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的班主任工作
杨枝仙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力角镇周能完小 671600
摘 要:乡村的孩子需要我们心灵的呵护,他们在爱中茁壮成长,才能懂得感恩社会。爱能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产生心与心的默契,情与情的交融,是我们付出平凡、艰辛劳动的坚强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信任让我们的教育出成果;信任让我们的后代人生放出光彩。
关键词:呵护 乡村孩子 感恩
一、尊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一个全面发展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身上,体现出力量、能力、热情和需要的完满与和谐。教育者在这种和谐里看到这样一些方面,诸如道德的、思想的、公民的、智力的、创造的、劳动的、审美的、情绪的、身体的完善等。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道德。”这就是说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教师的道德思想品质渗透于对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像春风化雨,无声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无德无以为师。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在工作中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与学生相处时,诚恳待人,乐于奉献,用心呵护,诚心诚意地关心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作为乡村学校的班主任,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以自身高尚的师德风范和人格尊严吸引学生,赢得别人的尊重、钦佩、喜爱和信赖,我们的言行才能影响周围的社会环境。
二、关爱
“爱就是力量”,教育就是爱。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间特殊的爱,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我们的主席习近平提出:教师要有仁爱之心。是啊,许多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成功之处也恰恰在于“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深深爱着学生。教师的爱能教会学生爱别人,爱能使教师的教育像春雨般滋润学生心田。
记得我刚调入这所学校那年,领导安排我教一年级。在来报名的新生中有一位很特别的学生,这位学生个头比同龄人要高,高兴时就伸出肥大的舌头,口水不住地往下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观察后知道这个孩子耳朵聋,话也不怎么会说,我们都不知道他说些什么,只是呜呜地乱吼。某一天上课,我看到他坐立不安地,嘴里不停地说,我也不明白他说什么。突然间,我意识到他可能要上厕所,我赶紧用手势比给他,叫他出去,殊不知他竟把屎拉在教室外面的操场上,同学们笑他,他也跟着笑,同学们见我去打扫,也纷纷来帮忙。下课了,他也跑出去玩,有些同学戏弄他,嘲笑他:脱他的裤子、把他推向女厕所里……他只是傻傻地笑,看到这种情景,我非常生气,也很心痛,心痛一个特殊孩子如此受辱,但我耐下性子,教育孩子们:谁不想自己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他够可怜了,我们应该去关心他、帮助他。课堂上,学生们做作业,我帮他把作业本、笔找出来,教他握笔、教他写字,他乖乖地,像一只温驯的小绵羊。我握着他的手写了两行,然后让他自己写,他很随意,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我摸摸他的头,示意他慢慢来,别着急,他很高兴。一天天过去了,他写出的字只有我看得出来,读的课文只有我知道,大家见我对他好也纷纷来帮助他,他高兴极了,后来,不管在什么地方见到我,他都跑向我,拉着我的手咿咿呀呀的,然后摇摇手表示再见,可惜读完一年级他就辍学了,因为他的傻爸妈离婚了。在学校里书本知识没学到,但他明白周围的人怎样爱他帮助他,他学会了怎样去爱别人,这也是我最欣慰的地方。通过这件事我深深感受到在教师职业道德中,爱能在师生之间产生心与心的默契,情与情的交融,是我们付出平凡、艰辛劳动的坚强支柱和力量源泉。
三、宽容
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如果只顾批评、埋怨、惩处,而不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是不民主也不科学的。宽容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品质、素养。我们应该让学生有一个悔过自新的过程,相信学生会努力改正。这样,学生心里很受感动,觉得既然老师信任自己,理解自己,自己就要争口气,不负老师的厚望。他们也会记得老师的理解和信任,会更加尊重和敬佩自己的老师,这就是宽容的力量。
四、信任
苏联的一位教育家在《致未来的教师》中,谈到一个观点: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学生之间活生生的、人的互相关系。埃里克森认为信任是“坚信自我和世界的一种感觉”,信任让我们的教育出成果,信任让我们的后代人生放出光彩,信任沟通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心灵。
倘若师生之间连起码的信任都没有,还谈什么教育?孩子信任我们是因为我们是教师,是人性的榜样,我们要珍惜这种信任。作为班主任应该看到孩子们的优点,班主任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孩子在学校生活、学习中坚强的后盾,孩子体会到教师的信任,他也愿意去相信别人。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我想:当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热烈而积极的期望时,一定有一种受到信赖和鼓舞的情感体验,并且能激起学习的兴趣,进而“亲其师,信其道”。
参考文献
李静 以人为本 爱心治班——浅析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艺术[J].文理导航,2015,(22),91。
论文作者:杨枝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孩子论文; 让我们论文; 他也论文; 力量论文; 心灵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