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蛟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系,湖南 益阳 413000)
摘要: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中,美的的事物以其具体的形象吸引着人们去观赏、去感知、去体验。无论是日月星辰,还是湖光山色;无论是原始部落的祭祀舞蹈,还是现代派的绘画作品,都以其具体可感的形象唤起人们的审美意识,去感受美的形式以及蕴含在美中那丰富的社会内容。
关键字:美、 美学、 造型艺术、审美特征
造型艺术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提炼和升华人们生活中的事物或者虚构人们纯粹的想象的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通过视觉和触觉的传播途径,随着人们生活空间、文化背景的不同而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和多元性,从而使人们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1 美的本质
1.1什么是美
“美”字最早出现在殷代的甲骨文。从汉字文化的寓意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美”是物质的感性存在,与人的感性需要、享受、感官直接相关;另方面“美”又有社会的意义和内容,与人的群体和理性相关。
总的来说,“美”包含着几层内容:第一,审美对象:美是主观意识、情感与客观对象的统一;第二,审美性质:美是客观对象的自然性质;第三,美的本质(美的根源):美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它是自然的人化,因此是客观的、社会的。
1.2美学的产生与发展
美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边缘学科,它的发展有赖于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它的成熟取决于人类社会成熟的全过程。
1.2.1美学萌芽于原始社会
原始艺术史证明,审美趣味的发展总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从北京猿人粗糙的打制石器到大汶口遗址的精致玉斧,说明生产工具从使用价值、审美价值的合一到分离,是基于生产力发展的基础,由此,美学也在原始社会的生产实践中萌芽。
1.2.2美学独立于成熟社会
18世纪以后,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和文艺学等近代学科的逐步发展,加上这些学科与美学的相关哲学联系,这就为美学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历史条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把美学和逻辑学区分开,故此,美学学科诞生。
1.3美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指出,美的本质、根源来源于实践,因此才使得一些客观事物的性能、形式具有审美性质,而最终成为审美对象。
美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在客体对象以宜人的物质形式显现出来的积极、正面、肯定性的人的本质的一种具有普遍性、共同性的品格或者特质,在客体对象中以赏心悦目的物质形式显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
美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4美的特征
美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呈现出形象性、感染性、功利性等多种特征。
美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象性;美的事物以内容与形式融于一体的形象而激动人心,这是美的感染性的前提;美的事物的实用价值是欣赏价值的前提和基础,美的实用价值主要体现美的功利性。
总之,美的最大作用,就是鼓舞我们追求美、创造美。人们的物质生活越丰富,对精神生活得要求也就越高。
2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特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直观的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形式,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刻、书法摄影等。其美学特征主要有:
2.1在形象的存在方式上,具有空间上的真实性
“百闻不如一见”,说的就是空间艺术在造型上的直观的真实性、生动性,这是语言和声音无法替代的。
绘画是一种具有直观性的视觉艺术形式,在绘画中,一切精神性的内涵都需要通过独具个性的视觉形式来表现。在绘画中,形式总是确定的,而内容可以是不确定的,形式可以有其相对的独立性,除去形式,绘画就不复存在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方面,造型艺术的物化形态占有二维或者三维空间;另一方面,造型艺术在展示自然、社会生活、人物形态的时候,往往必须表现它的空间性质。“应物象形”“以形写神”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
2.2在形象的展示方式上,具有虚拟的运动性
绘画表现动作时必须“寓动于静”,也就是选取动作发展的某一瞬间,而最佳的一瞬间应当是最能让想象自由活动的那一顷刻,能使人想象出更多东西来的一瞬间。造型艺术是通过塑造可视性的空间性的静态形象来反映生活,因此,就其反映客观社会生活的本质而言,它是不适合表现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状态的。造型艺术只能在空间里展开,却不能在时间上发展延伸。但是,造型艺术并非绝对不能表现运动状态,它能暗示出表现的事物的运动的“将来时态”和“过去时态”,即抓住事物在运动中将要达到顶点的那一种瞬间的动态美。
2.3在形象的感知方式上,具有情感体验的韵律性
绘画艺术总是通过可见的艺术形象表现丰富的精神内涵。绘画既有再现性和写实性的一面,同时又有写意的和表情的一面。
造型艺术再现事物的形象方面是具体的、明确的,但是,作为一种静态的造型,它不能像文学艺术那样可以通过语言直接抒发人物的内心师姐,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也不能像音乐那样,直接表达作者浓烈真挚的情感。但是,造型艺术并不是只提供视觉形象而不蕴含情感的艺术。对造型艺术形象的感知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其所再现的艺术形象,而且也能通过外在形象的感知,去体验艺术家在塑造的形象中所希望表达的意识和情感,造型艺术具有情感体验的韵律性。
3 绘画的审美特征
3.1绘画的基本特征
绘画是一门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方式通过构图、造型和调色等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创造出能够表现作者审美追求的静态的视觉形象或者情境的艺术样式。它除了具有造型艺术的整体特点之外,还有着本身的特殊性。
3.1.1应物象形的平面性、静态性
绘画是一种在二维空间中造型的艺术,在绘画作品里塑造的可视性的艺术形象或者情境都是一种视觉空间的幻想,画家利用各种方法在画图中表现的是实际存在的空间关系的变化状态。
绘画形象的空间感是由色彩变化、明暗层次、比例关系的构筑表现出来的,不同色彩的色相、明暗、冷暖、面积等,可以表现富有节奏韵律的形式美,也可以再现对象的空间关系。
绘画形象是静态性的。画面都是由非动态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构成的,固定的画幅,静止的纸墨、颜料、画板、画布材料,觉得了描绘对象的固定性、静止性、瞬间性。
3.1.2空间关系的幻觉性、多重性
绘画要再现客观物象,必须解决在二维平面空间内再现现实世界的三维空间关系问题,给人以现实的空间真实感。绘画在二维空间表现三维空间幻觉的方式主要有明暗变化、透视和重叠遮挡等,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得绘画所显示的空间关系具有了幻觉性、多重性。绘画艺术的语言是线条、色彩和形体块面,由它们构成的艺术形象是静态的,但绘画艺术常常以这种瞬间的、凝固不动的形象来表现丰富的内涵,使观赏者从绘画所表现的瞬间,联想到瞬间前后的延续情节、情感等。
3.1.3形象刻画的具体性、丰富性
任何艺术都能不同程度上反映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面貌,绘画也有再现性和写实性较强的一面,同时又有长于写意和表情的功能。绘画有视觉的直观认识性、具体的形象性。绘画形象比舞蹈、戏剧、电影等更具有空间稳定性,可以反复观赏和理解。与其他造型艺术相比,绘画的环境、场景描绘比雕刻更具体,它更便于表现人物的表情、生态。绘画形象描绘的具体性与丰富性,不仅体现在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上,还表现在对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的传达上。
3.2绘画的分类
绘画的分类方法是多角度的。根据使用材料与工具的不同,可以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等;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绘画可以分为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宗教画、历史画、动物画等;根据作品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年画、宣传画、连环画、漫画等。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四讲.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11
【2】凌继尧.美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
【3】李萍、于永顺.实用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6
【4】王强、李维世、宋焕起.造型艺术鉴赏.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
作者:李立蛟(1986--),男,湖南益阳市,汉族,研究生,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讲师,室内设计方向
论文作者:李立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5
标签:造型艺术论文; 形象论文; 美学论文; 空间论文; 艺术论文; 形式论文; 静态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