上逐步配备了完善的先进安全的机房、光纤传输线路;不同情况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形成了全市电子政务网络中心;同时在市政府大楼、科技大楼及大部分政府职能部门都建成了综合的布线系统,这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其次机关内部普遍使用计算机办公和信息管理并部分建立了内部办公局域网,在工作效率提高、信息有效和及时管理、领导决策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收效;再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对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统一的政务平台业已建成,上下层次和平级部门信息互通互联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而在政府内网取得良好发展的同时,不忘服务社会,大力推进面向社会信息网的建设。而伴随政府电子化的是国内网民日趋成熟,他们在通过虚拟政府的通道开始接近实体政府的同时,需求在深化,“供、需”之间存在的缺口不小,公众、企业期望公开社会信息,公开政务,网上办公,公仆公民互动的呼声越来越高。可见,我国的电子政务技术仍然是处于摸索阶段,技术、管理模式、传统文化方面等都存在着不利于其发展的麻烦和障碍,因而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审慎而行之。然而,电子政务毕竟走进了中国的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活动中,影响着行政改革的深化。笔者认为,政府的电子化,推动着服务行政的改善,而中国服务行政模式的构建主要由政府职能、政府服务程序、企业服务电子流程系统等组成,因此,我们可以从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服务程序改革、企业服务电子流程系统的建立等三个方面来看电子政务与中国服务行政模式的相关性。

(一)电子政务与政府职能转变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到位的比率较低,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未完全理顺,在实践中遇到不少困难,电子政务将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职能的内容是变化的,这是由行政环境的变化所决定的,如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政府职能内容也相应发生变化。如果社会形态发生变化,政府职能也会发生变化。就是同一社会形态国家的不同时期,政府职能的内容也不相同,这就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包括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管理的职权与职责、功能的转变与变化。而政府电子化浪潮将促使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服务职能扩展,政府使用现代通信技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换和程序处理,能更有效地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控制,快捷地为企业、公民个人提供平等的信息资源。由此,电子政务将促使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中国在1998年进行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明确将政府职能定位为三项: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因此,当前中国政府职能转变从总体上说,要从适应计划经济需要的政府职能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政府职能,将政府职能从微观经济管理为主转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三大职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转变政府职能,并不是单纯强调弱化或强化某项职能的问题,而是从政府系统整体目标和结构来考虑其功能与作用,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职能内容、方法的转变,形成以服务为核心的职能体系。

而汕头市电子政务在发展中存在着重电子技术的应用轻政务服务的现象,电子与政务脱节,没有将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机制创新、职能转变、组织再造、流程优化和机关作风建设相结合,忽视了创新政务内涵。而真正的电子政务重点应该是政务服务的发展而非电子化数字化,后者只是实现前者的手段,许多政务信息化项目只是在设备和技术上不断投入和维护,而缺乏业务和功能上的开发;真实有用的信息数据很少,更新率低,致使市民对政务网的访问量低,部门间的网站形成“信息孤岛”。

可见,政务服务仍然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由于“政府职能是政府能力在公共权力领域运行的具体化”[10],而“任何权力都是由职能决定的,只有履行一定职能的主体才能拥有某些特定的权力”[11]。传统的政府管理活动是政企职责不分,导致行政效率总体低下。因此,转变政府职能,就需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还权于企业,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政府由管理行政转为服务行政,而电子政务也可称为服务行政。因此,以政府为企业服务为切入点,重点研究政府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善和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围绕企业的选择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设计政府企业电子服务流程系统,解决企业的投资和经营环境的优化问题。

因此,电子化在促进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必然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规范政府职能的范围和内容,使政府权力总量相当于政府能力总量,同时相当于政府职能的总量,这样,“万能”政府变成“有限”政府,管理行政变成服务行政,才能不断提高政府服务的品质。电子政务开通了政府与社会、企业联系的渠道,能促使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落到实处,在沟通政府与企业、社会的关系、制定服务行政政策规划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信息。尤其随着我国各级领导的信息化意识在不断增强,公务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不断提高,电子政务可望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这也是构建政府服务行政模式的前提。

(二)电子政务与服务程序改革

程序反映了某项活动的内在规律性,是该项活动的逻辑顺序,整个活动过程就是由这些既相独立、又相联系的基本程序所组成的。政府提供服务的对象是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但我国传统的政府管理以自身为中心,用行政手段取代市场,不是以市场及服务对象所需来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相反,服务对象必须围着政府这个中心转,传统的行政审批即是典型的例子。程序问题又涉及到政府结构问题。我国政府结构在计划经济体制及落后的管理手段的条件下,基本实行的是直线职能金字塔式的科层次体制,较多的层次和较宽的幅度必然印证了帕金森定律。1958年,英国著名史学家帕金森在其《帕金森定律》一书中,描述了当时英国政府组织存在的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的状况,认为领导者的无能和嫉妒必然造成机构、人员恶性膨胀,指出官僚机构“生长膨胀——再膨胀——直至衰亡”的运动规律[12]。行政程序的改革要求政府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推动政府结构的改革。直线职能金字塔式的科层次体制不利于信息的畅通,人为的条块分割和部门壁垒不利于信息共享,政府职能的交叉、重叠、相似等都可能造成数据冗长、信息失真、成本上涨、资源浪费,影响行政效率和服务的质量。

因此,政府服务的改善重在程序上的改革,服务程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使政府的服务工作模式化、标准化,使服务过程成为一个具有严密逻辑的理论体系和一个信息化的政府可操作性流程,由此限制了决策者个人主观随意性,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而支持这一改革的只有电子政务。电子政务为政府的管理运行奠定了知识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基础,它要求信息畅通与共享。电子政务能较大程度地满足行政系统信息扩容的要求,提供最畅通、最直接的信息沟通渠道,区别于科层次的政府组织运行缓慢、信息失真的状况,由此展示出政府平面结构,中间层次将大大减少,机构设置由繁到简,政府管理高效运行。

汕头市电子政务的建设正在努力构建政府电子服务流程,但还存在电子政务一体化和互动服务性差等问题。一方面,部门各自为政,信息互联互通不畅,资源浪费,政府信息披露与社会的互动不足,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率比较低,很难实现真正的网上互通互联;而要实现政府统一门户网站一站式服务,就首先要求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科学、简化,信息系统一体化、标准化。另一方面,网站的建设依然是比较静态的,互动性不强,难以吸引网民,表现在:网上办公的项目很少甚至没有,可办的事宜一般,外围浅显的很多,涉及内部深层的更加少,能够实现一办到底的项目也很少。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网上办公通常只是在某一个阶段或某一功能上,而全程式、流程化或者完全通过网络来实现(无纸化)的目前还很少,另外网站只提供一、两项办公业务,只具有网上办公的个别环节,如下载表格或填报信息。汕头市政府电子服务程序设计得不完善造成的不适用地方,表面上看是技术性问题,其实不尽然。如果服务行政只停留在表层上,电子政务大多会成为赶潮流的摆设,而既然不过是摆设,自然不会费心思设计便民的服务程序,服务行政亦无从谈起了。

因而,政府电子服务程序的建立首先应编制政府服务程序,这是建立政府电子服务程序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确立两个理念:(1)服务的对象—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是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政府要以他们为中心提供优质的服务;(2)政府职能部门应强化横向联合,为消费者提供“一条龙”的快捷服务。在传统的公共服务程序中,消费者以政府为中心,他们所面对的是政府的一个个职能部门,奔走往来于各个职能部门之间。按照新的理念,政府以消费者为中心,可以编制出完全有别于传统的新的公共服务程序,将必须的环节组合在一起,尽量减少多余的环节,保证上下政令畅通,左右协调合作,运转灵活,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得到强化,机构精简,效率提高。其次,在编制政府服务程序的基础上,建立政府电子服务程序,将政府的服务传输出去。编制政府服务程序,是为了形成最好的服务,建立政府电子服务程序,是为了将这种服务传输出去。电子服务程序同传统的信息处理不一样,它按照政府服务程序的整体要求及消费者的愿望,依靠信息通讯技术建设政府网络窗口,连接政府内部及政府之间的信息通道,政府通过网上传递信息,有利于形成最好的服务。如美国在政府电子化公文、电子资料库、国际贸易数据系统等七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种作法很快在西方七国推广。[13]政府可以通过网络窗口将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输到消费者那里,突破时间、地域的界限,为他们提供全天候的“一条龙”服务,从而保证政府公共服务的有序性和科学性,使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接受政府的公共服务更容易。因此,在新的公共服务程序中,消费者直接面对政府的网络窗口,在办公室或家中就能享受到政府所提供的简洁、新的公共服务程序快速的优质服务。显然,政府电子服务程序的建立和发展是政府服务行政模式构建的重要环节。

(三)电子政务与企业服务电子流程系统的建立

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包括政府本身、企业和公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尤以服务企业为要。对企业而言,分秒必争,往往时间才稍微推迟,损失就不可计量,所以速度是服务企业的关键,实时在线能及时提供反馈的电子服务恰好具备了这种优势,包括这一优势在内,比较传统服务,电子服务还有其他更多的优势。(见下表)这些优势足够让政府在技术成熟时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服务项目电子服务传统服务

互动型

双向单向

覆盖面广 窄

整合能力 强 弱

及时性好 差

全天候能 不能

成本 低 高

程序 简单复杂

企业审批制度是政企关系中的重头戏,由企业电子审批流程系统来看企业服务电子流程系统有以斑窥豹之用,因此我们继续引用汕头市企业电子审批流程系统设计的例子加以分析。

传统的企业审批流程问题重重:第一,审批程序繁琐复杂,环节太多,时间长短无法把握。短则一两天,长则一年半载才能批下来。多头审批、重复审批、“马拉松”式的审批令人生畏。第二,许多事项缺乏明确的审批内容和审批标准,为“寻租”提供空间。第三,审批与收费挂钩,设置动机不当,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腐败现象的滋生。第四,流程缺乏层次性、系统性。

上述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电子政务的发展为地方政府带来了改变这种状态的契机。汕头市政府在2002年初初步完成了《汕头市电子政务网络总体规划》,提出加快包括内部办公、部门间信息交换和面向社会服务三个层次的政府信息网络,实现资料电子化、办公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围绕这一总体规划,汕头市重点抓好了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组织管理,筹备建立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工作;二是全面实施培训工程,开办厅级和处级干部计算机知识培训班,并将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三是建成全省宽带IP网络汕头基站;使政府的网络通信环境藉此迈上一个新台阶;四是抓好“金宏工程”、“金关工程”、“金税工程”、“金信工程”建设,发挥电子政务示范工程的带头作用;五是制定系统建设规划,推动企业服务领域信息化。

目前汕头市政府公众网平台已初具规模,电子政务网络已覆盖全市8个区、县,但是在流程设计上仍然因不合理而造成实用性差服务水平低。具体到汕头政府企业审批流程电子化问题,虽然几乎所有与企业审批相关的部门单位都有自己的网站,但在84个网站中具有一定网上办事功能的只有39个(46.43%),其中26家(30.95%)只提供表格下载、提交申请等部分基础功能,只有13家(15.48%)具有较完整的网上办事功能,其中海关、税务等部门因“金关工程”、“金税工程”等的建设,功能最为完整。根据我们的调查,绝大部分企业对电子政务有着迫切的需求;但现实中电子政务的实用性、服务性却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所以,电子政务在流程设计上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一定要考虑合理性、方便性和实用性,否则将形同虚设,导致耗费资金人力建设起来的电子政务失却意义。因此,以政府为企业服务为切入点,重点研究政府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善和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围绕企业的选择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设计政府企业电子服务流程系统,解决企业的投资和经营环境的优化问题,是构建政府服务行政模式的关键。

三 构建基于服务行政的电子政务的基本策略

正因为电子政务与服务行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和相互依存性,所以充分依托发展电子政务的契机,迅速实现管治行政向服务行政的过渡,是一条切实实现行政和政治现代化的战略路径。所以现在我们要考虑的关键就是,如何构建基于服务行政的电子政务的基本策略。笔者为此提出以下发展思路:

(一)以公众为中心,以公众需求为突破口。电子政务不是纯粹的一项技术,而是需求导向面向公众以公共服务为主体的公共事务。这与服务行政的本质是一致的。

“需求主导,突出重点”,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于我国当前电子政务建设所提出的原则和指导思想之一。需求分析是电子政务工程规划的起点,建立在实证调查基础上的需求分析,可以获取到一系列电子政务系统所需要实现的功能的信息,也进而了解到不同需求之间的轻重缓急和相互关联的关系。与此同时,也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引入了需求的理念,这是走向服务行政模式的前提条件。

在广东电子政务建设几个比较成功的项目中,出入境管理、深圳的土地资源管理等都是做得成功的,其成功的原因在于其需求分析得好。广东的出入境在全国比例最大、任务最繁重,通过电子政务的实施,不仅明显提高了效率,而且有效地防止了腐败,结果当然会获得政府内部与公众的满意。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因为其中环境多,可能出现的问题大,需要协调的部门多,传统管理难度较大、成本高,而且容易出问题,通过电子政务手段,办事公开透明,明显提高了效率。

(二)在获取需求信息的同时,实现政务公开。众所周知,政府是最大的信息所有者,本身就有能力也有义务为公众提供各种政务信息。服务行政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透明度,政务公开是实现服务行政的先决条件。而电子政务的构建,正好为政务公开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原因是,电子政务必然以需求分析为起点,而进行需求分析的最有效途径是实现政务公开。政务公开本身具有主动性和开放性,能最大限度地提供一个信息对称的交流平台,从而反映公众的实际需求。国外和国内(例如上海)的先进实践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哪里的政务公开搞得好,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渠道畅通,哪里的电子政务就比较容易取得实绩。电子政务建设的需求获取渠道就是政务公开的渠道。获取“需求”,不应光守住专门的网站或电子邮箱,所有的政府窗口都应该是电子政务需求获取的“点”。“政务公开—透明面向公众的作业流程—公众反馈”,这构成了有效的需求分析路径。

(三)在需求分析中不断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者们在获取需求的时候,不仅要‘走出去’,并且要‘蹲下来’,才能了解社会公众的利益所在,挖掘电子政务的真正需求。成功的电子政务不是一个政府向老百姓和企业‘施舍’和‘派发’的东西,而是一项社会参与的过程、服务社会的成果。说白了,就是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规定为本、以现有的制度为本。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要勇于推翻现有的条条框框,尊重科学,勇于创新。有了这一基本的态度,即使获取需求的技术平台不那么先进,也没有关系。”[14]“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对电子政务建设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对服务行政模式的形成,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四)借助政务流程再造,深入服务行政的中枢。服务行政的中枢其实就是科学标准化而又不失人性化的政务流程,没有优质的政务流程,一切的先进理念和美丽构想将无从谈起。汕头市电子政务工程的领导人与我们谈话时,也直言当地电子政府建设的瓶颈并不是资金,其主要还是业务流程的再造及优化。

(五)运用现代的电子政务工程运营技术,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现代服务行政,不但依靠全面现代的服务手段,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先进的行政管理手段。由于电子政务的主体就是政务,所以整个电子政务工程的运营中,很多技术都可以直接渗透到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中。比如,电子政务工程最基础的管理模式是项目管理模式,而这些项目管理模式,其实很大程度上可以移植到政府的管理上,改革传统政府单调的以职能部门为单位而缺乏横向沟通的管理模式。还有,“需求分析的学问,即需求工程,需求工程把需求的管理分为需求定义、需求分析、需求的满足和维护三个阶段,并定义了一整套的符号体系和方法对需求进行收集、描述、分析、跟踪和评估。利用计算机工具可以使需求管理文档化、模型化、流程化和自动化。总之,需求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技术使得项目的需求不再是口头和文字上的东西,而是变得可量化、可见和可控”[14]。如果说对于电子政务工程而言,需求工程解决的只是单个项目的需求管理问题,那么,对于整个行政体系而言,是一门综合了组织行政学、管理科学以及需求管理技术的更广义的“需求工程”。这无疑是服务行政的强力法宝。

此外,可以借用的现代行政管理手段还有电子政务工程必不可少的绩效评估法。为了确保投入到电子政务工程的每一分钱都能产生最大化的效用,绩效评估已经不是新鲜的事情。而对政府管理,绩效评估则仍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完整标准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而引入绩效评估对政府决策科学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意义又是那么显而易见,因而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可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六)让先进的电子政务技术渗入到公共服务的每个角落。因为电子政务技术处于服务行政的根底,所有先进理念和方法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这一点不难理解,基于电子政务的服务行政模式具有很强的回应力,能针对公众的需求作出便捷的回应。此外,先进技术的运用往往对组织结构起到扁平化和精简化的作用,这无疑对优化服务行政模式有益。电子政务对服务行政模式构建的影响巨大,电子政务对服务行政模式的影响最显著就是体现在其先导性和渗透性上。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与服务行政密切关联,电子政务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来提升服务行政的质量,但是仍处于技术发展继而寻求完善阶段的电子政务并不能完全体现服务行政的内涵,只有当服务行政的观念真正渗透到电子政务建设者的脑子里,二者方能并驾齐驱,共同揭开政府行政的崭新一面。可是这段路程于中国而言还好长,因为电子政务能否深入民心还受电脑普及率、公民网络概念以及公民上网读写能力所限制,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企业电子审批流程,其实造成流程不畅还有企业方面的问题,根据我们对汕头市部分企业的调查,只有40.38%的企业经常上政务网站,24.44%的企业在政务网上办理过具体事务,更有11.11%的企业从没上过政务网。在所有企业中,在网上完成企业审批流程的为零。由此可见,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必须是服务输送者和服务接收者的互动过程,缺失任何一方的行动,由电子政务所产生的服务行政就无法实现。然而无论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令政府行政真正服务化无疑还是大势所趋,电子政务影响着中国服务行政模式的构建。

标签:;  ;  ;  ;  ;  ;  ;  ;  ;  ;  ;  ;  

电子政务与我国服务管理模式的构建--以汕头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为例_电子政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