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外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探索与实践论文

高职外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探索与实践论文

高职外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探索与实践

○霍翠平 吕 晋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摘 要】 高职院校外语类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为服务于高职院校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外语类课程教师应从纷繁复杂的外语教学内容中发掘思政教育切入点,以课堂为主要渠道,并借助社会实践、网络平台等多元途径,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会贯,帮助学生在学习外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会到思政教育的魅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职业素养。

【关键词】 高职;外语类课程;课程思政;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探索落实课程思政工作,是落实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一词最早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全课程与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一种全方位协同育人理念。

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绝不是简单地将思政课程进行文字上的次序调换,而是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切实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二、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一)适应新时代高职学生的成长需求

新时代高职学生有新的特点、新变化,其成长成才也有了新需求。现在高职学生大多是“00后”,他们出生在国家发展日新月异的时期,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家庭教育环境更为宽松、民主,大多见识广、有主见,能够理性看待国家的发展,有良好的文化观与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新时代高职学生的价值观、信仰多元化,且凸显务实特质,追求的目标多从自身出发,但同时也表现出对于国情知识、人生目标、职业规划、社会实践等方面需要具体指导的需求。因此,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外,从高职院校的各门课程中发掘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助于培养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的新时代高职人才。

(2)模型建立。在数据选取中通过观察可得知2014年至2016年我国的资本市场股票价格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本文根据盈余—股票报酬模型(Basu模型),引入3个解释变量(内部控制评价主体、内部控制缺陷发现并整改、内控评价报告真实性),进而分析判断内部控制评价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根据假设1、假设2和假设3,建立模型1、模型2和模型3。

(二)强化高职外语类课程的育人功能

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刚出校门的毕业生能否被企业认可和接纳,其所具备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心理等往往是企业最看重的。因此,在外语类课程中进行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也是重要的思政教育切入点。比如旅游日语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分享了稻盛和夫的经典语句:“认真过好今天,这是最重要的。无论你揭示的目标多么远大,没有每一天脚踏实地的努力,没有日积月累的业绩,就没有成功。”还有“匠人精神”中匠人须知30条等,能够在语言输入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就业、创业路上应具备的思想素质。

(三)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提升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但是实际情况是外语类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仍主要以语言知识和技能教育为主要目标,课程育人的意识不够强、研究也不够深入。课程思政的实践可促使外语类课程的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加深对思政教育内涵的理解,在课程德育元素的深入发掘中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也大大提升德育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培养一支既了解西方文化又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的高素质外语教师队伍。

三、高职外语类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在高职外语类课程中落实“课程思政”就是在符合外语教学规律和新时代高职学生特点的前提下,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外语类课程,在知识传播中和技能培养中强调价值引领。

此外,还可指导学生借助互联网上丰富的外语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增长见识,关注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人才。

(一)以外语类课程教师的德育能力提升与考核为抓手

外语类课程思政教育的落实需要教师们从课程既有教学内涵逻辑中挖掘育人的价值功能,这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在课程知识框架内,创造性地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外语课堂教学中去。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育者自己要先受教育。提升外语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至关重要,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并纳入考核:一是通过讲座、培训等继续教育途径为教师创造学习机会,系统提升思政理论水平;二是借由“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组建思政专业教师和外语教师协作团队,在课题项目中互相切磋、共同进步;三是鼓励外语类教师积极参与行业实践、校企合作,到行业一线深入了解职业发展现状、趋势,将行业对人才职业道德与综合素养的具体需求带回课堂融入课程教学中。四是督促教师经常与辅导员、班主任等学工管理人员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借由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焦点问题嵌入相关思政教育内容。

(二)对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发掘思政教育切入点

外语类课程教育中存在我国本土文化与意识形态弱化的现象,传承并传播民族文化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之一。我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社会和谐、守礼、孝道、与人为善等价值观影响深远;同时,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蕴藏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在外语类课程中,加大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教学,强化学生用外语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和其中蕴藏的思想的责任担当。例如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前热身演讲活动,学生全员参与,贯穿整个学期,每位学生选取中国文化中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如中国画、传统节日、瓷器、特色美食、中国古镇、古典园林、著名景点等,阅读相关外文素材并设计内容结构,制作PPT,每次课轮流进行3~5分钟演讲。通过这样的活动,促使学生进行大量中国文化外文素材的学习与整理,贴合学生实际外语水平习得有用的表达法,也通过朋辈学习的方式深入了解了中国文化,进一步提升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也培养了学生学好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与能力。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和着力点。教师要以课堂活动为载体,结合历史或者时政热点讲解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外语类课程的思政教育也可延伸至课堂外相关的实践环节,比如举办中国文化、红色故事、职业讲述等为主题的外语竞赛活动等。

从学科和专业的人才培养逻辑中布局育人价值功能,是课程思政自上而下顶层布局的实施策略,其优点是更全面系统、逻辑严谨,但是实际操作相对较为复杂。从课程内容中自下而上发掘德育元素相对简单易行。高职外语类专业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可以通过深度挖掘,结合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拓展和开发,使课程真正发挥价值观培育和塑造的浸润作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照以上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外语类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应把国情教育、文化传承与职业素养三方面作为内容切入点。

高职外语类课程具有与职业结合、向多语种方向发展的特点,是培养新时代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关键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外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然会认知和吸收异国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而,在外语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中外文化进行比较解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尤为重要。同时,外语类课程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这一新的使命。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系统储备讲好中国故事的语言技能和中国元素,对他们未来在留学、境外实习、就业中应用和传播中国文化与价值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通过多元途径落实外语类课程思政教育

在科研护理过程中护理部门应针对课题的开展进行相应的监督、考评、进度的管理等,实现科研计划的整体性、系统性及连续性,针对科研护理过程中科研护理人员现场的反应能力进行科研指导,收集护理人员反馈的信息,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探究及讨论,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及时进行优化管理及改进,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5]。护理应急处理过程中一旦接到突发事件报告之后应进行统一的规划及应对,护理部门应及时发挥护理管理职能,进行统筹规划、管理及协调,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积极与医院内其它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及合作,为成功救治及控制疾病的蔓延奠定基础。

新时代高职学生的新特点、新变化也为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需求与挑战,部分学生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下降,更多关心个人物质追求与目标的达成。西方文化中的对个人主义亦影响学生的信念养成,外语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国情教育,对于学生坚定中国道路、培养爱国情怀有着积极的意义。例如在英语课程中学习“美国梦”时对比讲解“中国梦”,引导学生领会“中国梦”是兼顾个人发展与国家强大的更高的梦想,个人在追求个人梦想实现的同时也要体现责任意识、社会贡献方面的自觉。

除了以上两位选手,剩下的四位参与者的确实力超群。在开发保时捷911 GT2 RS时,保时捷工程师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让它跑得更快,以至于所有人似乎都忘记汽车还应该具备最为基本的要素—舒适性。兰博基尼Huracán Performante与保时捷911 GT2 RS都是面向“硬核”买家的极致性能座驾,它们都搭载了支撑力出色且调整余地极小的运动型座椅。我很难来形容和概括这些座椅的乘坐体验,但在赛道上,它们的确拥有存在的意义。

随访方式均采用电话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获得随访128例,无失访患者,随访日期截至2018-01-01,患者生存时间为从手术之日起至死亡之日(>5年的定义为生存),其中生存>60个月患者14例,占10.93%。随访为回顾性随访,只随访生存或死亡,排除了死于其他疾病的患者,肿瘤复发转移的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

本次在沙沟不同特征沟段、设计治理工程部位选择了7个典型断面部位进行泥石流流量的计算,以满足泥石流勘查评价及防治工程设计的需要(表4)。

四、结 语

高职外语类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对于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外语类教师应该加强学习和研究,以国情教育、文化传承、职业素养为切入点,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学习等多元途径,切实做好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融合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到思政教育的魅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职业素养。高职外语类课程中的思政教育也是一个长效工程,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系统性地设计“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与考核办法,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进一步探索总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2.

[2]张宏彬.高职院校如何实施课程思政.http://xcb.hnebp.edu.cn/Home/Page/21263.2019-04-16

[3]崔戈.“大思政”格局下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

[4]陈诚.国际德育研究对高职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启示[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9(1).

[5]汪承平,胡玉明,陆秀东.高校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19(4).

[6]徐淑丹.思政因素在日语专业课程中的融入——以日语阅读课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

[7]刘晓华.高职外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J].文教资料,2018(24).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201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2019SJA2254);南京旅游职业学院2019年度校级课题“高职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结构模型建构”(KYC2019XKT03)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

霍翠平,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职业教育、高职英语教学等。

吕晋,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化、旅游职业教育等。

标签:;  ;  ;  ;  ;  

高职外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探索与实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