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校体育总是按照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而进行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并配合德育和智育的发展,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教育部制定的新的《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大纲》正式在全国部分省市中小学投入使用,新教材里一个重要的核心就是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不仅表现在关注人的生理、身体健康,同时还要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体育更显其重要的地位。只有端正指导思想,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关键词:体育 素质 健康
我国原有的体育教材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表现在重竞技、轻群体,抓了少数、丢了多数,片面地强调体育的生物学功能,忽视了全面育人和文化传递与促进心理健康、促进社会适应的功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动参与,把体育教育变成强制与被动的关系。特别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其选拔性、淘汰性、片面性、统一规定性和被动性为重要特征,给学校体育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从指导思想上,学校体育只抓少数尖子运动选手,忽视了全体学生的体育教育,还普遍存在以竞技成绩评定学校体育业绩,致使“轻体育教学,重运动训练;轻群众体育,重运动竞赛;轻终身效益,重急功近利”等。鉴于应试教育造成的弊端,学校体育必须向素质教育转变,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构建学校新的体育框架体系,以全面育人为主要目标,以全民体育、主动体育、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实现被动体育向主动体育、生物体育向综合体育的转化;同时强调对学生个性、情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以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和全面育人作为体育教育的目的。
确定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能力、水平和适应新形势需要等心理现象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宽深的知识底蕴、科学的教育思想,还要学习新的教学技艺和方法,不断更新知识,增强创新意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加强敬业精神。同时,要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和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通过自身的努力大面积提高教学的质量。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适应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工作中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打好体育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体育基础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技术基础和思想基础
知识基础要求学习建立系统的体育知识,包括体育学系列、生理学系列、竞赛学和体育美学系列等。针对学生年龄、年级特点、文化知识程度,考虑各知识的权重容量、范围、形式、方法,要力争做到因材施教。
能力基础与终身体育是密切联系的,一个人能否终生参加体育锻炼取决于是否具备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基础能力,即自学、自练、自我调控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年龄、生理和心理。
技术基础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桥梁,在实践中发展并巩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离不开学习掌握某项运动技术。学习、掌握运动技术受身体条件和人的个性等因素制约,要求每个学生对现有项目感兴趣,都能在技术上掌握得很好。全面发展虽然不是客观的,但在1-2个项目上结合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向较高层次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
思想基础即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包括对体育的价值意义、作用的认识和对体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强烈愿望,变被动参加体育锻炼为主动锻炼。
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主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课堂上必须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上,应该多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让他们通过自身体育运动的实践,体验到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和愉悦,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意义,从而培养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还应把体育教育同卫生健康结合起来
体育与卫生健康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但从增强体质的角度来讲就是一致的,必须紧密结合,再设保健课、体育卫生讲座等,使体育医学渗透到健身运动之中,更好地指导、监督教学和训练。《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对每个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状况进行检验的具体尺度,是对学生个体评价的主要内容,也是落实学校体育目的的主要手段。此办法规定体育合格标准,不及格不能评为三好学生,这对学生自我锻练、自我监督起到了良好的保证作用。每学期要安排一定量的课外体育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为体育素质的整体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焦燕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月第26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体育论文; 基础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知识论文; 兴趣论文; 体育锻炼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月第26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