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对于工程项目的进展和施工单位的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我国建筑施工机械管理的发展前沿分析目前施工机械发展现状,提出建筑施工机械管理的具体措施,建筑施工设备管理对建筑施工行业的有效进行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大监管部门对大型施工设备的监管,使企业单位相关技术负责人对机械设备规范管理,提高各单位综合管理素质,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减少施工安全隐患,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建筑施工机械管理、现状分析、机械维护、解决措施
一:建筑施工机械的发展前沿分析
1.管理信息化
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发挥着重要地位。近几年在建筑施工中大力发展设备信息化建设,我国通过实践、改进、完善,建立了一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借助互联网可从机械资料管理,对设备实施监控、设备运营、损耗记录,数据汇总分析等多环节进行科学统一规范管理,有效的设备管理,确保施工工期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进而保证工程进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采取信息化管理方式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施工机械的管理水平需要信息化、全面化、数字化、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下的发展方向。
2.维修社会化
当今,在建设工程项目中施工机械设备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之前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在少数企业的全面掌控下,这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式。建筑工程企业在不断的寻找低成本维修方式,机械设备维修社会化、集成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就孕育出了一批以专业维修技术为导向的服务单位,机械设备的维修与施工企业相分离,不断地规范市场,有效促使建筑施工机械管理水平日益提高。机械设备维修社会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不仅降低施工企业维修设备成本,而且提高了机械设备管理水平。
3.生产系列化
在中国建筑工程机械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9-2025年)中,我国工程机械总产量的3%~5%用于出口。国内机械的市场价格相对低廉,出口机械的利润较高,我国建筑工程机械行业市场规模会不断扩大。据相关数据分析,我国目前在建的工程项目,机械设备已经完全能够自足。在国际上一批新型的建筑机械设备在市场上增长的十分迅速,在一些东南亚国家及中东国家,其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对机械设备的需求非常显著。因此,其市场潜能巨大,进而系列化是建筑工程机械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工程机械设备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人才
施工单位在管理机械设备方面往往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不同类型的工程机械设备都具有各自独特的设计和性能,其在使用强度和保存环境上往往具有一定差别,例如机械设备在弹性、塑性、刚度、时效敏感性、强度、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等方面的不同。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往往是工程技术人员和使用人员充当管理者,而这些工作人员只是在相应的机械设备使用方面有着独特的专长。由于这些管理和人员职能的不对称,使得工程机械设备的正常管理维护出现了很大的漏洞,这也直接影响到了管理工作和之后机械设备的长期使用。
2.缺乏有效的机械管理措施和维修方案
施工机械管理需要具体的措施与维修方案,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进行。常常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机械故障,但由于部分施工企业内部缺乏专业的维修人员,报修信息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这将会造成机械设备停滞,进而使建设施工工期延期。企业内部的维修人员技术不专业与维修部门缺失是机械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落后的表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些部门认为机械管理只是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工作内容,没有统一的责任划分标准,部门之间权责义务混乱,这些是目前施工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安全意识薄弱
现在很多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非常薄弱,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也不到位,特别是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一定的成本,大量雇佣缺乏安全操作知识的农民工,而农民工在操作的时候也都是野蛮进行,经常出现机械设备违章作业,而他们也都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事故不会与自己的操作相关,正因为这样的想法,在机械设备安装时出现意外事故的数不胜数。比如在进行高楼施工的时候会采用到升降机,有些施工队为了追赶进度,擅自做主拆除部分电机,从而达到超高运载的目的,还有的为了自己省事,对于一些小的机械设备转动处不加保护罩,在操作的时候也不系安全带,这些行为都很容易造成重大伤亡。
三:建筑施工机械管理的具体措施
1.加强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
施工机械的合理使用,需要管理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施工机械的日常管理工作一般由项目经理部具体负责,企业一般采用“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安全生产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项目经理部应该招聘有一定技术水平的设备操作人员要求。其次配备足够数量的工作人员,其中包括操作人员、指挥人员和技术维修人员,对不同的工种提出不同的要求。操作人员要求持证上岗,指挥人员应熟悉该设备的使用性能,维修保养人员应具备维修保养技术。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严禁超负荷运转,按照设备使用说明操作进行,做好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设备保养规章制度》操作,严禁违规操作。管理人员应做好《设备运转当班记录》及《设备维修记录》,并收集归纳保存。
2.加强施工机械的管理人才培养
在施工机械使用过程中,机械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对机械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严格按照相关机械设备的操作流程进行,才能保证机械的正常使用。与此同时,要建立机械事故发生后具体的处理措施,确保管理部门在“管好、用好、养好、修好”的同时,做到机械设备风险评估工作,定时做特种机械设备安全检测,对机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继续再教育。普及机械设备实际操作方法,建立专业的维修技术服务部门,研究更利于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技术,不断地加强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在发生机械故障后,第一时间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保障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的有效进行,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把人才培养作为工作重心。
3.严格把关机械设备进场
对于一些大型设备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需要检查机械设备的制造许可证、检验证明、出厂合格证,在检查合格之后,让监理进行审核,如果审核不合格,这些机械设备就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也要形成严格的检验制度。①要对所有机械设备的外观进行检验,时刻保持设备外观的干净整洁度,让其没有任何的受损情况,包括电源开关线与操作系统的完好性。②检验机械设备的结构,让设备的机体没有任何的变形,焊接处没有裂缝。③检验设备的工作装置,看设备是否满足运行要求。④检验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看其是否满足基本的安全需求,各类防护措施是否到位。⑤检验设备各项技术的资料,比如合格证、许可证、图册等。
结束语
根据以上的阐述和分析,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和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总的来说,都是人与机械这两大方面的因素。因此,建筑施工设备管理对建筑施工行业的有效进行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大监管部门对大型施工设备的监管,使企业单位相关技术负责人对机械设备规范管理,提高各单位综合管理素质,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减少施工安全隐患,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第.浅谈建筑机械施工与管理[J].居舍,2018(26):235+81.
[2]陈万金.加强建筑机械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措施[J].四川水泥,2018(06):216.
论文作者:赵利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机械设备论文; 机械论文; 设备论文; 施工机械论文; 操作论文; 人员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