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不断续写着传奇,而那些经典文化也正在被人们传承着。《论语》、《孟子》、《千字文》、《千家诗》......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强烈的感受到文化经典对我们品格养成上的巨大影响。而在当下课堂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与文化经典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他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本位,更在于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精神气质。同时,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彰显语文课程的文化价值
1.重新评估语文课程的文化价值
长期以来,对于语文课程文化价值的定义,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的人认为是学习和理解语言文字,有的人认为是提升文化修养,有的人认为是传承文化精粹。结合多位学者的理解,我认为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绝不是单一的,而是以中华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的价值所在。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是这样表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大纲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综合性"、"实践性"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学中可以因教师风格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个核心。
2.体现语文课程的文化传承性
民国时期,"语文"一词还未出现,"国文"正是他的替代词。那何为"国文"呢?从字面意思不难看出,即中国的文化。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这就从根本上意味着"国文"这一学科既要传承文化经典,又必须体现出时代特色。文化的创造性发展须以经典传承为基石,也只有这样中华文化才能在世界之林中屹立不倒。
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并非单一方面,而是一个综合体。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巧妙运用文化经典,让学生真心接受,而非死记硬背。从"文化传承"这一角度来看,所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必须合理可行,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在过去语文核心素养还未得到重视时,语文学科的学科本位性浓厚,学生的素质无法得到全面的提高,使得学生在初入学时就对国学产生抵触心理,更不要说真正热爱经典了。开设语文课程的目的并非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语言上的专家,而是通过经典的学习,能够在将来的生活中用好汉语言文字,真正驾驭这种工具。
二、激发儿童文化潜能
1.重新评估儿童文化潜能
对于古文言文的大量阅读、背诵,一些学生家长心里是不赞成的。他们认为自己作为成年人尚且觉得晦涩难懂,更不用说未成年的孩子了。因此一些家长对孩子小时的古文学习并不重视,老师问及时也是找一些理由搪塞过去。殊不知儿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可塑性极强。我曾在一档语言类电视访谈中看到,主持人问一个8岁的小男孩:"长相思是不是用很长很长的相思"?孩子立马脱口而出:"不是,《长相思》说的是两个人彼此深切地思念着对方。"而此时台下的父亲一脸惊讶,想不到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竟能懂得古文中的情感含义。我想,这与孩子平时在学校古文的朗读、背诵是分不开的。正所谓,在读中思、在读中悟,这也正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法宝。
儿童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重新评估儿童文化潜能,将文化经典融合进现代教学之中,切忌低估儿童的发展潜力,以自己的主观意见对儿童的发展潜力作出判断。
2.在名著名篇中深化儿童经典认知
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更好地开展语文学习。因此,语文教师应结合时代背景,合理利用互联网及其他资源,积极开发经典文化这一类的资源,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名著名篇,如《水浒传》、《论语》等,从而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格。
三、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1.重新审视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近些年,"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大陆地区逐渐普及。相较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大量古诗词文,就数量而言几乎增加了一倍。基本上三分之一教材内容都是古诗文,这对于语文教师的修养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凸显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综合性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盘古开天地》的课文。天地相距九万里,盘古日长一丈,高达四万多里,他每天长每天长,最后把天地给分开。所以我在想,这种顶天立地、开天辟地的形象,够不够得上一个"大"字。什么才能称之为"大"呢,我认为这才叫"大"。"大"不是空间层面上的大,不是程度大,而是人格的大、精神的大。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有这样的文化自觉,能够认识到"大"背后的这种顶天立地、开天辟地的文化积淀与责任担当,那么这个方块字就有了得到真正的解读。试想,当每一个方块字都能得到正确解读,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也就得到了传承、发展。
翻开一本小学语文教材,我们能够看到其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经典文化资源。作为教育者,其具有的人文素养应当是综合性的,应当懂得巧妙运用这些教学素材,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应当为学生选择适合的生活读物,使得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不断汲取经典的养分,从而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例如,《小英雄雨来》这一篇课文中,描述了一位抗日英雄同敌人顽强斗争的故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突出英雄坚定不移地同敌人做斗争的品质,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可以从这位英雄身上学习到什么呢?在课文教学收尾时,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曾经,我们的国家历经风霜苦难,而我们现在之所以可以过上如此幸福的生活,与英雄们的顽强拼搏、舍身救国是分不开的。所以,同学们更要懂得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长大后报效国家。
小结
汉字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基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语文核心素养与文化经典的深度融合,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彰显语文课程的文化价值,我们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儿童文化潜能,我们看到了儿童发展的无限可能;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我们知道了自身素养的提升空间。相信语文核心素养和文化经典的深度融合,终能在课堂教学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宋加年,周浩.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下),2014(4).
[2]徐丽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
[3]孙进波.浅谈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途径与方法[J].安徽教育科研,2018(6).
[4]李国惊,谢建萍.从"拓展"走向"完善"--关于群文阅读"话题式组文"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5(10).
论文作者:林诚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文化论文; 素养论文; 语言文字论文; 语文论文; 经典论文; 语文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