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的表演呈现出活跃的趋势_话剧论文

该剧的表演呈现出活跃的趋势_话剧论文

话剧演出呈现活跃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话剧论文,活跃论文,演出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话剧陷入困境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自80年代中期以来,话剧院团处境艰难,编演人员移情影视,话剧界出现了创作贫乏、演出寥落、队伍涣散的局面。这种状况持续到1993、1994年,可以说已跌到谷底。即使在北京,要在剧院看一台话剧也是相当困难的。然而,正如有识之士早就预言的那样:危机意味着转机。近两年来,虽然不能说话剧走向繁荣,但却从比较频繁的演出活动与人头攒动的剧场之中,透露出话剧在新形势下的新生机,呈现出一种可喜的活跃趋势。

仅从1996年在京上演的剧目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就不下20余出,这其中有:《一人头上一方天》、《关东大集》、《船过三峡》、《好人润五》、《楼顶》等。1996年8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剧协、中国话研会等多家单位在京举办第一届华人戏剧节,在这种类似戏剧季的活动中,共有包括港台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13台戏剧参与演出,这些剧目演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艺术上有所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吸引观众重新回到剧场,结束了剧院门可罗雀的萧条局面。

1997年时间过半,话剧演出的活跃态势仍在持续,迄今已演出的剧目有:《城市的女儿》、《生命禁区》、《少年邓小平的故事》、《谭彦》、《古玩》、《归来兮》、《生逢其时》、《俺爹我爸》、《认识你真好》、《地质师》、《商鞅》、《绿房子》、《厂长马恩华》、《鱼人》、《女人漂亮》、《找不着北》、《爱情蚂蚁》等。

话剧演出的实践证明,只要目标对准市场,剧院以及个人的目光和资金就会被吸引过来。话剧演出呈现活跃趋势,反映出话剧生存状态的新变化。其主要特征如下:

首先,新的演出体制涌现。多年来,我们的演出体制基本上是单一的国家剧团演出体制,而近些年来涌现的话剧制作人制度,为剧场演出带来新的活力,如《冰糖葫芦》《别为你的相貌发愁》、《三个女人》、《女人漂亮》、《找不着北》等,皆为独立制作人推出的新剧目。这些演出往往自行集资,独立制作,注重明星效应,顺应市场需求,追求经济效益。制作人制度的产生,促进了话剧演出同市场经济的接轨,打破了话剧经营单一化的格局,显然为萧条的话剧市场增添了一些生机。

其二,戏剧心态由躁动转向务实。话剧界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正逐步摆脱茫然、悲观的情绪。如果说,80年代的戏剧心态偏于探索实验,显得浮躁与盲目;而现在则更为清醒和务实。从自我陶醉的创作状态,逐渐转向贴近现实,贴近观众。如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一度兴旺的小剧场戏剧,主要不再扮演先锋戏剧的角色。它标志着话剧同市场经济的结合,以及把失去的观众重新拉回剧场的努力。

其三,现实主义的回潮。与文学界近年来悄然兴起的写实主义文学思潮相对应,话剧也从一度热衷模仿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单纯追求形式创新的怪圈中解脱出来,代之而起的则是现实主义的回潮之势。这种势头的出现有两个原因:一是纪实剧的涌现。这是出于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专门纪实先进人物的报告剧。由于评奖的鼓励,更推动话剧纪实剧的发展。如《好人润五》、《城市的女儿》、《生命禁区》、《厂长马恩华》等;二是话剧界较好地总结了80年代话剧创作的经验教训,汲取传统的养料和现代艺术精神,开始摸索着深入反映现实的内在艺术规律。不仅注重反映普通民众所关注的热点社会问题,而且在现实的描述中,也表现出生活固有的诗意。如在观众中颇有口碑的《商鞅》、《地质师》、《古玩》等,皆可看成是诗化现实主义传统在当今剧坛的延续与发展。

其四,大剧场与小剧场的共同活跃。90年代初,大剧场相当沉寂,小剧场应运而生。而这两年,呈现出大剧场和小剧场共同活跃的局面。既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同时也适应了观众不同的审美需求。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出现的小剧场热,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为补救大剧场演出困难的权宜之计,而近年来除像《楼顶》、《俺爹我爸》、《爱情蚂蚁》等小剧场戏剧继续展示生机外,大剧场重新活跃。如北京人艺演出《鱼人》、《古玩》皆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很高的经济收益。仅以《古玩》为例,它在上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即创造了上百万的票房。观众对于这样一出体现了北京人艺演出风格,发挥了老演员、名演员优势的戏剧,所表现出的巨大热情,对于我们探索话剧的振兴之路,当大有裨益和启示。

尽管近年来的话剧演出出现了活跃的势头,但我们只能持以谨慎的乐观,因为这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

制作人制度的出现,还只是一个开端。它还没有形成像电影和电视剧制片人那样比较规范、健全的制度,它还不是一个稳定的制度。为了话剧的发展,应对此作出必要的规范和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政策。

创作上的低水平还未能从根本上得以扭转。如一些纪实剧存在着主题良好、形象苍白的问题,而一些只顾追求奖赏或盈利的戏剧,则显示着浮浅的毛病。演出剧目虽多,过眼烟云者不少。

从首都艺术演出状况来看,严肃艺术如交响乐、芭蕾舞、歌剧等呈上升之势,而话剧剧目却显得有些通俗、平庸的味道。其实,为了活跃舞台,除了创作剧,也可推出一些中外经典名剧,这不但可以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也可提高当前话剧的演出水准。

标签:;  ;  ;  ;  ;  ;  

该剧的表演呈现出活跃的趋势_话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