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评价机制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评价机制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机制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越来越多的思考和探索。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诸多措施中,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评价机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精神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是精神文明建设整个运行机制中重要的一环,我们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评价机制,是指精神文明建设的评价主体,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原则,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或某一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对被评价对象即某一地区或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状况进行判断。精神文明建设的评价机制,必须建立在对精神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并有一定的发展程度、发展规模的基础之上。前些年,由于种种原因,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诸多机制中,我们重视和利用精神文明建设评价机制不够。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建立并完善精神文明建设评价机制,就是加强和改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相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其它环节而言,精神文明建设的评价机制有着独特的功能:

一是监督功能。任何一项社会事业的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必要的监督检查,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各行业各部门都有专门的评价和检测标准,有商品试验室、技术监督局、质量认证体系等,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创造必要的条件。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建立并完善专门的精神文明建设评价机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各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运行过程进行监测,为精神文明建设大政方针的制定,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第一手参考材料和依据。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是教育引导功能。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进行评价,就是用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情况,而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群众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精神文明建设进行评价,必然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予和关注,评价的过程也是对人民群众进行教育和引导的过程。通过评价,能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引导人民群众增加参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还可以助人民群众帮明辨是非,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摒弃低级不健康的精神生活,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是促进功能。对精神文明建设进行评价,就是要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进行褒扬,对社会精神文化生活领域不健康,甚至低级反动的方面进行无情地批判和鞭笞。通过褒贬分明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评价活动,在全社会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并使之不断地发展,使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深入人心,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普及。同时,及时揭露和批判精神文化生活领域的不良方面,引起社会的关注,采取有力措施,克服和制约消极现象,促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总之,建立并完善精神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是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总体机制的重要环节,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意识,提高全社会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自觉性的需要。

二、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为精神文明建设评价的根本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评价原则

精神文明建设评价的标准.即根据什么来判断精神文明建设是否成功,这是精神文明建设评价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只有确立了评价标准,才能有效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评价活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评价精神文明建设应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为根据,即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评价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抓住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评价活动融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评价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现实的内容。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全局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评价过程中,除了要坚持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外,还必须坚持正确的评价原则。

一是动态性原则。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历史性的事业,其发展变化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要抱着历史的态度和眼光来进行。在这一原则之下,我们在进行评价活动时,不仅要看到精神文明建设现实的发展状况,还要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过程和原因,不仅要看到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已取得的重大成就,还要看到这一成就是否在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之下取得的,是否具备历史的必然性,是否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看到一些不良的精神文化现象时,要认清其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寻求治理不良现象的方法。坚持动态性的评价原则,要求精神文明建设评价活动不断深入,不断系统化,并建立跟踪评价的档案。

二是全面性原则。精神文明建设是和社会各项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用全局的观点来评价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状况。既要看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如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等,还要看到与精神文明建设相关的物质文明建设的情况,要看精神文明建设到底在哪些方面,在多大程度上推进了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评价时,要坚持唯物辩证法两点论的观点,既要看到成绩,又不回避问题。

三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社会性的事业,对其评价既要作定性分析,对其性质、质量、影响力、深度进行评价。又要作定量分析,要利用计算机等现代电子工具建立数量指标体系,进行数量统计分析。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实践的检验,建立一套完整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并在基础上,建立精神文明建设评价的档案,使精神文明建设的评价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对精神文明建设评价必须以对人的评价为中心,重点强调对运行机制和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人为根本,围绕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行。对精神文明建设评价也必须坚持以对人的评价为中心,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实现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1.对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的评价

如前所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包括诸多机制在内的运作过程,我们要通过评价活动,促使各个环节健康正常的运行。

(1)对领导机制的评价。所谓领导机制是指党和政府依据社会发展规律和各地区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和措施,把精神文明建设切实纳入到整体工作之中。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组织和实施这一工程,领导机制是关键,必须依靠党和政府组织协调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在目前情况下,对领导机制的评价应主要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领导是否真正领会中央提出的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的精神,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二是是否具备驾驭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并真正成为本职单本部门精神文明建设的模范;三是是否形成了本部门本单位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制和齐抓共管的合力;四是是否有抓精神文明建设的突出政绩。

(2)对制度机制的评价。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必须建立一套符合客观实际的、规范有效的工作制度。现在许多单位和部门都制定了一套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制度是用来安排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活动的,对制定及其实施情况的评价也是精神文明建设评价活动的重点内容。首先要看有关制度是否贯彻了党的路线方针,是否符合本地区本单位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其次要看有关制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再次要看是否切实履行了制度规定的内容,这是此项评价的重点内容,制度再好,实施不力只是一纸空文,只有将制度规定的内容落到实处,才能使精神文明建设真正落列实处。

(3)对教育引导机制的评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在全社会建立有效的教育引导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载体,使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产、学习、生活、娱乐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教育引导机制的评价主要包括:一是对载体的评价,载体既包括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设施,又包括一些群众性的文化艺术、社会公益活动。对载体的评价不仅要看建了多少电影院、文化馆、大家乐舞台,更要看这些文化设施所进行的内容是否健康有益,是否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是否有益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二是对传媒的评价。各种传媒传播的内容是否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是否贯彻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对传媒评价的重要内容。

(4)对投入机制的评价。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指出,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宣传文化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要对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事业单位,给予经费保证,这是精神文明建设评价诸内容中,可直接用数字表现出来的一项,我们在进行评价时,要对用于精神文明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进行评价,同时也要看是否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筹资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对精神文明建设投入的评价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关于投入的效果问题,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精神文明建设要讲投入产出效益。对投入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或效果不理想的投入要坚决停止投入或及时予以改正。

2.对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今后十五年,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要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有目的,分阶段对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考察和评价。

(1)对人的素质的评价。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评价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实现程度评价的首要内容,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对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评价应注原以下方面:一是看人们是否普遍守社会公德,是否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看整个社会是否形成了渴求知识,认真学习的自觉行为;三是看科学的普及程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是否蔚然成风。对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主要采取定性分析,对科学文化素质的评价则要将定量和定性结合起来进行。

(2)群众参于程度的评价。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我们不仅要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参予精神文明建设,还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参予,人民群众是否参予精神文明建设,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成败的关键。对人民群众参予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进行评价,是精神文明建设评价的重要方面。评价人民群众参予程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群众对本地区本部门精神文明建设的近期目标是否清楚;是否充分地做好人民群众参予的宣传发动工作,人民群众是否把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当作自己的自觉行动;本地区单位人民群众的素质是否有明显提高;人民属众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是否得以解决,是否感受精神文明建设所带来的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

(3)对社会文化环境的评价。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党风、社会风气、法制环境等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通过各种活功,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为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优越的条件。对社会文化环境的评价应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党风、社会风气是否根本好转,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二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否得到充分地体现,人民群众是否享有充分的民主,是否得到法制的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是否得以实现;三是家庭邻里关系是否和谐;四是整个社会是否形成公平竞争。平等友爱的气氛;五是个人能否在社会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对社会文化环境的评价是精神文明建设评价中的系统工程之一,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4)对精神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精神文明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民提供日益扩大的经济的、精神的、社会的条件和空间。对精神文明建设可持继发展的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之中,是否重视解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否建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观念;全社会是否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可供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否真正深入人心,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是否巳沉淀到人们的心理意识之中,并转化为自觉的行为;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是否体现在经济增长过程之中,并成为人们用以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等。对精神文明建设可持继发展的评价,不仅对精神文明建设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现时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指导作用,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标签:;  ;  ;  

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评价机制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