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时间银行”模式在居家养老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式论文,银行论文,时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10)06-116-05
据《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与上年度相比,老年人口净增725万,增长了0.5个百分点。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到1899万,今后每年以100万速度增加,“十二五”期间将超过2600万。与此同时,我国城乡老年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达到70%,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老年空巢家庭将进一步增多。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认为,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经济基础、养老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还比较薄弱。[1]
面对养老困境,许多学者和社区工作者关注到“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这一模式。该模式从社区参与的角度,改善原有社区居民养老的原子化状态,通过有偿志愿服务为主的网络组织模式,既节约了社会成本和家庭压力,又提高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生活质量。虽然“时间银行”模式下的居家互助养老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在具体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它也为提升居民的养老质量,减轻我国的养老压力提供了一条解决路径。目前,我国有很多社区已经采取了“时间银行”模式来探索居家互助养老,如上海虹口区提篮桥街道、广州寿星大厦、安徽黄山屯溪老街社区、南京建邺区滨湖街道兆园社区等。
一、“时间银行”模式及其在养老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1.“时间银行”、居家养老概念界定
20世纪80年代,伦敦经济学院的资深研究员埃德加-卡恩提出并创立了“时间银行”这种模式,他希望这种模式能为社会变革带来一些经济和精神效益,根据这种模式,劳动不分贵贱,每个人的工作时间都是平等的。至今世界有超过1000个以上类似于“时间银行”的组织,如美国华盛顿特区几个大城市兴起的“时间币”组织、比利时布鲁塞尔与意大利的“时间银行”、日本的“照护门票”系统、香港的“时分券”等。
王泽淮从两个层面对“时间银行”进行定义:广义上看,时间银行是指不同年龄阶段的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为自己以后享受同等时间的志愿服务积累时数;狭义上,时间银行是指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积累服务时数,待自己年老需要服务时,享受同等时数的服务。[2]根据时间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针对群体,本文所指的时间银行是相对年轻的老年人志愿参与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的活动,积累服务时数,待自己需要别人提供服务时,可享受同等时数的免费服务,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时间银行强调的更多是居家养老的“互助”。
从我国推行居家养老的实践来看,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依托社区、链接专业化服务机构,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居家养老实施的关键点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结合传统家庭养老方式,以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尽量延长老年人在社区生活的时间,以弥补我国现有机构养老资源的不足,同时也符合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意愿。
2.“时间银行”模式在居家养老中的应用经验性研究
“时间银行”模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有较成熟的发展,不仅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对服务过程进行管理,而且政府从立法上保障该模式的发展,模式运行中的经费来源、互助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培训等都做严格的要求。目前中国许多城市出现了这种模式,“时间银行”主要依托于社区,重点的服务对象是老人。我国有关“时间银行”研究目前多为经验性总结,例如:刘锐介绍了北京市宣武某社区的时间银行,从该行的服务内容,到保障制度,再到可以产生的社会效益做了较全面的概述。[3]黄木则以上海虹储小区为例介绍了时间银行运行的具体方法。[4]其他更多见于新闻媒体对诸多社区开展“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运行过程及居民受益情况的介绍。
总的来说,当前对“时间银行”模式下居家养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第一,“时间银行”运作的信息系统上;第二,“时间银行”模式居家互助养老的运作方式;第三,媒体从一些社区的运作经验角度分析“时间银行”对居家养老的影响。而从社区居民参与的角度研究结合专业社区工作方法探讨“时间银行”模式下的居家互助养老的实践途径仍然较少。
二、“时间银行”模式的社区参与意义
“时间银行”作为居家养老的一种运作模式整合了社区内的人力资源,规范了养老互助服务的程序和管理。它特有的有偿互助服务既满足了人们对助人为乐的尊崇,又满足了人们日后需要他人照顾的需求。所以“时间银行”模式自进入我国就受到了很多社区工作者的重视,并且在诸多城市社区进行了实践。我国浙江嘉兴、四川成都、江苏南京、广东广州、山东滨州、济南、安徽等都先后开展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
安徽省黄山市老街社区的时间银行成立于2006年,由原来结对照顾服务发展而来,发展中吸引了该社区广大的老年群体参与,现已发展成为300多人的互助养老时间银行。通过街道、社区有组织的助老服务,把老年人的闲暇时间利用起来,为其他老年人提供常规服务,让他们能互助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老有所为造福社会。该时间银行服务范围较为全面,且按照不同的服务和照料细致程度,服务分成不同的等级。南京市建邺区启动了社区互助组织——“时间银行”,并颁发“时间银行”实施条例。该银行不存钱,不存物,只记录储户对左邻右舍的帮扶时间,当储户本人年老或急需帮助时,即由社区派遣其他志愿者进行回报服务。本文结合我国诸多“时间银行”模式运行的经验,对“时间银行”运行的原因、作用、困境进行分析。
1.“时间银行”模式社区参与动因分析
(1)时间和闲暇这两个因素构成了老年人参与居家互助养老的客观条件。参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一要有时间二要有热情,而这两种资源的富余者大多是老年人。[5]一般来说,老年人对社区事务和社区活动具有较高的参与热情。
(2)“时间银行”模式下的互助养老方式可以满足老年人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划分,我们发现,互助养老方式可以满足老年人基本的生存需求,如提供生活照顾,医疗照顾;也可以满足老年人安全的需要,如定期安全排查;还可以满足老年人与外部联系并获得尊重的需要,老年人提供互助的同时加大了与社区成员间的联系,也切身体会到自身的社会价值;最后可以满足老年人自我实现的需要,老年人脱离社会生产生活,却在社区内重新找到了自我的价值所在。参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能够满足他们多层次的利益需求也是吸引他们加入“时间银行”的因素之一。
(3)老年人的社区认同感和社区归属感较高。老年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社区参与的重要动力,他们参与社区活动是基于互助的需要以及社会责任的动机而非纯粹对利益关系的考虑和计算,较高的社区认同感也可以克服社区参与中的利益博弈的困境。
2.“时间银行”模式社区参与作用分析
(1)“时间银行“模式为老年人互助提供了一个平台,以此社区居民可以自愿参与互助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从服务需求到供给都有严格程序,效率比被动等待或阶段性的一般志愿服务助老要高。“时间银行”的服务有量化标准,储户有备案,责任分工较为明确,一般志愿助老持续性、责任分工较难保障。与传统志愿助老相比,“时间银行”模式的居家互助养老解决了依靠志愿服务养老的动力不足问题。
一方面,它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参与渠道,给老年人互助提供了一个平台,为那些刚退休,或在家空闲时间较多的老年人摆脱了无用感。它可以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给老年人寻求精神慰藉,从而使他们获得群体归属感。另一方面,那些有养老诉求的老年人在这种参与模式下晚年生活得到了极大帮助,从基本生活、精神慰藉、居住安全等方面,在“时间银行”模式下都能得到照顾,而且该模式特有的有偿照顾模式让照料更加细致,而且更具持久性。
(2)老年人的空闲时间得到了合理利用,有利于丰富社区养老服务资源。“时间银行”模式下的互助养老可以充分利用老年人富余的时间,不仅帮助了他人,也为自身积累了“财富”。传统邻里之间的帮助很难形成持久和巨大的动力,其照顾的质量和频率缺乏衡量标准,不能保障老年人在社区环境中养老的生活质量。在“时间银行”模式下实现接力式的互助,又有相应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能够更大地激发社区居民的互助热情。
(3)“时间银行”所创造的老年人互助网络培育了城市社区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和谐社区的形成。社区社会资本是建立在社区参与的基础上,社区内部通过个人和组织的长期内外互动形成的,嵌入于社区关系网络中的有助于实现组织和社区发展目标的社会资源。[6]社区社会资本本身是动态的概念,只有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有效互助,才能不断积累社区资本。“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建立促进了社区关系网络的发展,促进了社区内互惠规范的形成,也为社区激励机制的发展提供了一种范式。“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提高了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社区满足感,从而有利于社区归属感的培育。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让社区居民之间形成了互惠合作关系,该模式还可以继续网络社区资源,吸纳中青年社区居民的参与,最终形成多层次的社区照顾体系。可以完善当前的社区服务体系,解决政府单项投入的困境。
3.“时间银行”运作模式应用于居家养老的困境
从目前“时间银行”模式的运行看,鉴于社区服务专项资金、人员的限制,社区信息化系统尚未建立,对于“时间银行”储户的服务时间、自身需求等信息的记录方式基本上是手动操作,依靠居民自身信誉和社区居委会的公信力来维持运转。所以在管理效率上还显得有些滞后,在储户不多的情况下可能还可以保障记录和服务的及时,但随着该模式在社区的不断发展和服务领域的扩展,将来繁重的数据和服务管理,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对称、服务不及时、记录不及时等问题,所以必须依靠社区信息化系统保证效率。同时,储户也没有经过正式的社区照顾技巧培训,缺乏基本医疗知识,在服务质量和内容上难以保证。
三、“时间银行”模式应用于居家养老的推行建议
1.“时间银行”模式应用于居家养老的可推动因素
(1)利用社区组织开展“时间银行”模式的社区宣传与倡导。社区居委会作为法定的基层社区自治组织,为了实现社区控制、社区整合和社区服务的目的,他们经常运用各种策略增进与居民之间的联系,所以他们可以得到大部分社区居民的认可与支持。结合当前民政部门大力推动的居家养老服务以及全国开展的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等政策,借助社区居委会和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可以快速推进“时间银行”模式在社区内的知晓度。居委会和基层党组织拥有的资源可以促进“时间银行”模式的完善,并对“时间银行”模式给予实施保障。
“时间银行”作为互助系统养老的一种形式,是对政府、社会养老力量不足的一种有效支持形式,并不是单方面的将责任全揽,所以要联合正规照顾机构、公益类社会组织、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力量共同推动中国养老服务事业。
(2)结合社区内各种资源运用社区照顾理念与方法推动互助服务。社区照顾即把老年人留在原本居住的社区进行照顾,结合正规社会服务及非正规支持系统去为他们服务,以尽量延长老年人在社区生活的时间,保障老年人正常化的社会生活,并最终形成互相关怀的社区。[7]社区照顾的理念是不仅仅提供给需求者照顾性服务,还要建立一个能关怀、照顾以及服务其中成员的各种方法和策略。
要推广时间银行模式下的居家互助养老,政府应提供一个优良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同时,发动社区内或养老服务机构的正规照顾者对“时间银行”储户进行培训和补充。吸收、推动社区内非正规照顾者队伍的发展如亲友、邻里网络等,让他们成为“时间银行”互助服务的主力军和后继力量。
总体上,应该是政府主导、社区牵头、居民参与,养老服务机构的正规照顾者提供专业支持和后备服务;在服务内容上应该包括基本生活服务、精神慰藉服务、老年发展服务等方方面面的服务。
(3)社区领袖的带动和感召是吸纳“时间银行”储户的有效方法。社区领袖一般具备两个条件:具有一定的能力和特长;在社区中享有一定声望。通过社区领袖可以促成民意的一致,并利用其沟通力量将松散的居民加以凝结,社区内要推广“时间银行”养老可以通过先吸收老年人中的热心人士参与,然后由他们带动和宣传,加快“时间银行”模式在社区内的普及。
2.“时间银行”模式应用于居家养老的推行策略
(1)在社会政策层面,“时间银行”模式下的居家互助养老方式是社会养老的一种有效支持模式,理应建立在互助、公平、持续基础上。为了保持该模式的良性运行,政府应该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对时间银行组织的合法性、时间银行储户的责任义务、时间银行储户管理、时间银行储户正规培训时数、时间银行储户储蓄时数的区域使用规则等都做明确的政策规定,以保证“时间银行”运行的良性状态。
鉴于“时间银行”模式在社区推行的主力军为社区自治组织。今后,应出台政策,扶持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建立,借鉴深圳市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工作模式,以机构整合社区资源,提升社区服务的水平。对社区现有专职工作队伍,考虑到其平均年龄及受教育水平均比以往有很大提升,可以利用高校社工专业教师队伍对其加强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巧培训,并出台政策鼓励专职社区工作者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的资格,提升他们的专业化水平。以专业社会工作者来引导和推动“时间银行”模式。
(2)建立区域性“时间银行”管理信息化平台。结合当前社区信息化建设,开发相应的“时间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在社区设置专业社会工作者岗位,对“时间银行”系统的运行进行管理,并及时处理储户之间有可能出现的矛盾。对储户定期开展服务技巧培训,同时,在区域范围内实现各社区时间银行储户的资源共享,加强社区间合作,逐步扩展社区有效资源。
(3)运用社区照顾理念,充分推动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拓展社区资源。在政府尽可能加大对社区的投资力度的基础上,以共驻共建为纽带,将社区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过去“单位办”的服务设施,采取联办、有偿或无偿等形式,纳入社区统一协调使用,发挥其潜在效益,适时向居民开放,逐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驻共建、促进发展”的良好氛围。由社区直接提供推动时间银行发展完善的服务,社区工作者应该主动寻求社区内外的各种力量为互助养老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服务。
应该依托政府政策支持,进一步扩展社区志愿者队伍。从本质上讲,“时间银行”储户也是一种社会志愿服务,因为其付出了不计薪酬的劳动而且在现有“时间银行”模式发展并不完善的前提下仍然有很多社区居民愿意参与为老年人服务的事业。所不同的是,“时间银行”模式从一个角度认定了社区居民志愿服务的成果,具有一定的激励机制。把提供志愿服务与优先享受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在志愿者自身需要社会提供帮助时可以优先得到志愿服务,从而使志愿者服务成为“付出、积累、回报”的爱心储蓄,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社区志愿者队伍中来。因此,继续推动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发展是“时间银行”模式良性运行的关键。具体来说:一是建立多层次、多样式的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对志愿者的贡献,应当给予适当的嘉许或奖励,嘉许方式可以通过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制度进行。如获得荣誉称号、受到某一级表彰,舆论宣传等。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样化的。由于人的需求是多变的,同时当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就会上升到较高层次的需要。因此激励方式也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应当不断创新。二是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储蓄”制度。积极推广“志愿服务时间银行”、“互助服务”、“服务转换”等有效形式,真正做到社区老年人互助养老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体系相互融合。三是可以尝试将社区志愿者队伍的管理与培训委托给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由其负责社区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等工作。
总的来说,“时间银行”模式不仅可以用于居家互助养老,还可以最大限度动员社区内各年龄层次、不同需求的社区居民参与,最广泛地利用社区资源,实现社区居民的自助和互助,并最终推动和谐社区的形成。
收稿日期:201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