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经》的几点解读论文

关于《道德经》的几点解读

◎文/闲云

我们都知道老子写了一本《道德经》,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书中蕴含的大智慧,至今无人敢说超越。那么老子的智慧是从何而来的呢?《道德经》中到现在也不能说是过时的超前理论知识,又是从哪里得到的呢?

有人说,《道德经》作者并非一人,很可能是经过久远年代的积累,经多人之手汇总而成。所以这本书可以看成是“群众智慧的结晶”。

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会形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带动。在这一过程中,地方经济活跃促使农民经济收入提升,反过来也会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也有人说,老子是周王朝的图书馆馆长,有机会阅读先贤遗留下来的宝贵书籍,经过老子总结而成《道德经》。所以这本书是学习前人而来。

更有人说,老子是阅读了“百家之源”的《易经》,得到启发,《道德经》不过是他学习《易经》的心得体会而已。

然而在我看来,以上种种都不过是我们在以俗人之心度老子之腹罢了。

这种思维,其实很可悲。既然我们认为牛人都是由更牛的人教出来的,那么潜意识中,也就认为我们的文化发展,是一代不如一代的。既然我们认为徒弟都是要比师傅弱的,那么潜意识中,中国的老师是教不出比他更强的学生的,因为他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如此,我们用与老子相背的俗人思维去揣度老子,又怎么可能不出错呢?世人难解《道德经》,原因也在于此了。

“群众智慧”是个伪命题

永春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也是福建红曲醋的典型代表。它是以糯米、芝麻、红曲为主要原料,先酿成红曲酒,酒精发酵后采用液态浅层分割发酵工艺进行醋酸发酵,最后陈酿而成。永春老醋的生产流程经历5个步骤:原料处理、红曲酒发酵、菌体培养、醋酸发酵、陈酿。

《庄子》说:“如果道可以拿来献给别人,人们就会争着拿它献给君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们就会拿它送给亲人;如果道可以说得清楚,人们就会把它告诉自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传给别人,人们就会争着传给自己的子女。然而上面说的那些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正确的对道的认知,那道就绝不会驻留在他心中;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道的规则,那道就绝不会在他身上呈现。”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我们能学习积累的,只是知识而已。书籍、资料都可以存储进电脑,但电脑却不会创新,因为电脑不具备智慧。知识,靠学习;而开创,却要靠智慧。

有道的人,难以把得到的道献送给别人;有智慧的人,难以把拥有的智慧赠送给别人;有境界的人,难以把体悟到的境界转送给别人。所以学生能从老师那里继承的,是知识,而非智慧。我们现在,见闻知识超越老子的时代太多了,但智慧,却仍然难以超越。

一是监管改造基础不牢。罪犯在监狱服刑改造,民警对罪犯的监督、管理是教育改造罪犯最基础的前提保障,在“五大改造”中居于基础地位。严格遵守监规纪律,规范行为养成,这是罪犯积极改造的第一步,也是监管改造的底线基础。当前,从监管改造实际情况来看,不少监狱和民警还不能将罪犯行为规范养成贯穿于罪犯改造全过程,不能在罪犯言行细节、内务管理、生活细节等方面严格持久执行规范要求,没有在磨炼罪犯意志、培养罪犯纪律作风、养成罪犯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聚焦用力。因人而异、时紧时松、消极应付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三个臭裨将,胜过诸葛亮”,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当然罢了。一个白痴是白痴,一万个白痴和在一起仍然还是白痴,并不会因为数量的变化就引起质变,从白痴变成了智慧超群。

智慧既然不能继承,也就说明,智慧并不会随时间而累积;智慧既然不能因为数量的变化而引发质变,也就说明,智慧并不会随人群数量而累加。所以“群众智慧”的结晶,不过是个伪命题罢了。古往今来,读过《道德经》的“群众”无数,然而能读懂就已经不错了。

知识靠学习,开创靠智慧

我们常想当然地以为,一个牛人的背后,必然还有一个更牛的人来教授他。比如:诸葛亮很聪明,那他的师傅肯定更厉害;鬼谷子学究天人,那他师傅肯定是个神人;老子写出了《道德经》,那他师傅又该是何等境界呢?

老子有言:“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因为人间大道不行,故而顺天应道之人,才会“独异于人”,总是表现的和世俗之人不一样。

因此,我们看到新的学说问世,潜意识就总会去想,他是从哪里学来的呢?却不去想这是不是他个人独创出来的。因为我们的独创精神和创新思维,已经基本上被磨灭的差不多了。

我忘记是在哪里看到的了,说是中国有一个朝代,师生关系相当之严峻。老师教你什么,你就只能学什么,学生要是去搞超出了这个范围的东西,相当于欺师灭祖,是得不到学界认可的。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学生又怎么不会一代不如一代?

2.新时代上海市住房民生改善的概率评估。上述三个关于住房民生改善指标的三种预测情景对应着不同的政策选择,到底选择哪种预测情景下的政策方案取决于三种预测情景出现的概率大小。综合上述上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房价收入比、住房消费占总消费比重的预测结果,笔者预判:中性情景预测出现的概率为72%,乐观情景预测出现的概率为19%,悲观情景预测概率为9%。如图19所示。因此,笔者建议改善新时代上海市住房民生的政策应当依据中性情景预测并且结合乐观情景预测制定,忽略或者放弃悲观情景预测结果。

以上分析可知,采油厂全面参加SEC评估管理是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深化和创新,由此使得SEC储量评估工作体系更加完整;采油厂在SEC储量评估中的地位及作用不完全与上级各层次的作用相同,具有较多的特殊性,是实现该项工作进一步深化的重要力量;采油厂在SEC储量评估管理中的四种作用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其中,分析环节不仅是采油厂地位与作用之组成部分,更是核心且贯穿于这个整体。

老子开创道家学说,他就一定是师从古人而得来的吗?总想着承袭旧制,承袭古人,依赖所谓古圣先贤之余荫而生存,却拒绝创造和更新,这与发冢盗墓的蟊贼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我们的祖先也都是这样的人,那我们连汉字都不可能出现。

每一个公民为城邦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努力时,城邦也为人们提供了塑造强健体魄和至善德性的公共场所,为人的身心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体育馆、摔跤场、竞技场成为人参与体育运动的公共场所,“没有一个城邦没有练习场,练身场成为系列城邦的标记之一”[5]。每一个人、每一个城邦都崇尚体育运动,在体育中将人之潜能展现得淋漓尽致。人对城邦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一股隐形的力量,指引着人积极参与公共生活,与希腊人独特的宗教信仰一起建构起古代奥运会的社会基础,创造出影响人类社会几千年之久的奥林匹克运动。体育运动将人最原始的野蛮暴力转化为激发身体潜能的合理行为,将人塑造成智慧、勇敢、正义和节制的意义生命体。

式(8)中:k为湍动能。由图11可知,整个工作段内轴向湍流强度≪1%,湍流强度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弱并趋于定值0.26%。

《易经》指导不了《道德经》

《道德经》来源于《易经》之说,相当荒谬,因为这种说法根本没了解《道德经》的理论体系。《道德经》作为道家理论总纲,涵盖了宇宙形成、万物发展、治国、用兵、教育、经济、艺术、技术、管理,乃至个人养生、修养心性,几乎无所不包。正如尼采所说:老子思想“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而《易经》是在儒家作《易传》之后,才具备了一定的哲学意义,从而作为一种理论思想流传下来。据传《易传》是孔子所作,但孔子是晚于老子的,因此老子又怎么有机会去学习《易经》的哲学思想呢?反而是孔子自己,倒有过问道于老子的经历。

也有人说《道德经》是来源于《归藏》之易。然而《归藏》《连山》不过流于传说罢了,并没有人能知道它的只言片语。甚至西汉学者都没有提过有《归藏》这本书,至东汉时方才逐渐出现。拿一本根本不知道内容的书来证明《道德经》源出于《易经》,这不是很荒唐吗?

《易经》早于《道德经》,但《道德经》全文只有一处提到“阴阳”,通篇没有提到过《易经》。因为老子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局限在阴阳乾坤之内,而是在讲“天地之母”的生生大道。老子之道,并非那“一阴一阳”之道。

《道德经》讲“愚人之心”,讲“浑其心”,讲“其若浊”,推崇的是像浑水一样的“沌沌兮”的状态。而不是像《易经》一样,动辄分尊卑高下,君子小人,把万物都分裂为二,从而失去了它们浑然一体的本质。《庄子》有一篇讲混沌开七窍,七窍一开即死,正是因为失去了那个浑然如一,而这才是老子所讲之道。

按今人所说,《道德经》和《易经》都是在讲天地之道,宇宙规律。但《道德经》所讲的天地之道,上能适于治国安民,下能适于修身养性,兵法谋略、经济民生,甚至宗教、艺术都包括在内。然而反观《易经》,无论是从历史事实来看,还是从它的理论本身来看,并不具备这么大的体量。

以天地自然为师

所以老子的学问是从何而来的?是以天地自然为师,经老子开创而来的。我们学习,需要读文章,需要老师言传身授。有悟性的学生,读文观画的时候,常常就会有所领悟,引起共鸣。然而天地又何尝不能言传身授、作文作画?

这天籁地籁之音声,就是天地之所言;这日月山川之运行,就是天地之所行;这鸟兽鱼虫、山水林木,就是天地之所画;这四季轮换,雨雪风霜,就是天地之所书。如果我们能与天地产生共鸣,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最博学、最智慧的老师。

人类的行动力能比得上天地更强大吗?人类个体的实践,能比得上天地万物的运作更丰富、更生动、更全面吗?道行天下而成理,天地至理就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老子所谓“天之道,繟然而善谋”。“繟然”,是展示得很明白的意思。天之道是自然而然存在的,就明明白白地展示在天地间,但却没有人能谋算得过它。

所以天地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大大的数据库,只要掌握了开启它的途径,就能从中得到无穷的知识,领悟无尽的智慧。老子所谓“不出户知天下”,“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正是以此。

板块邮箱:xawbyl@sina.com

标签:;  ;  

关于《道德经》的几点解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